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古代怎么过春节?唐代宫廷的过年习俗

发表于 2019-2-3 05: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节(旧称元旦,今称春节)是中国的第一传统大节,包括年前和岁后两个部分,以岁首那天画线,岁前驱邪除秽,岁后迎新纳福,分别把驱旧和迎新作为两大主题。

  进入腊月以后,过年的气氛就渐渐浓郁起来了。传统的年节从腊日开始,腊,本为祭名,后指腊日,多指腊月的第一天,即十二月一日,南北朝时把十二月八日定为腊日,或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唐代朝廷统一给假三天。腊日的风俗是击鼓驱疫,吃腊八粥,泡腊八醋,亦馈赠礼物。

  唐诗和一些笔记小说中提到,在腊日时皇帝赐“腊脂”给近臣,有口脂、面脂(亦称面药)等。口脂即今之唇膏,面药就是涂在脸上防冻裂的护肤品。赐腊脂意味着皇帝的恩泽,盛放腊脂的容器也非常讲究。

  杜甫《腊日》云:“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王建《宫词一百首》之五十五:“浴堂门外抄名入,公主家人谢面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载中宗景龙曰:“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蜡脂,盛以碧镂牙筒。”

  《能改斋漫录》卷六引《景龙文馆记》云:“三年腊日,帝于苑中召近臣赐腊。晚自北门入,于内殿赐食,加口脂。蜡脂盛以翠碧镂牙筒。”

  另外,武则天有一首著名的《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因为自己要来游赏,就在腊月里命令百花齐放,表现出女皇帝的率性与霸气。李汝珍《镜花缘》的故事就是从此事引发的。

  宫中守岁,君臣唱和,应制作诗。唐太宗李世民有《守岁》和《除夜》诗,唐高宗李治有《守岁》诗。沈佺期的《守岁应制》诗这样写道:

  南渡轻冰解渭桥,东方树色起招摇。天子迎春取今夜,王公献寿用明朝。

  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宜将岁酒调神药,圣祚千春万国朝。

  “渭桥”,秦始皇所造,横渭水之上。“招摇”,是北斗第七星名,在北斗勺柄顶端。“侲子”,就是幼童。《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帻皂制,执大鼗。”傩,是驱除疫鬼的意思。《唐会要》卷七十一《十二卫》写道:“大傩者所以驱除群厉。”这120个10至12岁的小孩,红头巾,黑衣服,手拿拨浪鼓一类的法器。

  在除夕夜,唐代宫廷的傩舞(也称“大傩”)仪式颇为盛大,多达千人。民间的驱疫行傩仪式也颇为隆重,鼓和面具是两类必不可少的法器。

  唐初过年悬挂“桃符”,以桃木版画神荼郁垒二门神,唐代中后期改画“钟馗捉鬼图”为门神。据《天中记》引《唐逸史》,钟馗实有其人,他因没考上进士触阶而死,天帝命他司捉鬼之事。一日玄宗梦见钟馗在宫中捉鬼吃,醒来以后让名画家吴道子画钟馗图,竟与梦中所见状貌相同。此后每逢年节,皇帝常把年历和钟馗像一并赐给群臣。

  唐代还没有贴春联的节俗,因为最早的一副春联据说是五代十国期间的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所作,写的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正月初一是元旦,《汉书》中有“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三朝”(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四始”(岁之始、时之始、日之始、月之始)的说法。东汉崔萛《四民月令》:“正月元旦,是谓正日。”还有元正(读阴平)、元日、正旦、新正等名称。

  元旦时,朝廷各个机构放假,虽不办公,但有朝贺之礼,场面非常宏大。唐太宗有《正日临朝》和《元日》诗,大臣多有奉和。唐德宗李适有《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

  张祜的《元日仗》一诗这样写道:“文武千官岁仗兵,万方同轨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凤门开白日明。”元日朝贺,有仪仗队,有乐舞表演,气势宏大。和凝的《宫词》中有这样一首:“正旦垂旒御八方,蛮夷无不奉梯航。群臣舞蹈称觞处,雷动山呼万岁长。”词的意思是说,皇帝坐朝,朝臣祝酒,少数民族梯山航海,远道而来,一起山呼万岁。

  另外,包佶的《元日观百僚朝会》写道:“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王建的《元日早朝》写道:“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杨巨源的《元日呈李逢吉舍人》写道:“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写的都是元日朝会的情景。

  元旦这天,皇帝还赐给群臣柏叶以驱邪益寿。松柏延年,耐得风霜雨雪,以柏叶浸酒,在新的一年饮柏酒。

  《元日恩赐柏叶应制(景龙四年)》诗写道:“劲节凌冬劲,芳心待岁芳。能令人益寿,非止麝含香。”意思是说,柏树凌霜傲雪,坚毅挺拔,人有此精神,则延年益寿。

  武平一的《奉和正旦赐宰臣柏叶应制》写道:“绿叶迎春绿,寒枝历岁寒。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意思是说,皇帝赐柏叶希望自己长寿,而自己寿命越长则越可以更长久地为皇帝效劳。奉承之词溢于言表!

  赵彦昭的《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写道:“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意思是说,柏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树,自己也没有多大本事,但一片诚心如柏叶,希望皇帝万寿无疆。

  正月七日的人日(也称人胜节)和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也称元宵节、灯节)是年节的延伸,既反映了人们的生命意识,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狂欢精神。

  过年,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年的产生与农耕生活密切相关。西周的农夫在农历的十一月间庆祝丰收和新年的到来,这被认定为新年的习俗起源。但那时的“年”没有固定在某一天。到汉武帝时期,才正式确定农历的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春节自此开始定型。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越来越丰富,逐渐成为中国第一大节日。唐朝时期,年才有了节日的味道。

  今天,我们对于过年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这些习俗都不陌生。然而历史上各朝代,特别是深居宫墙内的皇室贵族,都是怎么过年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唐朝:凸显至高无上的皇权

  在长安城内,新年的宫廷是一派肃穆而忙碌的景象。“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众官员拂晓即已按品阶方位列队等候,烛火通明的仪仗有“火城”之称。根据唐代礼部的规定,元日朝会在太极殿举行,殿上陈设礼乐、历代宝玉、车乘,仪仗庄严。皇帝衮冕临轩,皇后、百官、朝集使以及皇亲国戚都着朝服一同参加。仪式的过程中,包含了皇太子、诸公的献寿礼仪、中书令上奏地方的贺表、黄门侍郎奏祥瑞吉兆、户部尚书奏诸州的贡献之物,礼部尚书奏诸蕃的贡献等等内容。

  四方恭贺的诸多礼仪不仅是对新年的美好祈福,更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以及中央对地方所拥有的控制权力。香烟燎绕的殿堂上,天子俯视的目光一定曾穿过殿前的诸多臣僚,投射向遥远的天际——朝霞映衬下,第一缕阳光喷薄而出,耳边的声声“万岁”,仿佛随着这新的光明,穿越了层层朱阙,撒向大唐的广袤疆域。

  宋朝:隆重热闹的大摊仪

  北宋时,大摊仪极隆重热闹。大摊仪,是年终驱鬼的仪式,在中国历代的宫中看得极重。摊,是却的意思,就是驱鬼。《东京梦华录》说:到除日,禁中呈大摊仪,并让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画色衣,执金枪龙旗。宋朝大摊仪所用的面具,都是由桂林制作进献,800具为一副,脸谱老小妍丑没有一个重复。

  宋代的大摊仪减少了庄严凶煞的色彩,杂进了很多神仙勇士,显得丰富多彩,极有趣味。摊者手执金枪、银戟、画木刀剑、五色龙凤和五色旗帜。教乐的伶人扮演将军、符使、判官、钟馗、六丁、六甲、神兵、鬼使、灶君、土地、门户、神尉。鼓吹齐奏,摊者呼呼诸鬼,最后将鬼怪逐出东华门,在龙池湾以理祟而大获全胜。

  明朝:丰富的吉庆活动
360截图-10143060.jpg
  明代宫中,春日的吉庆活动很多。十二月,吃灌肠,吃烩羊头、爆灼羊肚。初八日,吃腊八粥。腊八,黄帝赏杂果粥米。腊八粥,是将红枣槌破泡汤,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呈佛前以及户牖、园树、井灶等处,然后再吃。

  自腊月二十四祭灶以后,身穿葫芦景补子、莽衣的内宫开始大事忙碌。正月元旦前蒸点心、储生肉,焚香放炮。

  三十日岁暮,互相拜贺庆祝,称为辞旧岁,大饮大嚼,鼓乐喧阗。门傍植桃符板、将军炭,贴各种门神。室内挂福神、鬼判、钟馗画像。床上悬挂金银八宝、西番经纶或者编结黄线如龙。詹楹插芝麻竿,院中焚柏枝柴,称禺岁。

  元旦五更开始,焚香放纸炮,将门闩或木杠在院地上抛掷三次,称跌千金。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就是水饺。这一天见面互相拜贺,称为贺新年。吃百事大吉盒儿的柿饼、荔枝、龙眼、栗子、熟枣。还吃驴头肉,称为嚼鬼,因为俗称驴头鬼。

  清朝:老鼠也要吃饺子

  清宫过春节的习俗,大体和民间相同,不过由于是宫廷,多了几分神秘,多了几分隆重,也多了几分政治色彩。这里,讲清宫过春节中的几个有意思的故事:

  一是吃素馅饺子

  这是清宫与民间的不同之处,民间平时可能吃不到肉,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杀猪宰羊,准备过年。大致是过了腊八,就开始杀猪了,有这样的谚语:“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可是,皇宫不是,他们平时每天就供应很多猪肉,还有其他的鸡鸭等,所以,到过年的时候,反而要吃点儿素馅的饺子。资料记载,每到元旦日,在弘德殿进“素馅煮饽饽”,满族人把饺子叫作饽饽。其中,有个饺子里面包有一个大铜钱,谁吃到了,就说明新年吉祥。

  而且,清宫规定,这种饺子,宫里的每个人都要吃到,不管是主子还是奴才,不管是高地位的还是低下品级的,一律吃饺子。更可笑的是,慈禧曾经关照过紫禁城内的老鼠,她专门告诉太监,“看看都什么地方有老鼠洞,在洞门口也放一些饺子”。这些老鼠过年的时候,可要感谢慈禧老佛爷了。

  二是犯忌讳的事不许做

  清宫过年,下人们在主子面前要特别注意,别犯忌讳。比如不说忌讳的话,什么“死”啊,“杀”啊,等等,可千万不能说,否则,就要犯忌讳。同时,也不要做犯忌讳的事,比如民间有初一至初五不许用剪子和针线,免得来年惹上官司或血光之灾,宫里也信这个。资料记载,每到年三十下午,储秀宫的总管就会向慈禧报告:“剪子和针线全部按照规定都藏好了,请老佛爷放心。”这样,无论怎么需要,这五天里面也就不许使用这些犯忌讳的东西了。到初六日,慈禧还要在储秀宫里举行仪式,很郑重地把剪子等请出来,交给相关人员,表示从即日起,可以使用了。

  三是等级森严的家宴

  大年三十这一天,皇帝不再单独进膳,而要和后妃们一起进膳。皇帝面南背北坐“金龙大宴桌”,后妃则分列东西两边;而东西两边中,又以东边为尊贵,西边较低下;同样是东边,又从北边开始分出高低贵贱,最北边离皇帝最近的是头桌,接着是二桌、三桌、四桌……西边和东边一样排列桌张。

  后妃们出场赴宴要分等级,最低下的先到,等着高级别的,直到皇后出现,众位后妃全部到场之后,期间大家反复行礼。皇帝登场之后,那才是真正行礼的开始。皇帝登场,众人起身离座行礼,皇帝落座行一拜礼;皇帝敬酒,后妃们要离开座位,跪下行一拜礼;皇帝敬完酒,后妃要按等级分别离座向皇帝敬谢,行二肃一跪一拜礼;家宴完毕,皇帝起座离开,后妃要离座起身按顺序排好队,行礼送别皇帝。

  席间不同的环节要反复奏不同的音乐。皇帝出场奏“元平之章”;皇后率妃嫔向皇帝行礼奏“雍平之章”;帝后妃等用膳开始奏“海宇升平之章”;上水果奏“万象清宁之章”;上酒奏“玉殿云开之章”……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