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在早期单细胞生物之后的生命是如何进化的?

发表于 2019-1-19 13: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恐龙?
恐龙是一个用来描述曾经生存在地质史上的中生代时期的某些动物类型的术语。对于什么是恐龙,很难一概而论,但有两方面是大家公认的:虽然有很多较小体形的恐龙物种,但一般而言,它们是曾经行走在地球上的最大生物;另外,这些动物存在了大约1.6亿年,是曾经存在过的最成功的生物之一。

恐龙这个术语是什么意思?
“恐龙”一词来源于术语“恐龙总目”(dinosauria),这个词由希腊词deinos和sauros组合而成,意思是“可怕的爬行动物”和“可怕的蜥蜴”。这个术语是由著名的英国解剖学家理查德·欧文爵士(Sir Richard Owen,1804—1892)发明的。他在1842年创造了这个词来描述两组巨型爬行动物的化石遗迹,这些化石遗迹有1.75亿年历史,与任何已知的生物都不相符。1854年,欧文在英格兰伦敦的水晶宫筹备了最早的恐龙展览之一。

恐龙的祖先
在早期单细胞生物之后的生命是如何进化的?
在单细胞生物进化之后的数亿年中,海洋中充满了众多各种各样的生命。最早的软体动物,如蠕虫和水母,大致在6亿年前的隐生宙末期进化;最早的有坚硬部分的动物,如带壳的软体动物,在隐生宙的第一个阶段,即原生代时期进化。

脊椎动物是什么?
最早的脊椎动物,或者是有脊骨的动物,在寒武纪后期到奥陶纪初期,进化成无颌的淡水鱼,看起来与今天的八目鳗很相似。到了泥盆纪,有颌的和带壳的鱼占据了海洋。大约在3.8亿年前,一些有骨架的鱼进化出了能呼吸空气的肺和足够强壮的四肢来支撑身体。这些鱼是两栖动物的前身,由于志留纪的早期植物开始向陆地上蔓延,它们很可能为适应这一情况而向陆地迈出了第一步。


在今天,水母仍然是地球上最早的软体生命形态之一。(iStock)

早期的两栖动物是什么?它们生活于何时?
两栖动物是最早开始呼吸空气的陆生脊椎动物,由肉鳍鱼类和原始的四足动物进化而来。四足动物有着和鱼类似的头部和尾巴,四肢和互相连接的肉鳍也差不多。它们大约在3.4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进化。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前两栖动物化石可追溯到3.6亿年前。这些动物可以做鱼类做不到的事:呼吸空气。这种从鱼鳃到肺的转变,发生在两栖动物的幼虫前期阶段。这些早期的两栖动物是早期鱼类的直接后裔,并且代表了水生动物到陆栖动物的重要过渡阶段。它们也是最早进化出真正的腿、舌、耳和喉的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amphibian)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词amphi(意思是两)和bios(意思是生命),所以这个词有时被翻译为“过着双面生活”,意味着这些动物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水外。

大约从3.6亿年前到2.8亿年前,显生宙的石炭纪带来了两栖动物的大量增加,大约从2.8亿年前到2.48亿年前的二叠纪也是如此。这两个时期内,世界上的大多数气候是温暖潮湿的,大量的沼泽、湿地和湖泊形成了主导景观——一个对于依赖于水的两栖动物来说极好的环境。在某些文本中,石炭纪或二叠纪被称为“两栖动物时代”(尽管很多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时,爬行动物开始接管两栖动物的领地)。

最早进化成两栖动物的物种有哪些?
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前两栖动物物种的化石。例如,已知最早进化成两栖动物的是棘螈,它大约在泥盆纪后期的3.6亿年前进化。它是最早有脚的动物,有脚趾(每个肢干上有八个),没有鳍条,有一个宽大的承重骨盆,鱼鳃可能一直保留到成年。另一种早期两栖动物的化石是介于鱼和两栖动物中间的物种:鱼石螈。最完好的鱼石螈化石发现于格陵兰岛。这种早期两栖动物生活在泥盆纪后期的沼泽,喜欢温和、温暖的气候。这时陆地上的昆虫也在进化,为这些行动缓慢的两栖动物提供了食物。鱼石螈是一种近一米长的动物,有四肢,尾部有一条鳍——两栖动物和鱼类特点的结合,这使得它既能在水里游,也能在陆地上爬。

在从水中到陆地的转移过程中,两栖动物遇到哪些问题?
早期两栖动物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支撑。在水中,因为水的浮力作用,身体几乎是“无重量的”。但是在陆地上,两栖动物必须从地面抬起自己的身体,内部器官也不能被重力挤压,所以强壮的胸腔必不可少,脊骨、韧带和肌肉也必须强壮,不仅能支撑住前后腿之间的身体重量,也要能支撑住头部重量。为了能够行走,四肢和四肢的肌肉也不得不改变构造,后肢开始与支撑性的骨盆相连,整体的骨架变得更为强壮。


就像这古老的两栖动物无斑肥螈,在陆地和海洋都能生存;它们是最早的能在水外生存一段时间的动物。(iStock)

另一个问题是适应在陆地上的呼吸。随着用肺呼吸逐渐增多,早期的两栖动物必须改变它们的呼吸系统(从用鱼鳃呼吸转变到用肺呼吸)。生殖系统、水平衡和感觉也需要适应水外的新生活。例如,早期两栖动物可能一生中多数时间都会生活在水里,生出完全水生的后代(蝌蚪),最终可以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水外。两栖动物对水的依赖性减少到只要它们保持潮湿的状态就能在水外生存。它们的感觉也必须适应——视力、嗅觉和听觉显得愈加重要。比如,两栖动物的耳膜进化,使这种半陆生的动物能听到空气中的声音;它们的眼睛进化,使它们能在空气中而不是在水中看清东西,于是它们进化出了保护性的眼睑,还进化出了泪腺,使它们的眼睛保持湿润。

但即使在所有的进化之后,两栖动物仍然依赖于池塘、湖泊或者是海边。特别是它们仍然在水中产卵并孵化。进化并没有改变两栖动物很多——现代两栖动物仍然很依赖水。

两栖动物何时进化成爬行动物?
人们认为,在石炭纪第一群两栖动物进化成了爬行动物。最早的爬行动物有普通蜥蜴大小,但与它们的两栖动物祖先之间有很多的不同,包括防水的皮肤和厚壳的卵,这使得爬行动物没有必要一直靠近水体来保持湿润,或者是把卵产在水中。事实上,从地质学角度上讲,爬行动物的进化发生得非常快。在4000年之内,爬行动物已经进化出了成千上万的不同物种。

使爬行动物成为真正陆生动物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什么?
羊膜卵的出现,把爬行动物完全从水中生活中解放出来,使它们能够完全在陆地上繁殖。不同于两栖动物的幼年时期,两栖动物在变成成年动物之前,必须经历一个在水中的幼虫时期,羊膜卵对于幼年爬行动物来说,扮演着一种“私人池塘”的角色。

这种卵本身外壳坚硬,包含着无数小孔,小孔可以让空气进入蛋内,并且只要周围环境潮湿,就可以防止蛋的内部变干。这些卵在产出之前就已经在母体内受精。蛋内有三层非常薄的密封膜,每层都有特定功能:第一层膜中装着发育中的幼体和一种液体(代替池塘或溪流),这个区域被称为羊膜,羊膜卵正是因其而得名;第二层包含卵黄,这是发育中胚胎的食物来源;第三层膜通过蛋壳与空气接触。因此,幼年的爬行动物有食物、空气、免受捕食者侵害的保护,还有一个可以在其中生长的水环境。幼仔最终将会孵化成其父母的微型版本,并能够自己谋生。有了羊膜卵,爬行动物不再需要水源来繁殖,并且可以在陆地上分散栖息和远离水源捕食。

已知最早的爬行动物是什么?
两种已知最早的爬行动物林蜥和古窗龙,都是显生宙石炭纪中期两栖动物的后代。从两栖动物到爬行动物变化的最好证据,是早期爬行动物的高头骨——预示着额外的下颌肌肉——和更厚的蛋壳。林蜥仍然占据了(到目前为止)已知最古老爬行动物的名号,因为它们约生活在3.15亿年前。古窗龙大约在3亿年前进化。这两种爬行动物的化石都发现于加拿大的新斯科舍岛附近的古树桩中。很明显,这些动物为寻找昆虫或蠕虫而落入树桩,困在其中至最终死亡。

现存的两栖动物有哪些?

我们很熟悉现代两栖动物的名字:青蛙、蟾蜍、蝾螈。它们代表着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的时期)那些未灭绝种群的后代。在现代两栖动物之中,蝾螈可能是与早期两栖动物最相似的,但现代版的个头小了很多。

今天的两栖脊椎动物大约包括3500个物种,分为三目:青蛙和蟾蜍(无尾目)、蝾螈(有尾目)、蚓螈(蚓螈目)。然而,灭绝的两栖动物数量更多:这个古老的动物群体是最早开始利用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后来它们成为其他动物的猎物。


尽管看起来很像今天的鱼类,鱼龙仍然是一种爬行动物,并且是最早只生活在水中的真正爬行动物之一。(iStock)

为什么在中生代,是爬行动物占主导,而不是两栖动物?
除了不用像两栖动物那样依赖水之外,爬行动物在中生代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首先,爬行动物的骨骼结构发生改变,使得它们比两栖动物移动得更为迅速;其次,在二叠纪气候变得炎热干燥,很多的水源消失。爬行动物的新进化——从发展出能保持水分的鳞片到羊膜卵,它们无须在水中就能生存——使得它们能在两栖动物不能大量繁殖的环境中大量繁殖。

是否有一些爬行动物重回海洋?
是的,随着爬行动物分散在陆地上,其中一些又返回到水中。一段时期后,它们进化并重新适应了水。它们的腿逐渐演变回鳍和蹼;眼睛重新进化,以便在水中看东西;身体为了在水中有更快的速度,也变成了流线型。另外,它们不再到陆地上产卵。所以,它们进化出了一种在体内繁殖后代的方式,一种叫作卵胎生的过程。鱼龙,或“鱼蜥蜴”,是最像鱼的真正爬行动物。

如何给爬行动物分种群?
在最早的爬行动物出现之后的1亿年里,各种各样的爬行动物系继续进化。今天,关于爬行动物分类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被分成现存的四目(其他的随着时间流逝已经灭绝了):

鳄目——鳄鱼、短吻鳄、印度鳄以及凯门鳄,由23种已知的物种组成。

有鳞目——蜥蜴、蛇以及蚯蚓,由大约7900个物种组成。

龟鳖目——海龟以及乌龟,包括大约300个物种。

喙头目——濒临灭绝的喙头蜥,只在新西兰发现过,包含两个物种。

还有一种更为古老的划分爬行动物种群的方法:根据它们颞颥孔的位置,或者眼球后头骨上的开口来划分亚纲:无孔亚纲、下孔亚纲、双孔亚纲和调孔亚纲。无孔亚纲在头骨上没有开口,并最终进化成今天的海龟和陆龟。下孔亚纲,也称“同孔”,有一个在头骨低处的开口,并且曾经一度被认为是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而且现在并不被认为是真正的爬行动物)。双孔系动物,即“两个头骨开口”的动物,则最终进化成恐龙。另一条有争议性的进化系是调孔亚纲,它们的特点是在头骨的一侧有一个开口,现在经常被包括在双孔亚纲里。

恐龙开始出现
爬行动物是如何进化成恐龙的?
双孔亚纲的爬行动物最终进化成了恐龙。这些爬行动物的下颌肌肉与头骨每侧的两个开口连接在一起,使得它们的下颌更适于咬合,也更为有力。在二叠纪的某个时候,双孔亚纲演化出了两个分支:蛇颈龙(lepidosaurs)和祖龙(archosaurs)。蛇颈龙进化成了今天的蜥蜴和蛇;祖龙最终进化成了恐龙。

早期祖龙长什么样?
早期祖龙之一——可能是很多祖龙的典型代表——就是头部很大的山西鳄(Shansisuchus),这种三叠纪中期的生物生活在2.2亿年前的中国地区,它长72.2米,后腿长,前腿短。

其他的祖龙长什么样?
不同的祖龙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异。如三叠纪中期30厘米长的股薄鳄(Gracilisuchus)可以用它们的后腿在短距离内奔跑;其他像4米长的加斯马吐龙(Chasmatosaurus),是体形笨重的四足食肉动物;0.7米长的兔蜥(Lagerpeton)有非常奇特的后肢,它的脚上有一个瘦长的第四趾,可能用来暂栖。

什么是槽齿类动物?
槽齿类曾被认为是一群生活在二叠纪后期到三叠纪末期的动物——祖龙中的一支,最终进化成恐龙,也很可能进化出了鳄类、鸟类和翼手龙(pterosaur)。现在它被当作过时的术语,这确实有一定原因。

就像很多科学领域,对早期恐龙的研究在不断变化——更何况,意见分歧比比皆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科学家提出从祖龙进化而来的槽齿类爬行动物并不存在。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现在认为槽齿目不作为种群存在。科学家指出,这个种群中,一些动物与鳄鱼更为密切,一些与恐龙更为密切,一些与整个祖龙群体更为密切。其他科学家认为,尽管槽齿类可能不是一个真正的种群,但这个术语却是对长有槽齿的祖龙的便捷称呼。

向真正恐龙进化的下一个阶段是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恐龙的进化到达另一个阶段。动物的骨骼结构发生了改变,特别是臀部,这使得很多恐龙能够用两条腿奔跑。派克鳄(Euparkeria)是一种像小蜥蜴的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上,用四条腿行走,但是在紧急的时候,可以用两条腿奔跑。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出现了鸟鳄(Ornithosuchus),也叫作“鸟鳄鱼”,它是两条腿的捕食者。它的前肢过于短小而不能用四肢行走,大腿几乎与地面垂直。这些证据显示鸟鳄只用后腿行走。

为什么恐龙在爬行动物中很独特?

恐龙,跟其他的爬行动物不同,它们的腿收拢在身体下方,使得它们有高效行走和奔跑的能力,并最终导致了一些种类变成完全的双足动物。而且,它们也有不同于两栖动物和原始爬行动物的敏锐嗅觉、视觉和听觉。

已知的最早的原始恐龙有哪些?
两种已知最早的原始恐龙都是奔跑迅速的食肉龙:始盗龙(Eoraptor),或叫“黎明猎人”,是一种体长一米的小型恐龙,体重10千克;是艾雷拉龙(Herrerasaurus),体长3到6米。它们都生活在约2.3亿年前的阿根廷地区。还有另一种更早的恐龙是南十字龙(Staurikosaurus),是一种发现于巴西的食肉龙。它生活在三叠纪后期(大约2.25亿年前),体长2米,步态完全直立,可快速行动。在这些早期标本进化之后,其他的恐龙迅速进化,种类愈加多样,并扩展到所有的生态位。

早期的食肉龙和食草龙长什么样?
最早的肉食性恐龙,或叫食肉龙,体形和大小差别很大。体长6米的侏罗纪早期双脊龙(Dilophosaurus)是典型的食肉动物:这种恐龙有强壮的后腿,但前肢短小无力。它的前额有薄薄的平行隆起,作为控制温度的散热器,或者是作为用来争夺地盘或吸引异性的装饰。最早的草食性恐龙,或叫“食草者”,体形和大小的差异也很大。一种典型的食草恐龙是侏罗纪早期的畸齿龙(Heterodontosaurus),是一种火鸡大小的小型恐龙,有锋利的门牙、类似于犬牙的獠齿和用于咀嚼植物的磨牙。

恐龙如何分类?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被一种现代分类法涵盖——由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最早开发出来的分类系统。在标准林奈系统的动物分类中,恐龙的层级结构如下: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爬行动物(类)和恐龙类(附纲)。

还有更详细的分类,并且每次发现一种恐龙化石,列表就会随之变长。但一般来说,通常是根据它们发展历史上的髋骨结构,将恐龙分为两个主要的组。臀部有着两个指向相反方向的较低的骨头,耻骨指向前方的被称为蜥臀目,或“蜥臀”恐龙。那些在臀部有着两个位于后腿后面并排的较低的骨头,耻骨指向后方的被称为鸟臀目,或“鸟臀”恐龙。雷克斯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是蜥臀目的一个例子,而禽龙(Iguanodon)则是鸟臀目的一个例子。

如何定义多年以来恐龙的变化?
1842年,理查德·欧文爵士猜测恐龙都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从古生物学的术语来说,它们是单源群)。这意味着所有的恐龙都有着某些共同特点,并且在最终判断的时候,这些特点可以把真正的恐龙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


英国动物学家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在1842年创造了“恐龙”一词。(iStock)

在1887年,哈利·丝利(Harry Seeley,1839—1909)发现恐龙种群主要有两个:蜥臀目和鸟臀目。这使科学家猜测恐龙不止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让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的是,发现的不同种类恐龙指向了很多祖先。正因如此,恐龙被看作是一群几乎没有共同特点的爬行动物。由于这些早期的科学解释,恐龙不再有一系列的共同特征,因此被划为多源群,即从祖龙中的很多种类起源。用这个方式来解释的话,恐龙不再有一系列的共同点。

目前已知的恐龙有多少种?
不是所有已发现的恐龙都被命名了,目前有600到700种已知的恐龙物种,但要郑重说明的是:这些标本中大概只有一半有完整的骨骼,而且通常只有完整的(或接近完整的)骨骼才能让科学家们理直气壮地说,这些骨头代表着某一独立的特殊物种。令人惊讶的是,很多科学家推测还有700到900种恐龙种类尚待发现。

从第一具骨骼被发现以来,有哪些恐龙已被命名?
被命名的物种数量取决于文本——已提到的有250到1000种。一言以蔽之,自19世纪第一具恐龙骨架被发现以来,已有成百上千的恐龙被命名。因为对恐龙的种类缺乏共识,而每年又有新化石发现,所以解开恐龙的进化模式已经成为恐龙研究的一个主要障碍。

与现代物种相比已知恐龙的种类有多少?
即使真正确定的恐龙物种有700种,这个数目也仍然少于目前已知鸟类物种的十分之一,少于已知哺乳动物物种的五分之一,少于已知鸟类物种的三分之一。

目前如何使用支序分析来定义恐龙?
支序分析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系谱图的分支给同一祖先的所有生物分类的方法。那些有着共同祖先——因此有着相似特点的动物——被归入一个被称为进化枝的分类群。通过支序分析,我们发现所有的恐龙都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事实上,这些爬行动物被定义成有着同一祖先的单源群。现代支序分析“测试”的发展,可以将真正的恐龙从与它们同时期的紧密相关的非恐龙物种中区分出来。

用支序分析法来看,一个爬行动物若是恐龙,那么它的石化骨骼上会有一些特定表征,包括以下几点:肱骨上有细长的三角嵴;在前脚的第四趾上有三个或更少的趾骨;没有后额骨;胫骨上有嵴;三个或更多的骶椎;一个完全开放的膝盖骨;在股骨上有一个球状的头;在距骨上有一个向上的凸起;正好与胫骨的前面相符。换句话说,确定一只恐龙有大量的骨骼解剖工作要做。虽然这些特征非常技术化,但重点是,现在科学家们有了明确的测试,可以决定一具化石骨骼是否真的属于恐龙。

恐龙是如何命名的?
恐龙的名字来源于很多地方,但是一般来说,它们会以身体特征来命名[比如,棱齿龙(Hypsilophodon),或者高冠齿龙];以最早发现化石的地方命名[比如木他龙(Muttaburrasaurus)];或者以相关的发现者命名[比如雷利诺龙(Leaellynasaura)]。

大多数情况下,恐龙名字中包含着两个希腊或拉丁词语,或者甚至是这两种词的结合。例如,雷克斯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是希腊词和拉丁词的结合,翻译成“暴君蜥蜴”。总体来说,属名和物种名这两个名字,被生物学家用来描述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比如人类(Homo sapiens sapiens)、家犬(Canis familiaris)或响尾蛇(Crotalus horridus)。

恐龙如何进化?
当谈到恐龙的进化时,很难决定哪个图表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这主要是因为从1980年起,已有150多个恐龙进化树发表,当中大多数都关注于小的物种群。

恐龙是如何分类的?
以下的这张表格解释了恐龙是如何通过目、亚目、下目和科来组织的。

恐龙类的分类(1)


有没有哪个大陆没有发现过恐龙化石?
没有。人们一度认为南极洲是唯一没有发现任何恐龙化石的大陆。但是在2003年12月,研究人员在南极大陆相隔千里的不同地点工作时,发现了两种恐龙的化石遗迹,科学界还从未发现过这两种恐龙,其中一种是原始的蜥脚类恐龙。在2007年,南极洲发现了另一个恐龙:一种来自侏罗纪早期的新恐龙属和物种——一种原始蜥脚亚目恐龙,被称为汉氏冰河龙(Glacialisaurus hammeri),体形巨大,食草为生,生活在大约1.9亿年前。

哪些恐龙算蜥臀目恐龙?
蜥臀目恐龙是一个种类多样的恐龙种群,有食肉恐龙,也有食草恐龙,有两足生物,也有四足生物。食肉恐龙包括大型两足的异特龙(Allosaurus)、角鼻龙(Ceratosaurus)、特暴龙(Tarbosaurus)和暴龙(即霸王龙,Tyrannosaurus)。也有较小的两足食肉恐龙,比如说似鸟龙(Ornithomimus)以及驰龙(Dromaeosaurus),有着特殊的脚和巨大的猛禽爪。食草的蜥臀目是最著名的大型四足蜥脚类恐龙,它们是曾经行走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龙。这些恐龙脖子和尾巴都很长,头相对较小。这组成员包括腕龙(Brachiosaurus)、圆顶龙(Camarasaurus)、梁龙(Diplodocus)、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和地震龙(Seismosaurus)。

哪些恐龙算鸟臀目恐龙?
鸟臀目恐龙都是食草性恐龙,分为两足和四足两类。有像背甲龙(Ankylosaurus)和剑龙(Stegosaurus)等四足行走的甲龙,也有如优腔龙(Eucentrosaurus)和三角龙(Triceratops)等大型角龙。两足类包括禽龙和很多种鸭嘴龙(hadrosaurs),比如说冠龙(Corythosaurus)、赖氏龙(Lambeosaurus)和慈母龙(Maiasaura)。


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发明了使用至今的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系统,可用于现有物种和恐龙等过去物种。(iStock)

什么事件使得恐龙在中生代占据了主导地位?
近2.5亿年前,在二叠纪结束时期或三叠纪开始时期(也就是古生代结束时期和中生代开始时期)发生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这次灭绝消灭了我们星球上将近90%的物种(极其接近地球的完全灭绝)。这次灭绝是非选择性的,消灭了海洋和陆地上的大部分生物,包括很多无脊椎动物、装甲鱼和爬行动物。

这次物种灭绝的真正原因未知,但有好几种推导理论。一种是地球与小行星或彗星相撞,引起的灰尘和碎片飞入大气层的上空,阻隔了阳光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气候。另一个想法是,大陆移动改变了气候、海平面,因此改变了栖息地,导致了一些物种进化适应,而其他的则灭绝了。还有一种理论着重于西伯利亚的玄武岩洪流,在二叠纪的末期,亚洲大片区域内无数的火山岩浆喷发,改变了气候和某些栖息地。

无论情况如何,物种通过适应空缺了的生态位存活,进一步进化。二叠纪灭绝之后,整个中生代时期,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迅速多样化,并主导了这个星球。

恐龙统治了地球多久?
恐龙统治地球将近1.6亿年。中生代通常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跨度大约从2.5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中生代初期有没有恐龙?
有趣的是,中生代开始时期并没有真正的恐龙,其他的爬行动物占据了陆地。但到三叠纪末期,恐龙开始占据主导,并且保持主导地位长达1.6亿多年。在这段时间里,恐龙并不是唯一存在的生命形式。举例来说,有像蜥蜴这种小型爬行动物、早期小型哺乳动物、昆虫、两栖动物、无脊椎动物和多种多样的植物。事实上,这些生物为恐龙的霸主统治助了一臂之力,因为它们为很多恐龙提供了食物,使它们得以生存成长。

恐龙生存的时间跨度占地质史的百分之多少?

科学家们估计,恐龙在地球上存在了大约1.6亿年。因此,恐龙大约经历了地球自形成以来约3.1%的时间。

恐龙时代何时终结?
恐龙时代大约在6500万年前终结。目前,再没有发现这个时间点之后的恐龙化石。恐龙(和其他物种)灭绝的时间,被科学家们用来划定白垩纪及中生代的结束。在这个时间点之后,新生代以第三纪为伊始拉开了序幕。

————————————————————

(1) 这只是恐龙如何分类的一个代表。事实上根据不同的科学研究,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的恐龙分类。并且随着更多的化石的发现和解读,也会有更多分类。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