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为什么难过时会“心痛”?

发表于 2019-1-21 15: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种难过,不仅像在北方的深秋没穿秋裤,还有那么点透不过气,细细的像根针,如果尝一下,应该是酸酸的,我们叫它“心痛”。而且,当我们感到心痛的时候,在心脏的位置好像真的会感觉到生理上的疼痛。
360截图-15305859.jpg
  我们词语中的“心痛”“心碎”“伤心”真的只是文学上漂亮的比喻说法,还是确有其痛呢?

  从情绪的理论说起

  情绪理论众说纷纭,在这片土壤上,谁都没有绝对的证据驳倒其他理论而一枝独秀。

  19世纪末的“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情绪体验是由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心率、血压、激素水平等的变化)造成的。

  而之后的“坎农—巴德学说”则认为,丘脑接收到外部刺激后,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二者都是丘脑控制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阿诺德提出“评定—兴奋”说,他认为情绪是大脑皮层对刺激和环境的评定结果,按照“情景—评估—情绪”的过程产生。

  随后的60年代,沙赫特提出了两因素理论,他认为情绪由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产生:第一,个体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出汗、心慌等;第二,个体对于生理变化进行了认知性的唤醒。

  有关情绪的理论林立纷繁,但综合可以看出,心脏在情绪中并不仅仅是受制于大脑皮层那么简单。

  心脏比看上去更复杂

  虽然现代解剖学认为大脑是产生意识活动的基础,而心理学绝大部分研究的是颅骨中那团灰质和白质,但在东西方文化中,仍倾向于将心脏视为灵魂的居所。一些学者认为,心是有一定特殊功能的。

  心理学博士罗林·麦克拉蒂认为心脏具有自己的情感智能。在一个实验中,他让被试坐在计算机前观看一张张能够诱发一定情绪的图片,比如毒蛇、血腥场面、痛哭的人们……同时,用仪器记录下被试的生理数据。结果,研究者惊讶地发现,心脏居然会在呈现图片之后比大脑更快做出反应。

  心理学教授盖里·施瓦茨认为心脏的心内神经节拥有类似于大脑的功能,是心脏的“小脑”。这些心脏的小脑可以和人类的大脑一样处理一些信息,甚至反馈给大脑。施瓦茨用一些做过心脏移植手术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那些做过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变得更像心脏原来的主人。例如一位叫作詹姆斯的英国老汉本是一个粗鲁散漫的人,但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之后变成了一个善良细腻的诗人,而这正是心脏原主人的特点。

  如果心脏真的具有自己的情感的话,那么你在难过的时候,可能不仅仅是因激素造成的不适,而是你的心脏也在悲伤,是不是觉得很有诗意?

  但这种观点还缺乏足够的证据,比较公认的一点就是,心脏是一个敏感的器官。

  心脏其实很敏感

  伦敦大学学院的安德鲁·斯特普托教授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让被试者想象自己在逛超市时被冤枉偷了东西。许多被试者都感觉到了这个任务产生的压力反应和不好的情绪体验。实验者记录下了被试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并且立刻抽取了一部分血液,检测其中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除了血压升高之外,被试血液中压力激素的含量也上升了,包括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这些压力激素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比如更有活力地去同危险的野兽搏斗。此外,血液中使人凝血和发炎的化学成分也会增加,它们和压力激素有相似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断地抽送血液,让血液能在全身循环。但是它并不仅仅是一团会抽动的肉,它也是很敏感的,对于血液中激素含量的变化也会产生反应。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心脏的不适了。

  而且有研究表明,情绪会影响人在生理上的感受。当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对于疼痛的感受性也会大大提高,主观上更容易察觉到生理上的痛。平时感觉不是很明显的微弱疼痛,此刻会被放大。反之,快乐的时候,疼痛感则会降低。

  让你痛是为了让你活下来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难受时会心痛,这是具有进化学意义的。作为哺乳类动物,人类具有较长的成长期,在这个过程中人很脆弱,需要依附于哺育者(主要是母亲)的保护,才能很好地在危险的环境中存活下来。

  依恋被视为人类最早最重要的情感关系形式。在我们嗷嗷待哺的时候,最让我们悲哀的事情就是妈妈不在身边。为了能引起妈妈的注意,就要用哭声将她唤过来。而唤起哭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疼!这样,社会性疼痛便和生理性疼痛有机结合起来了。

  苏格兰是心脏病高发的地区,他们的医学专家长期致力于分析心脏病产生的各种原因。他们发现,在苏格兰经济和社会极动荡的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心脏病发病率极高。为此他们做了一项调查,从富裕地区和贫穷地区各选取350人。结果发现,出生自贫穷地区的人的体质更易发炎,也更易患心脏类疾病。也就是说,不好的生活环境不仅让人们愁于生计,总是怀着负面的情绪,还会给他们一个应对恶劣环境的身体机制,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敏感的心脏而言并不好。

  苏格兰的哈里·伯恩斯医生认为:“动荡的环境,困苦的家庭,似乎将信息送到了婴儿的脑袋,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危险,需要让大脑内负责紧张压力的区域发育得更强一些。”准备面对恶劣的环境结果,使得这一代生于忧患的孩子的体质更易患心脏病。

  心痛其实更像是一个信号,它不仅反映了当时让人痛苦的情景,其实也在给我们一个提示,那就是别再让自己疼着了。就像摸热炉子我们会被烫得缩回手一样,在面对令人心痛的事时,应该学会用心理学的方法平复自己的悲伤情绪,别老让自己疼着。

  我们可以学学冥想,通过安静地集中精神,放空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到心的位置,静静聆听心的声音。

  或者试试詹姆斯提出的一个快速改善情绪的简单办法:

  开心地坐直身体,并假装很开心地说话和行动。因为我们的心脏很单纯,它真的会跟着我们假装的样子开心起来。

  学习回顾

  1.心脏可能具备自己的情感智能。

  2.心脏对于血液内的激素变化很敏感,负面情绪产生的激素会给心脏带来不适。

  3.负面情绪状态下,对疼痛更敏感;正面情绪状态下,疼痛会在主观上减轻。

  4.从进化学角度来看,社会性疼痛的同时伴随生理性疼痛更有利于我们的生存。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