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有毁有誉的齐文姜

发表于 2019-3-5 17: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说的是齐文姜出嫁鲁国的情形。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鲁桓公的悲剧就已注定。齐文姜与兄长乱伦,鲁桓公不是不知道。但他日夜提防,最后还是没能守住妻子的身心。这场乱伦闹剧,最后在鲁桓公莫名其妙的死亡中上演了高潮。不过,齐文姜虽然被安上了不守妇道的淫荡名号,却也有聪慧果敢的一面,算是个毁誉参半的传奇女子。

  退婚风波

  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齐僖公在历史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名气,不过他的两个女儿却是闻名古今。大女儿齐宣姜将公公卫宣公迷得神魂颠倒,使他不惜把儿媳变成自己的侧室。二女儿齐文姜更是貌美如花,《诗经·卫风·硕人》形容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令诸多诸侯、公子心动不已。

  转眼间,齐文姜也到了适婚的年纪,齐僖公开始为她张罗婚事。齐文姜要选夫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吸引了各诸侯国达官贵人,甚至诸侯、世子前来求亲。在众人中挑来选去,齐文姜最后看中了郑国世子姬忽。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开放的时期,齐文姜可以光明正大坐在那里为自己挑选夫婿。当她看到身材伟岸、温文有理的姬忽时,便认定了这个男子。随后,齐、郑两国高高兴兴结成了亲家。

  可就在齐文姜准备出嫁事宜的时候,却传来了郑国退婚的消息,这对齐文姜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当时郑国世子给出的退婚理由是“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也就是说郑国实力不如齐国,地位卑微,实在高攀不起,这就是成语“齐大非偶”的出处。对于一个郑国世子而言,姬忽的退婚决定实在不够大气。不过对一个男人而言,不希望将来生活在女方强势的环境之下,也算情有可原。总之,齐文姜被人抛弃了。

  春秋时期思想虽然开放,但女方被退婚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更何况齐文姜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被退婚的一天,她一直认为自己的倾城之貌可以让所有男人都死心塌地。不管怎样,齐文姜被退婚的事情很快传开,齐国上下都知道这位二公主被人抛弃了,茶余饭后也免不了谈论一番。

  此时的齐文姜在宫里长吁短叹,茶饭不思,心情十分抑郁,久而久之便积郁成疾,逐渐消瘦下去。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伦事件发生了,事件主角是正处于低谷的齐文姜和她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

  从兄妹情深到儿女情长

  姜诸儿与齐文姜从小一起玩耍,兄妹两人感情十分好。随着齐文姜逐渐长大,那绝代的美艳便成为姜诸儿越过道德边界的最大诱惑。

  自从齐文姜因退婚之事久病不愈以来,姜诸儿便隔三岔五去探望妹妹,说些贴己宽慰的话。齐文姜也从兄长那里获得了振作的力量,心里十分感激。可久而久之,这对青春年少的兄妹就发展出了不一样的感情,一日不见便思之若狂。至此,兄妹之情彻底变成了儿女情长。

  兄妹乱伦相恋,甚至还有越轨之举,即便是在开放的春秋时期,也会被视为伤风败俗的事情。因此,齐僖公知道之后,气急败坏地叫来姜诸儿,让他不要再靠近妹妹。与此同时,齐僖公也在为女儿挑选一个合适的丈夫人选,让她赶紧出嫁,以免家丑外扬。就在这个时候,鲁桓公派人前来提亲,说对齐文姜仰慕已久,希望能结成连理。齐僖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就这样,齐文姜被许配给了鲁国新君鲁桓公。对于鲁桓公来说,这是一次政治婚姻,他去求亲最主要的目的是跟齐国攀上关系,以便对鲁国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对于齐僖公而言,这就是一次急于掩盖丑闻的行为,并没有过多考虑;而对于齐文姜来说,这是一次无奈又无情的婚姻。

  当姜诸儿知道妹妹被许配给鲁桓公后,悲痛欲绝,写下了“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意思是妹妹如桃花一般,灿烂如霞,可还来不及慢慢欣赏,就已经花落别家,是在令人唏嘘。而齐文姜在收到姜诸儿的诗后也附和一首“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这有点“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意味,是齐文姜期盼姜诸儿及时摘花的暗示。这样看来,齐文姜的文采也跟容貌一般绝佳,一句“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大胆又细腻地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挚爱的狂热追求。

  不管齐文姜如何暗示,她与姜诸儿的恋情也只能就此打住。第二天,齐文姜就嫁给了鲁桓公。而且齐僖公一再叮嘱鲁桓公,别让齐文姜回娘家。为了让这一切看起来自然一点儿,齐僖公也断绝了跟二女儿的联系。齐僖公认为,只要这样做,就能彻底了结齐文姜和姜诸儿的丑事。可他千算万算都没能算到,在他离世之后,这对冤孽儿女又走到了一起。

  起初,齐文姜跟鲁桓公的婚姻生活还算平静。齐文姜先后为鲁桓公生下了两个儿子,鲁桓公对齐文姜也是敬爱有加。可这段平静随着齐僖公的过世而烟消云散。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姜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当齐文姜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压抑已久的对姜诸儿的思念死灰复燃,并燃起熊熊烈火,一发不可收十。她再三要求鲁桓公带她回娘家,恭祝哥哥继位。可鲁桓公谨记岳父教诲,说什么都不答应。其实齐文姜跟姜诸儿的苟且之事,鲁桓公也早有耳闻。当年只是出于政治目的和爱美之心娶了齐文姜,婚后齐文姜安分守己,没有做出什么越礼之事,鲁桓公就渐渐淡忘了这段往事。此时见齐文姜如此急切要求回家,鲁桓公内心的戒备线悄然拉起,任凭齐文姜如何恳求,就是不松懈。

  倘若鲁桓公一直坚持,也就不会造成后来的悲剧,可惜的是鲁桓公并没有太多理由一直阻拦妻子回娘家。于是在姜诸儿继位后的第四年,鲁桓公带着齐文姜回到了齐国。

  桓公的悲剧

  回到齐国后,齐文姜迫不及待去见姜诸儿。此时距离两人乱伦之事暴露,已有18年的光景。这18年来,齐文姜的平静让鲁桓公错以为妻子已经对姜诸儿忘情,不会有旧情复炽的隐患。可事实证明,18年对于齐文姜兄妹而言,并不足以磨灭旧情,反而在再次相见后,两人之间的感情一下子迸发了。

  此时的齐文姜,虽然少了少女时代的青涩,却多了几分少妇的成熟,这让姜诸儿欲罢不能。而此时的姜诸儿,也有了几分王侯风采,让齐文姜不能自制。昔日的恋人久别重逢,除了无法遏制的爱欲之外,就再也找不出其他情感。于是,姜诸儿随便找了个借口,支开鲁桓公,将齐文姜带回了自己的寝宫。两人缱绻情深,道不尽的缠绵,早已把道德约束、家庭责任抛诸脑后。

  与此同时,可怜的鲁桓公在驿馆里独守孤灯,夜不能寐。过了几日,齐文姜都没有露面。鲁桓公终于按捺不住,前往宫中找寻。一进王宫,鲁桓公就看到了齐文姜和姜诸儿无比暧昧的一幕,当即火冒三丈,痛斥兄妹二人的无耻行径。

  第二天,鲁桓公就要带着齐文姜回鲁国。姜诸儿象征性地为鲁桓公送行,摆了送行宴。酒过三巡之后,姜诸儿派人驾车送鲁桓公回国,可就在半路上,却传来了鲁桓公暴毙的消息。姜诸儿给出的理由是鲁桓公酒后颠簸,肝脏爆裂而死。可谁都看得出,这其中有问题。鲁桓公生前身体十分健康,怎么会喝两杯酒就受不起车马颠簸了?鲁国宗亲也明白这必然是个阴谋,但忌惮于齐国的实力而不敢发作。

  之后,姜诸儿跟齐文姜的幽会更加方便且密集了。而齐国就在姜诸儿跟妹妹肆意幽会的时候发生了巨变,朝中一些能臣都去了别的诸侯国,比如管仲去了鲁国,鲍叔牙去了莒国。

  公元前686年,姜诸儿的胡乱行径终于招致众叛亲离,被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杀害。不久之后,公子小白继位,是为齐桓公。而齐国的巅峰时代也就此开始。

  姜诸儿一死,齐文姜便没有了留恋,她回到鲁国,一心一意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对于一个乱伦、偷情的美艳女子来说,能够安度晚年,已经是莫大的幸运。齐文姜在政治和军事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在她的打理下,鲁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实力最雄厚的诸侯国之一。

  乱政红颜 美人心计

  ——骊姬夜哭所为何

  骊姬是一位传奇人物,制造了晋国内乱,史称“骊姬之乱”。她为了一己私欲,害死了晋国太子申生,逼走了重耳和夷吾。然而就在她夙愿实现的时候,却也离毁灭更近了一步。按照历史的评判,骊姬是最典型的红颜祸水,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为其辩解。的确如此,骊姬从嫁给晋献公起,就生出了无法填满的欲壑。而这欲壑越来越大,最后连骊姬自己都被吞噬。

  美人心计

  公元前672年,晋国国君晋献公准备攻打狄戎部落之一的骊戎。在出征之前,晋献公找占卜官卜了一卦。卦象显示,这一仗晋献公会大获全胜,然而就长远利益来看,却是大大的不吉。晋献公十分疑惑,为何获胜却是不吉。占卜官也说不出具体缘由,只是就卦象劝晋献公三思而行。晋献公没有听劝,毅然决然攻到了骊戎。

  骊戎是个小部落,不敢跟晋国硬碰,于是在晋献公率兵攻来的时候,骊戎首领果断选择了投降,而且还向晋献公进献了两位美女——骊姬和少姬。晋献公不费吹灰之力夺了骊戎,还抱得美人归,心里十分痛快,早就将卦象所言抛到了九霄云外。然而,就在晋献公跟两位美女夜夜寻欢作乐的时候,不吉之事正在逼近。这不吉的源头是骊姬,一个美艳绝伦却颇有心计的女子。

  骊姬嫁给晋献公之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奚齐。随着奚齐的长大,骊姬的权力欲也在不断膨胀。她希望自己可以有晋国夫人的头衔,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成为晋国太子。于是,她竭尽全力讨好晋献公,把晋献公迷得神魂颠倒。很快,美人计就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晋献公在大臣面前宣布要封骊姬为正室。大臣们大多都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自从骊姬到了晋国,就把晋献公拉进了温柔乡,让他不思朝政,不顾国事,这样的女子必是祸水。但是晋献公早已打定了主意,任谁来劝都无济于事。就这样,骊姬当上了晋国夫人。

  成为晋国夫人之后,骊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让奚齐成为晋国太子,继承王位。当时,晋国已立太子,是晋献公前任夫人所生,名叫申生。申生为人忠孝,曾为晋国立下过汗马功劳,是诸大臣心中最理想的未来国君王。骊姬要想废黜申生,推自己的儿子上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调虎离山

  单靠自己的力量,骊姬很难达成所愿,她找到了优施。优施是晋献公的心腹,一个善于见风使舵的小人,他知道晋献公宠爱骊姬,帮助了骊姬,就等于保证了自己的将来。于是,当骊姬找到他的时候,他很爽快地答应了骊姬,并且表示可以找到更可靠的帮手。优施所谓的帮手,自然也是能言善辩、熘须拍马之辈,朝中除了梁五和上关五,没有其他人更符合这些条件。就这样,朝中形成了一个以骊姬为中心的篡位团队。几人商量来商量去,认为只要让申生离开晋国都城,就一定会找到可乘之机。

  一天,梁五和上关五向晋献公进言,建议派人去镇守曲沃、蒲地和屈地这三个地方,理由是:曲沃乃晋国宗庙所在,是晋国的精神象征和第二都城;蒲地和屈地地处边陲,是晋国边防要塞。晋献公一听,觉得有道理,但是这么重要的几个地方,该派谁去镇守呢?梁五早已想好了,他告诉晋献公,镇守曲沃的人选非太子申生莫属,曲沃有晋国宗庙,申生是晋国的未来,没人比申生更合适。而蒲地和屈地,则分别由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镇守。

  晋献公思前想后,认为派儿子们去那么远且又十分荒凉的地方镇守,实在欠妥,更何况其中一个还是未来的晋国君主。上关五早料到晋献公会这么想,便顺着梁五的话说:“这些地方虽然荒凉,可是地域广阔,位置重要。如果能把这些地方建成城池,晋国就相当于有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屏障,何乐而不为?”晋献公终于被说动了,将三个最有能力的儿子派到了边疆。

  申生和两个兄弟离开之后,骊姬又心生一计,命人在朝中四处散播谣言,说太子要被废了,不然怎么会被派去如此荒凉的地方。自古以来,舆论就像一颗种子,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就会爆发出裂开岩石的力量。骊姬的种子种下了,不久之后,适合的环境也出现了。

  当年冬天,一年一度的宗庙祭祀大典开始了。按照祖制,主持大典的不是国君就是太子。而这一年,晋献公以身体不适为由没有出席,太子则远在他方无法赶回。于是,主持大典的任务就落在了奚齐的身上。当奚齐出现在众臣面前的时候,立即引起了一场排山倒海般的大讨论。讨论的中心只有一个,晋献公是不是要改立太子。

  舆论导向基本被骊姬掌握,接下来就是要让太子消失。

  毒计迭生

  让太子彻底消失,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了他。不过起初骊姬并没有想过亲自动手,她想了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借刀杀人。

  当时,晋国边境有很多戎狄部族,不过在晋国的不断讨伐下,大多部族都不敢骚扰边境,唯独南边的东山皋落氏会时不时来挑战一下晋国的实力。骊姬得知此事,便向晋献公进言,让申生带兵去讨伐东山皋落氏。公元前660年,申生奉命讨伐东山皋落氏。其实骊姬的想法再明显不过,就是要让申生战死沙场。

  令骊姬失望的是,申生这一仗不仅没有战死,反而完胜。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战役的胜利为申生的个人形象加了不少分,更多人认定他能成为晋国的明主。

  一计不成,骊姬又生一计。

  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外出狩猎,骊姬趁此机会派人告诉申生,说晋献公前一晚梦到了申生的生母,希望他祭奠一下母亲。于是,申生奉命在曲沃举行了简单的祭奠仪式,并在仪式结束后将祭肉、祭酒送到了王宫,让父亲食用。骊姬在晋献公回来之前,在祭肉上下了毒。等到晋献公要成全儿子一番孝心,准备享用的时候,骊姬便装模作样,说为保万全还是试一试酒肉有没有毒。她让人牵来一条狗,将肉抛给狗吃。不一会儿,狗就出现了中毒症状,最后倒地而死。她又让一个太监食用,太监也当场死亡。

  晋献公还没反应过来,骊姬在一旁已经泣不成声:“太子怎么这么狠心,这晋国迟早是他的。如今父亲已老,他就连这点日子都等不及,要弑君篡位吗?”骊姬越说越伤心,趴跪在晋献公腿边,佯装伤心道:“太子之所以要这么做,无非是担心我跟奚齐抢了他的位置。请求国君将酒肉赐给臣妾,臣妾愿意代君去死,好让太子安心。”说完拿起毒酒就要喝下去。晋献公急忙夺了过来,当即怒火中烧。骊姬此刻又再火上浇油,哭诉说:“太子真狠心,连父亲都敢杀,还有什么人不敢杀。一开始你要废了他,我还不同意。如今他竟然要加害于您,我罪过可太大了。”晋献公见娇妻满面泪水,十分心痛,便下定决心要杀了申生。

  有臣子将此事告知了申生,申生逃到了新城。其实申生心知肚明,“下药者乃骊姬也”,但他没有选择解释,却选择了逃避。他觉得“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简而言之,这位太子过于孝顺,担心揭发了骊姬之后,父亲寝食难安,因此宁愿自己背负所有罪名。有人劝申生逃到其他国家,但是申生认为自己背负弑父罪名,天下已没有容身之地,最后选择了自杀。

  骊姬的哭泣宣告了太子申生生命的终结,也宣告了晋国的一段混乱时代即将到来。

  清除了申生,紧接着就是重耳和夷吾。骊姬从中挑拨,对晋献公说这两位公子也是申生的合谋。晋献公再一次相信了骊姬,派人去逼杀重耳和夷吾。无可奈何之下,重耳和夷吾各自奔逃,过上了流亡的生活。

  骊姬终于得偿所愿,让儿子奚齐当上了太子,并在晋献公死后当上了君王。不过风光的日子没过多久,忍无可忍的臣子就密谋政变,杀了骊姬和奚齐。

  骊姬之死算是恶有恶报,只可惜申生如此孝义,却英年早逝。不过申生但凡能够像重耳、夷吾一样忍辱负重,懂得变通,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先自保,就不会留下这样的遗憾。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一切都似乎是命中注定,重耳若不经历这番艰险,也不会有后来的丰功伟绩,历史上也不会有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