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揭秘武则天的人生

发表于 2019-2-3 0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氏为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东)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其父武士镬家境殷实。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其父曾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荆州都督等职,贞观年间,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武氏为武士镬的次女。武士镬掌握数州的军政大权,但他终究只是山西平民出生的木材商,只是靠战乱平步青云。所以,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说武媚娘“地实寒微”。母亲杨氏,本名不详。据说武氏祖籍山西文水,在四川利州(今广元)度过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2岁时,她的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14岁的武氏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氏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氏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死后,武氏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为尼,但是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唐高宗即位后,他的妃子萧淑妃专宠。永徽二年,王皇后复召武氏入宫,企图“以毒攻毒”,这年武氏26岁。武氏回宫后迅速打败了萧淑妃,并获得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升为昭仪(二品),后来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后来,武氏不满昭仪之位,开始动起了当皇后的念头。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一派,和武氏周旋于后宫。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27岁才产下长女。武氏的长女出生才一个月时,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并诬陷王皇后所为。高宗大怒,于是起了废后的念头。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氏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唐高宗这时已经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氏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氏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一位功臣元老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氏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

  于是在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氏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垂帘听政”,是指太后或皇后在殿上用帘子遮隔来管理国家军政要务。垂帘听政的原因多是皇帝年幼,无法正常处理国事,太后代替皇帝处理政务,又因为太后必须在皇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武氏之所以能够垂帘听政,在于高宗体弱。由于高宗信任武则天,遂逐步将处理军政的权力交给武则天打理,这也为武则天顺利杀害大唐重臣和夺取中央实权埋下伏笔。最终在皇帝病重的时候,武则天代替高宗使王权,行王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显庆五年十月(公元660年),唐高宗风疾发作,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这也让武则天和唐高宗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被废。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唐高宗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则天突然来到现场,她在高宗面前软硬兼施,废后之事以失败告终。于是,武则天建议让她和高宗一块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使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了。

  但武则天还不满足,她要与高宗一起封禅泰山。由于高宗年间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鼓动高宗封禅泰山。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癨时太后配享。封禅的时候先有皇地初献,公卿当亚献。但封禅毕竟没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说,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让公卿当亚献非常不妥,因为男女有别。不能让外臣来祭祀。所以要让她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高宗果然答应。后来在麟德三年正月初一这天,她与高宗一块封禅泰山,充当亚献。而且还给百官赐爵加阶。使百官对她感恩戴德。

  唐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繁重的国事必须由武则天来决断。于是武则天又有了新的想法。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武则天撺掇高宗以孝顺的名义,把祖宗封了个遍。追尊唐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他的皇后窦氏为太穆神皇后;追尊唐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长孙皇后为文德圣皇后。于是为了避讳,唐高宗自称天皇,武皇后改称天后!可见武则天这时的欲望有多大!

  不仅如此,武则天还上疏唐高宗,提出十二条改革措施,向全天下颁布了她的政治纲领。历史书一般把它叫作“建言十二事”。这十二件事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施惠百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停止对外作战,减少公共工程。把京城老百姓的徭役给免了。第二方面,笼络百官。从提高官员的待遇入手。给八品以上的官员涨工资,给才高位卑、长期得不到晋升的中下级官僚升官。第三方面,提高母权。如果母亲去世,父亲还在世,也要为母亲守孝三年。第四方面,取悦皇帝。一是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二是提倡节俭,要求服务于宫廷的手工业作坊停止生产奢侈品。当时皇后的裙子一般是十三个褶,可武则天只穿了七个褶子的裙子。提倡节俭、建言十二事,使武则天的威望更加提高了。

  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定洛阳为东都。此后高宗频繁往返于两都之间,以住洛阳为主,直至在洛阳病死。武则天称制后,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迁都洛阳。她掌权期间,除了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十月至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十月住在长安外,一直居住在洛阳。

  为了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称帝第二年,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杀了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在用人上,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但是武则天也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瞡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在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此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武则天对此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民户逃亡也使政府税收受到了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武则天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在军事上,武则天时期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由于武则天称帝前后杀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对外战争频频失利,随着统治的稳定又逐渐挽回了颓势。

  在西北,唐朝与吐蕃为争夺西域烽烟不息,安西四镇时置时罢,高宗起用裴兴俭经略西域,于调露元年(公元679年)重置四镇。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正当武后忙于篡位时,吐蕃又占领了安西四镇,其前锋直达敦煌。武则天称帝后的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武则天派王孝杰率军收复安西四镇,并遣军常驻,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在北方,东突厥在唐太宗时期本来已经被灭,唐高宗在位时期突厥复兴。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十月,单于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奉职率所辖二部反唐,和唐朝重新爆发了战争,双方互有胜败。武则天称帝前,抗击突厥的大将程务挺因替裴炎申辩被武则天杀死,突厥的入侵更加猖獗。武则天称帝后第五年,即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年)十月,篡位的默啜可汗为了争取中原王朝支持遣使请降,武则天册授他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后来默啜因帮助平定契丹有功而被封“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三月,武则天应默啜之请,将六州降户数千帐送交默啜,并给他谷种4万斛、杂彩5万段、农具3000件、铁2万千克。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六月,武则天命内侄武延秀前往突厥,准备娶默啜女为妃。默啜以武延秀非李氏为由不但不允婚,反而将其拘留,并扬言要用武力帮助李氏恢复唐朝。

  武则天起先命其内侄武重规等领兵45万反击默啜,但毫无成效。武则天不得已立其子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又任命李显为河北道元帅,招募士兵讨伐突厥;但实际领兵出征的是副元帅狄仁杰。默啜得知唐朝大军将出发,即将从赵州、定州掠夺的男女八九万人全部杀死,一路残杀百姓,饱掠而去。一些大将虽拥有重兵却不敢逼近默啜。狄仁杰领兵10万到赵州时突厥人已经撤退,他一面安抚百姓,又严令部兵不得侵扰百姓,河北才算安定下来。此后默啜恃强一再侵扰中原北边,采取时和时战的策略,双方关系时好时坏。

  在东北,武则天时期契丹崛起,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因营州都督赵文翙暴虐无道,契丹人松漠都督李尽忠和旧城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周,进攻河北地区。武则天三次派兵讨伐,损兵折将,在奚和突厥帮助下才得平定。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武则天时期军事上的总体表现不及唐太宗时期。

  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巩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另外,武则天时期府兵制开始瓦解,武则天根据实际情况在募兵制度方面有所创新,在边疆地区招募“团结兵”(团练),“团结兵”具有一定雇佣兵的性质,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有一定意义。
10dfa9ec8a1363273ffb36269c8fa0ec08fac795.jpg
  武则天

  武则天称帝后,一直没立太子,她将原来的皇帝李旦称为“皇嗣”,“皇嗣”身份近似于太子又不是太子。按照父系社会的传统,中国古代的皇权都是在一家一姓中传递的。这种继承方式让女皇武则天大受困扰:如果让儿子继承帝位,那倒是一家了,但却跟自己不是一个姓;如果把皇位传给侄子,跟自己是一个姓了,可又不是一家。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为了能当上太子,使尽了浑身解数,连出狠招,把皇嗣李旦折腾得死去活来;经过狄仁杰等大臣的劝说,契丹、突厥先后打出匡复李唐的旗号反周,武则天看到人民仍心向李唐皇室,再加上武氏子弟的不成器,武则天最终下定决心重新立已经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为太子。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武则天已经没有什么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她便志得意满,加上年龄的增长,武则天开始耽于享乐。

  武则天晚年,一批男宠慢慢走进她的生活。高宗去世后不久,武则天便有了第一个男宠薛怀义,当时武则天还比较注意约束男宠,后来薛怀义因为任性使气得罪了武则天,最后被秘密处死。武则天生命中的第一个男宠销声匿迹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为武则天的新宠。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作耳目,二张兄弟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二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