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褒姒一笑天下亡—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发表于 2019-3-5 17: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朝从周幽王开始就已经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尽管后来东周在极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却改变不了诸侯各自坐大的现实。后人皆称褒姒是红颜祸水,事实上真正的祸水不是红颜,而是追崇红颜的周幽王。褒姒不过是个导火索,周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当朝君主已经不再有一统天下的能力。
   58ee3d6d55fbb2fbbb29595f454a20a44623dc79.jpg
  女妖传言

  公元前788年,也就是周宣王统治的第四十年,民间流传着一个恐怖的传言,说周朝将来会被一个女妖所灭。周宣王听闻后十分惊慌,立即命人四处捉妖。其实哪里有什么女妖,不过是百姓不满当时苦难的生活状况,试图通过这样的谣言来唤醒当朝君王,同时发泄心中强烈的不满。但周宣王从没有考虑到这个层面,他只是单纯要保住周王朝。

  中国有句老话叫“疑心生暗鬼”,如果周宣王带给周朝百姓的是一个清明天下,他就不会对自己地位的稳定性如此缺乏信心,也不会对周朝的未来充满担忧。无论如何,周宣王已然陷入了谣言中不能自拔,只要是他认为可疑的女人,全都被秘密杀害。然而,谣言并没有就此而住,反而愈演愈烈。

  三年后的一个夜晚,周宣王做了个噩梦,梦到女妖来夺王位。惊醒之后,周宣王再次派人去捉妖。前去捉妖的大臣杜柏实在不忍心杀害平民百姓,就回报周宣王说根本没有妖精,如果继续诛杀百姓,恐怕会招致众怒。失去了民心,就离失去天下不远了。周宣王不仅不听劝告,还杀了杜柏。另一名大臣左儒想替杜柏说话,却被周宣王一顿怒骂。左儒彻底对周宣王失望了,最后只能以自杀的方式来进行抗议。

  杜柏和左儒死后,周宣王也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当时有些冲动。他开始茶饭不思,逐渐憔悴。有一次,周宣王外出打猎,回来时在马车上做了个梦,梦到死了的杜柏和左儒身穿红衣,头戴红帽,手持红色弓箭,向他射了一箭。周宣王感到胸口一阵疼痛,醒了过来。此事发生后不久,周宣王就去世了。

  如果说周宣王已经将周朝弄得气数将尽,那么他的儿子周幽王则最终葬送了西周的江山。

  上天警示

  周幽王继位之后,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吃喝玩乐上,很少过问国家大事。他一定听闻过女妖传言,但从来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做过文章。就这一点而言,周幽王还不如他父亲,周宣王虽然手段极端,却多少能体现出一点爱惜周朝江山的情感。到了周幽王,什么江山社稷,什么黎民百姓,都不是他所关注的。他登上王位后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喝酒、淫乐。

  于是,当时的周朝,除了选美女这件事是国君亲力亲为之外,其他事情基本上见不到他的身影。许多忠义之士劝谏周幽王专心朝政,励精图治,但都被周幽王当做了耳边风。

  公元前780年,即周幽王继位的第二年,周朝都城镐京发生大地震。这种天灾在当时被视为不好的预兆,代表上天对在位君王不满,是一种警示。当年,商王武丁登基之后,曾有一只野鸡突然飞到宫殿屋顶不停鸣叫。武丁认为将有灾难发生,心里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后来,大臣祖己劝解武丁说:“上天对道德败坏的人都会发出警示,但那些人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最后想悔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大王只要尽心竭力为百姓做好事,就是顺应天意,定会得到上天庇佑。”从此之后,武丁不管遇到什么天灾人祸,都会将其视为警示,督促自己治理好国家,商朝便有了武丁中兴的辉煌时代。

  如今,到了周幽王这里,也有一位类似祖己的大臣赵叔带劝谏说:“山崩川竭,其象为脂血俱枯,高危下坠,乃国家不祥之兆。况岐山王业所基,一旦崩颓,事非小故。及今勤政恤民,求贤辅政,尚可望消弭天变。奈何不访贤才而访美女乎?”意思是让周幽王不要整日只想着搜罗美女,而忽略了正事,否则会遭到上天惩罚。但周幽王不是武丁,他根本没有想过让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听到这番话的时候,他直接将赵叔带革职,赶出王宫。

  被革职的赵叔带绝望了,跟身边人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吾不忍坐见西周有‘麦秀’之歌。”于是,赵叔带带着家人搬到了诸侯国晋国。

  后来,大夫褒晌看不下去,上书死谏,却被周幽王丢进了大牢。久而久之,朝中上下再也没有人讲真话了。而周幽王就在一片阿谀奉承中继续荒淫玩乐。

  烽火戏诸侯

  褒珦在牢里一待是三年,他的家人十分担心,想方设法进行援救。褒姒就在这种情况下粉墨登场。

  褒珦家人知周幽王喜欢美女,就四处挑选珦容貌秀丽的女子,最后选中了一户贫苦人家的女儿,为其取名褒姒,献给了周幽王。周幽王大喜之,放了褒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当年女妖的传言竟然一语成谶,变成了现实。

  周幽王十分疼爱褒姒,可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都无法博褒姒一笑。最后,周幽王张贴榜文,说谁能献出一个可以让褒姒笑的计策,就赏黄金千两。一时间,王宫门庭若市,人来人往,许多想靠此发财的人都来献计。但是一连几天过去了,都没人能献出一个管用的计策来。就在此时,周幽王身边的佞臣虢石父献了一策,正是烽火戏诸侯。

  这一天,周幽王带着褒姒来到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烽火台,命人点燃烽火。烽火台是古代用来报警求援的讯号台,一旦点燃,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几十里以外的地方都能看到。周朝边境时常遭到敌人骚扰,于是在骊山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一旦有敌军入侵,就点燃烽火,告诉各路诸侯战争爆发,速来援救。可想而知,这骊山烽火台一旦被点燃,将会是怎样的混乱场面。

  烽火点燃了,邻近诸侯看到浓烟滚滚,立即整合兵马,赶到都城镐京。可当诸侯们赶来的时候,却没有看到任何敌情,反而看到了烽火台上周幽王在哈哈直乐。诸侯们这才知道,周幽王开了一个十分可恨的黑色玩笑,他们被耍了。此时的褒姒看到如此情景,终于笑了。

  周幽王看到美人这一笑像绽放的花朵,腿都酥了。可他不知道,“狼来了”的故事永远都是以悲剧收场。

  再燃烽火台

  自从褒姒笑了之后,周幽王对她更是宠爱有加。不久之后,褒姒为周幽王生了个儿子,名叫伯服。周幽王为了让褒姒高兴,废了当朝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按照周朝礼制,王后无过,是不能随便被废的,太子亦是如此。周幽王这般任性,让很多大臣心生不满,特别是申侯。

  申侯是诸侯国申国之君,废王后的父亲。他听说女儿和外孙被废,当场震怒,心里生出了逼周幽王传位给前太子的念头。他联合周边的犬戎和郐国,打算联合起来攻打镐京。犬戎早有灭周之心,听闻申侯来意,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三国大军浩浩荡荡开到了镐京城外,周幽王大惊失色,连忙命人点燃烽火台。然而,有了上一次的教训,没有诸侯愿意再“上当”。因此烽火燃烧了几天,都没有诸侯前来救援。守城将士人数不多,根本无法抵挡三国大军。没过多久,镐京就被攻破了。周幽王带着褒姒四处奔逃,在途中被犬戎抓获。此时时局已经完全不在申侯掌控之中,犬戎杀了周幽王,抓了褒姒,开始在镐京城中掳掠。申侯本来是想借助犬戎兵力教训一下周幽王,却没想到犬戎会趁火打劫,心里十分羞愧。为了保住镐京,申侯只能给其他诸侯修书求援。

  很快,各路诸侯带着大军到达镐京。犬戎一看大事不妙,就一把火烧了镐京,带着掳掠到的金银财宝绝尘而去。

  这场动乱之后,周朝元气大伤。太子宜臼被拥立为王,是为周平王。但是此时的镐京已经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大街上尽是被毁坏的屋舍。要恢复从前的镐京,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周平王思前想后,决定放弃镐京,另选洛邑(今河南洛阳)为都城。其实周平王作出这个决定,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镐京离犬戎边境很近,大小战争时常发生。

  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继位第二年,周朝正式迁都洛邑,西周灭亡,东周创建。也是从这个时候起,周王朝开始走上下坡路,而且马上就要走到尽头。当年那个女妖夺位的传言,也神奇地成了现实。

  烽火戏诸侯

  幽王为博妃子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了诸侯。如此几次,到周幽王真的被犬戎围困时,再也没有诸侯带兵前来援助。落得这个下场,除了是烽火戏诸侯的恶果外,更在于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

  鲁道有荡 齐子由归

  ——有毁有誉的齐文姜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说的是齐文姜出嫁鲁国的情形。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鲁桓公的悲剧就已注定。齐文姜与兄长乱伦,鲁桓公不是不知道。但他日夜提防,最后还是没能守住妻子的身心。这场乱伦闹剧,最后在鲁桓公莫名其妙的死亡中上演了高潮。不过,齐文姜虽然被安上了不守妇道的淫荡名号,却也有聪慧果敢的一面,算是个毁誉参半的传奇女子。

  退婚风波

  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齐僖公在历史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名气,不过他的两个女儿却是闻名古今。大女儿齐宣姜将公公卫宣公迷得神魂颠倒,使他不惜把儿媳变成自己的侧室。二女儿齐文姜更是貌美如花,《诗经·卫风·硕人》形容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令诸多诸侯、公子心动不已。

  转眼间,齐文姜也到了适婚的年纪,齐僖公开始为她张罗婚事。齐文姜要选夫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吸引了各诸侯国达官贵人,甚至诸侯、世子前来求亲。在众人中挑来选去,齐文姜最后看中了郑国世子姬忽。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开放的时期,齐文姜可以光明正大坐在那里为自己挑选夫婿。当她看到身材伟岸、温文有理的姬忽时,便认定了这个男子。随后,齐、郑两国高高兴兴结成了亲家。

  可就在齐文姜准备出嫁事宜的时候,却传来了郑国退婚的消息,这对齐文姜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当时郑国世子给出的退婚理由是“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也就是说郑国实力不如齐国,地位卑微,实在高攀不起,这就是成语“齐大非偶”的出处。对于一个郑国世子而言,姬忽的退婚决定实在不够大气。不过对一个男人而言,不希望将来生活在女方强势的环境之下,也算情有可原。总之,齐文姜被人抛弃了。

  春秋时期思想虽然开放,但女方被退婚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更何况齐文姜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被退婚的一天,她一直认为自己的倾城之貌可以让所有男人都死心塌地。不管怎样,齐文姜被退婚的事情很快传开,齐国上下都知道这位二公主被人抛弃了,茶余饭后也免不了谈论一番。

  此时的齐文姜在宫里长吁短叹,茶饭不思,心情十分抑郁,久而久之便积郁成疾,逐渐消瘦下去。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伦事件发生了,事件主角是正处于低谷的齐文姜和她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

  从兄妹情深到儿女情长

  姜诸儿与齐文姜从小一起玩耍,兄妹两人感情十分好。随着齐文姜逐渐长大,那绝代的美艳便成为姜诸儿越过道德边界的最大诱惑。

  自从齐文姜因退婚之事久病不愈以来,姜诸儿便隔三岔五去探望妹妹,说些贴己宽慰的话。齐文姜也从兄长那里获得了振作的力量,心里十分感激。可久而久之,这对青春年少的兄妹就发展出了不一样的感情,一日不见便思之若狂。至此,兄妹之情彻底变成了儿女情长。

  兄妹乱伦相恋,甚至还有越轨之举,即便是在开放的春秋时期,也会被视为伤风败俗的事情。因此,齐僖公知道之后,气急败坏地叫来姜诸儿,让他不要再靠近妹妹。与此同时,齐僖公也在为女儿挑选一个合适的丈夫人选,让她赶紧出嫁,以免家丑外扬。就在这个时候,鲁桓公派人前来提亲,说对齐文姜仰慕已久,希望能结成连理。齐僖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就这样,齐文姜被许配给了鲁国新君鲁桓公。对于鲁桓公来说,这是一次政治婚姻,他去求亲最主要的目的是跟齐国攀上关系,以便对鲁国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对于齐僖公而言,这就是一次急于掩盖丑闻的行为,并没有过多考虑;而对于齐文姜来说,这是一次无奈又无情的婚姻。

  当姜诸儿知道妹妹被许配给鲁桓公后,悲痛欲绝,写下了“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意思是妹妹如桃花一般,灿烂如霞,可还来不及慢慢欣赏,就已经花落别家,是在令人唏嘘。而齐文姜在收到姜诸儿的诗后也附和一首“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这有点“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意味,是齐文姜期盼姜诸儿及时摘花的暗示。这样看来,齐文姜的文采也跟容貌一般绝佳,一句“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大胆又细腻地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挚爱的狂热追求。

  不管齐文姜如何暗示,她与姜诸儿的恋情也只能就此打住。第二天,齐文姜就嫁给了鲁桓公。而且齐僖公一再叮嘱鲁桓公,别让齐文姜回娘家。为了让这一切看起来自然一点儿,齐僖公也断绝了跟二女儿的联系。齐僖公认为,只要这样做,就能彻底了结齐文姜和姜诸儿的丑事。可他千算万算都没能算到,在他离世之后,这对冤孽儿女又走到了一起。

  起初,齐文姜跟鲁桓公的婚姻生活还算平静。齐文姜先后为鲁桓公生下了两个儿子,鲁桓公对齐文姜也是敬爱有加。可这段平静随着齐僖公的过世而烟消云散。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姜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当齐文姜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压抑已久的对姜诸儿的思念死灰复燃,并燃起熊熊烈火,一发不可收十。她再三要求鲁桓公带她回娘家,恭祝哥哥继位。可鲁桓公谨记岳父教诲,说什么都不答应。其实齐文姜跟姜诸儿的苟且之事,鲁桓公也早有耳闻。当年只是出于政治目的和爱美之心娶了齐文姜,婚后齐文姜安分守己,没有做出什么越礼之事,鲁桓公就渐渐淡忘了这段往事。此时见齐文姜如此急切要求回家,鲁桓公内心的戒备线悄然拉起,任凭齐文姜如何恳求,就是不松懈。

  倘若鲁桓公一直坚持,也就不会造成后来的悲剧,可惜的是鲁桓公并没有太多理由一直阻拦妻子回娘家。于是在姜诸儿继位后的第四年,鲁桓公带着齐文姜回到了齐国。

  桓公的悲剧

  回到齐国后,齐文姜迫不及待去见姜诸儿。此时距离两人乱伦之事暴露,已有18年的光景。这18年来,齐文姜的平静让鲁桓公错以为妻子已经对姜诸儿忘情,不会有旧情复炽的隐患。可事实证明,18年对于齐文姜兄妹而言,并不足以磨灭旧情,反而在再次相见后,两人之间的感情一下子迸发了。

  此时的齐文姜,虽然少了少女时代的青涩,却多了几分少妇的成熟,这让姜诸儿欲罢不能。而此时的姜诸儿,也有了几分王侯风采,让齐文姜不能自制。昔日的恋人久别重逢,除了无法遏制的爱欲之外,就再也找不出其他情感。于是,姜诸儿随便找了个借口,支开鲁桓公,将齐文姜带回了自己的寝宫。两人缱绻情深,道不尽的缠绵,早已把道德约束、家庭责任抛诸脑后。

  与此同时,可怜的鲁桓公在驿馆里独守孤灯,夜不能寐。过了几日,齐文姜都没有露面。鲁桓公终于按捺不住,前往宫中找寻。一进王宫,鲁桓公就看到了齐文姜和姜诸儿无比暧昧的一幕,当即火冒三丈,痛斥兄妹二人的无耻行径。

  第二天,鲁桓公就要带着齐文姜回鲁国。姜诸儿象征性地为鲁桓公送行,摆了送行宴。酒过三巡之后,姜诸儿派人驾车送鲁桓公回国,可就在半路上,却传来了鲁桓公暴毙的消息。姜诸儿给出的理由是鲁桓公酒后颠簸,肝脏爆裂而死。可谁都看得出,这其中有问题。鲁桓公生前身体十分健康,怎么会喝两杯酒就受不起车马颠簸了?鲁国宗亲也明白这必然是个阴谋,但忌惮于齐国的实力而不敢发作。

  之后,姜诸儿跟齐文姜的幽会更加方便且密集了。而齐国就在姜诸儿跟妹妹肆意幽会的时候发生了巨变,朝中一些能臣都去了别的诸侯国,比如管仲去了鲁国,鲍叔牙去了莒国。

  公元前686年,姜诸儿的胡乱行径终于招致众叛亲离,被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杀害。不久之后,公子小白继位,是为齐桓公。而齐国的巅峰时代也就此开始。

  姜诸儿一死,齐文姜便没有了留恋,她回到鲁国,一心一意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对于一个乱伦、偷情的美艳女子来说,能够安度晚年,已经是莫大的幸运。齐文姜在政治和军事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在她的打理下,鲁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实力最雄厚的诸侯国之一。

  乱政红颜 美人心计

  ——骊姬夜哭所为何

  骊姬是一位传奇人物,制造了晋国内乱,史称“骊姬之乱”。她为了一己私欲,害死了晋国太子申生,逼走了重耳和夷吾。然而就在她夙愿实现的时候,却也离毁灭更近了一步。按照历史的评判,骊姬是最典型的红颜祸水,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为其辩解。的确如此,骊姬从嫁给晋献公起,就生出了无法填满的欲壑。而这欲壑越来越大,最后连骊姬自己都被吞噬。

  美人心计

  公元前672年,晋国国君晋献公准备攻打狄戎部落之一的骊戎。在出征之前,晋献公找占卜官卜了一卦。卦象显示,这一仗晋献公会大获全胜,然而就长远利益来看,却是大大的不吉。晋献公十分疑惑,为何获胜却是不吉。占卜官也说不出具体缘由,只是就卦象劝晋献公三思而行。晋献公没有听劝,毅然决然攻到了骊戎。

  骊戎是个小部落,不敢跟晋国硬碰,于是在晋献公率兵攻来的时候,骊戎首领果断选择了投降,而且还向晋献公进献了两位美女——骊姬和少姬。晋献公不费吹灰之力夺了骊戎,还抱得美人归,心里十分痛快,早就将卦象所言抛到了九霄云外。然而,就在晋献公跟两位美女夜夜寻欢作乐的时候,不吉之事正在逼近。这不吉的源头是骊姬,一个美艳绝伦却颇有心计的女子。

  骊姬嫁给晋献公之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奚齐。随着奚齐的长大,骊姬的权力欲也在不断膨胀。她希望自己可以有晋国夫人的头衔,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成为晋国太子。于是,她竭尽全力讨好晋献公,把晋献公迷得神魂颠倒。很快,美人计就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晋献公在大臣面前宣布要封骊姬为正室。大臣们大多都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自从骊姬到了晋国,就把晋献公拉进了温柔乡,让他不思朝政,不顾国事,这样的女子必是祸水。但是晋献公早已打定了主意,任谁来劝都无济于事。就这样,骊姬当上了晋国夫人。

  成为晋国夫人之后,骊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让奚齐成为晋国太子,继承王位。当时,晋国已立太子,是晋献公前任夫人所生,名叫申生。申生为人忠孝,曾为晋国立下过汗马功劳,是诸大臣心中最理想的未来国君王。骊姬要想废黜申生,推自己的儿子上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调虎离山

  单靠自己的力量,骊姬很难达成所愿,她找到了优施。优施是晋献公的心腹,一个善于见风使舵的小人,他知道晋献公宠爱骊姬,帮助了骊姬,就等于保证了自己的将来。于是,当骊姬找到他的时候,他很爽快地答应了骊姬,并且表示可以找到更可靠的帮手。优施所谓的帮手,自然也是能言善辩、熘须拍马之辈,朝中除了梁五和上关五,没有其他人更符合这些条件。就这样,朝中形成了一个以骊姬为中心的篡位团队。几人商量来商量去,认为只要让申生离开晋国都城,就一定会找到可乘之机。

  一天,梁五和上关五向晋献公进言,建议派人去镇守曲沃、蒲地和屈地这三个地方,理由是:曲沃乃晋国宗庙所在,是晋国的精神象征和第二都城;蒲地和屈地地处边陲,是晋国边防要塞。晋献公一听,觉得有道理,但是这么重要的几个地方,该派谁去镇守呢?梁五早已想好了,他告诉晋献公,镇守曲沃的人选非太子申生莫属,曲沃有晋国宗庙,申生是晋国的未来,没人比申生更合适。而蒲地和屈地,则分别由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镇守。

  晋献公思前想后,认为派儿子们去那么远且又十分荒凉的地方镇守,实在欠妥,更何况其中一个还是未来的晋国君主。上关五早料到晋献公会这么想,便顺着梁五的话说:“这些地方虽然荒凉,可是地域广阔,位置重要。如果能把这些地方建成城池,晋国就相当于有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屏障,何乐而不为?”晋献公终于被说动了,将三个最有能力的儿子派到了边疆。

  申生和两个兄弟离开之后,骊姬又心生一计,命人在朝中四处散播谣言,说太子要被废了,不然怎么会被派去如此荒凉的地方。自古以来,舆论就像一颗种子,只要有适合的环境,就会爆发出裂开岩石的力量。骊姬的种子种下了,不久之后,适合的环境也出现了。

  当年冬天,一年一度的宗庙祭祀大典开始了。按照祖制,主持大典的不是国君就是太子。而这一年,晋献公以身体不适为由没有出席,太子则远在他方无法赶回。于是,主持大典的任务就落在了奚齐的身上。当奚齐出现在众臣面前的时候,立即引起了一场排山倒海般的大讨论。讨论的中心只有一个,晋献公是不是要改立太子。

  舆论导向基本被骊姬掌握,接下来就是要让太子消失。

  毒计迭生

  让太子彻底消失,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了他。不过起初骊姬并没有想过亲自动手,她想了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借刀杀人。

  当时,晋国边境有很多戎狄部族,不过在晋国的不断讨伐下,大多部族都不敢骚扰边境,唯独南边的东山皋落氏会时不时来挑战一下晋国的实力。骊姬得知此事,便向晋献公进言,让申生带兵去讨伐东山皋落氏。公元前660年,申生奉命讨伐东山皋落氏。其实骊姬的想法再明显不过,就是要让申生战死沙场。

  令骊姬失望的是,申生这一仗不仅没有战死,反而完胜。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战役的胜利为申生的个人形象加了不少分,更多人认定他能成为晋国的明主。

  一计不成,骊姬又生一计。

  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外出狩猎,骊姬趁此机会派人告诉申生,说晋献公前一晚梦到了申生的生母,希望他祭奠一下母亲。于是,申生奉命在曲沃举行了简单的祭奠仪式,并在仪式结束后将祭肉、祭酒送到了王宫,让父亲食用。骊姬在晋献公回来之前,在祭肉上下了毒。等到晋献公要成全儿子一番孝心,准备享用的时候,骊姬便装模作样,说为保万全还是试一试酒肉有没有毒。她让人牵来一条狗,将肉抛给狗吃。不一会儿,狗就出现了中毒症状,最后倒地而死。她又让一个太监食用,太监也当场死亡。

  晋献公还没反应过来,骊姬在一旁已经泣不成声:“太子怎么这么狠心,这晋国迟早是他的。如今父亲已老,他就连这点日子都等不及,要弑君篡位吗?”骊姬越说越伤心,趴跪在晋献公腿边,佯装伤心道:“太子之所以要这么做,无非是担心我跟奚齐抢了他的位置。请求国君将酒肉赐给臣妾,臣妾愿意代君去死,好让太子安心。”说完拿起毒酒就要喝下去。晋献公急忙夺了过来,当即怒火中烧。骊姬此刻又再火上浇油,哭诉说:“太子真狠心,连父亲都敢杀,还有什么人不敢杀。一开始你要废了他,我还不同意。如今他竟然要加害于您,我罪过可太大了。”晋献公见娇妻满面泪水,十分心痛,便下定决心要杀了申生。

  有臣子将此事告知了申生,申生逃到了新城。其实申生心知肚明,“下药者乃骊姬也”,但他没有选择解释,却选择了逃避。他觉得“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简而言之,这位太子过于孝顺,担心揭发了骊姬之后,父亲寝食难安,因此宁愿自己背负所有罪名。有人劝申生逃到其他国家,但是申生认为自己背负弑父罪名,天下已没有容身之地,最后选择了自杀。

  骊姬的哭泣宣告了太子申生生命的终结,也宣告了晋国的一段混乱时代即将到来。

  清除了申生,紧接着就是重耳和夷吾。骊姬从中挑拨,对晋献公说这两位公子也是申生的合谋。晋献公再一次相信了骊姬,派人去逼杀重耳和夷吾。无可奈何之下,重耳和夷吾各自奔逃,过上了流亡的生活。

  骊姬终于得偿所愿,让儿子奚齐当上了太子,并在晋献公死后当上了君王。不过风光的日子没过多久,忍无可忍的臣子就密谋政变,杀了骊姬和奚齐。

  骊姬之死算是恶有恶报,只可惜申生如此孝义,却英年早逝。不过申生但凡能够像重耳、夷吾一样忍辱负重,懂得变通,在面对危险的时候先自保,就不会留下这样的遗憾。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一切都似乎是命中注定,重耳若不经历这番艰险,也不会有后来的丰功伟绩,历史上也不会有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红颜不老 几为人妻

  ——夏姬的风流秘史

  《列女传·孽嬖篇》记载:“陈女夏姬者,陈大夫夏征舒之母,御叔之妻也。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壮者。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由于对女性行为操守的束缚尚未形成,所以导致了春秋男女之事的混乱和开放。而夏姬这位乱世之中有名的美女,可以说是典型中的典型。她与君臣三人同时交好,七次下嫁于人,而在她身边的男人多数不得善果。究竟是红颜祸水,还是祸及红颜,难以说明。

  天生丽质

  夏姬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的女儿,生得国色天香,艳若桃李,是许多男人梦寐以求的美丽女子。在她尚未出嫁的时候,就已经跟郑国一些朝臣有染,甚至跟自己的庶兄公子蛮有私情。到了出嫁的年龄,夏姬被父亲嫁给陈国大夫夏御叔,而公子蛮在她出嫁之前亡故了。

  嫁给夏御叔不到九个月,夏姬便生下一个男孩,名为夏征舒。这尴尬的产子时间让夏御叔明白过来,自己不仅跟一个非处子结了婚,还要替别的男人养孩子。尽管如此,夏御叔也没有追究夏姬的不贞洁,因为他娶夏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爱,而是政治利益。然而,夏御叔的“不追究”并没有为自己换来夏姬的真心对待,在夏征舒12岁的时候,他便撒手人寰,不明不白死在了壮年时代。

  有人传言夏姬会一种采补之术,专门吸取男人精气,以使自己青春永驻,夏御叔就是死在这种妖术之下,就连公子蛮也一样如此。说到夏姬的采补之术,很多史料都有提及,说她在及笄之年曾梦到一个异人,那人称自己从天界而来,要传给夏姬采补之术,专门以男人的精气来养护容颜。

  采补之术自是民间谣传,也或者是编撰史册之人的有意夸大。不过夏姬身边的男人的确要么命运坎坷,要么寿命短暂,总是不得善果。公子蛮是如此,夏御叔是如此,后来的陈灵公、巫臣一样没有好结果。

  在结识陈国国君陈灵公之前,夏姬跟陈灵公的臣子孔宁、仪行父先行结识,并开始了一女二“夫”的床帏生涯。那年夏姬年近四十,常年幽居株林。由于孔宁、仪行父早年与夏御叔交好,来往甚密,便早早对夏姬垂涎三尺,只是碍于夏御叔而无法得手。夏御叔死后,孔宁、仪行父便借口探望故人而常常进出株林,与夏姬行床笫之欢。

  据说有一次,孔宁跟夏姬翻云覆雨之后,偷了夏姬的锦裆向仪行父炫耀。仪行父妒火中烧,便四处寻找可助床帏之事的药物,让自己变得强壮,好博取夏姬的欢心。相比起孔宁的单薄,仪行父的伟岸身材更能赢得夏姬的青睐,再加上药物相助,更是让夏姬愈陷愈深。

  夏姬

  据《烈女传》记载,夏姬驻颜有术,三次做王后,七次做夫人,王公贵族无不为她神魂颠倒。

  委身陈灵公

  孔宁眼看夏姬与仪行父关系越来越密切,醋意大发,便想了个计策,要把二人分开。这一天,孔宁谒见陈灵公,有意将夏姬的绝世容貌和玲珑身材告知陈灵公,并大赞夏姬床笫之术高超。陈灵公原本也是个好色之徒,没有治国伟略,有的只是酒色之志。早年间他便听说夏御叔的妻子是个绝色美女,只是在君臣礼仪的约束之下不便染指。夏御叔死后,夏姬年届四十,陈灵公认为这个年纪的夏姬,即使再美丽也会有岁月痕迹,美貌定然不复当年,也就没有多想。可此刻听得孔宁盛赞,又说那夏姬虽然已是少妇,可美貌不减当年,甚至别有韵味,心里早已按捺不住。

  不久之后,在孔宁的热心安排下,陈灵公以慰问征战有功的夏征舒为名,来到了夏姬居住的地方。世人都知陈灵公到访夏家所为何事,只有陈灵公还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他在欢愉之时从未想过,悠悠众口就是他遗臭万年的助推器。

  《诗经》中有首诗名为《株林》:“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匪适株林,从夏南兮!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讽刺的就是陈灵公借口看望夏南(夏征舒别名),实则跟夏姬通好的事。

  陈灵公要到访,夏姬前一天就从孔宁那里得到了消息。她是个深谙男女之道的女人,也明白陈灵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早早就把自己精心打扮一番,又把屋子内外打扫得一尘不染,还命人准备了丰盛的酒菜,准备跟陈灵公擦出点暧昧的火花。等到陈灵公到达夏家的时候,第一眼就被夏姬深深吸引。此后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此一晚,陈灵公就被夏姬迷住了。

  得偿所愿的陈灵公回到朝堂,召来孔宁和仪行父,先是大赞孔宁举荐有功,然后又责备二人跟夏姬私通。二人一听,又惊又恐,连忙说没有这回事。原来陈灵公与夏姬苟且当晚,曾问夏姬是否倾心于他。夏姬听闻陈灵公此问,以为自己跟孔宁、仪行父二人之事败露,便一五一十将三人之事告知陈灵公。她以为这下要受些责罚,哪知陈灵公不仅不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说难怪孔宁对她内外之事无不知晓。

  孔宁、仪行父突然遭到陈灵公的质问,难免有些心虚。但见陈灵公毫无怒色,反而有欣喜之情,心里的大石才缓缓落下。孔宁是个能说会道的小人,他知道夏姬一定在陈灵公面前透露过实情,再嘴硬也没有意义,于是便说“君有食物,臣先尝之;父有食物,子先尝之。如若不美味,又怎敢进献于君”。其实此时陈灵公完全没有责怪之意,只是迫不及待想与孔、仪二人分享夏姬的美态。他拿出夏姬送他的贴身内衣,一边摩挲,一边向二人炫耀。而孔、仪二人也不甘示弱,各自拿出夏姬送的贴身物件来互相攀比。三个人,君不君,臣不臣,仪态全无,国事、百姓全部抛诸脑后,想的只是如何更加快活。

  从此之后,夏姬的住处常常出没三个人,陈灵公、孔宁和仪行父。四个人经常在一起厮混,淫声艳语不绝于耳。此时的夏征舒早已懂事,知道母亲与三个男人之间的丑事,早想发作。可经常出入株林的是陈灵公,乃一国之主,夏征舒再恨之入骨,也不能轻举妄动。

  待到夏征舒18岁的时候,陈灵公恩准其承袭父亲司马一职,掌握兵权。夏征舒感激陈灵公,特地在家里设宴款待他。跟陈灵公一起来赴宴的自然是孔宁和仪行父。君臣几人在酒桌上推杯交盏,开怀畅饮,几杯酒下肚,便有了些许醉意,言辞之间又放浪起来,毫不顾忌夏征舒在旁。夏征舒越听越怒,后来索性推辞已醉,离开了酒桌,躲在屏风后偷听几人谈话。只听得陈灵公对仪行父说:“征舒身强体壮,很是像你,是不是你生的?”仪行父笑着说:“我看他眉宇之间十分有神,倒跟主公十分相似,恐怕是主公生的。”此时孔宁又说:“他的亲爹是谁,恐怕连夏夫人也不知道。”

  夏征舒听到这些,再也遏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他先行将母亲反锁在屋内,然后召集了数十兵马,将宅院包围了个水泄不通,又发下号令,要取陈灵公一行人的性命。夏征舒佩齐刀剑,带着几名家丁冲进屋里。陈灵公等人大惊,四散奔逃。此时夏姬闻声不对,想要出门搭救,也无能为力。最后,陈灵公毙命于夏征舒的弓箭之下,孔宁和仪行父则逃到了楚国,再也不敢回来。

  夏征舒杀了陈灵公,对外说是陈灵公酒后急病致死。随后,跟其他大臣拥立太子午为新君,是为陈成公。其实陈灵公到底怎么死的,朝野上下包括陈成公在内都心知肚明,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这并不奇怪,对于朝臣来说,少个昏君未免不是件好事;对于陈成公而言,如果陈灵公不死,他也没有机会成为新君。因此,夏征舒一举也算大快人心。

  不过对于夏征舒而言,始终是顶着弑君的危险,随时可能东窗事发。一旦罪行被披露,即使成公有心保他不死,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征舒打算为自己找条后路,他将后路铺在晋国,积极督促陈成公对晋国友好和屈服,心想即使有一天在陈国混不下去,也能逃到晋国安身立命。

  在夏征舒的竭力推动下,陈成公打算向晋国低头示好,并亲自去晋国。而就在陈成公离开陈国期间,夏征舒也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孔宁与仪行父逃亡楚国之后,便怂恿楚庄王伐陈,说夏征舒弑君,如今不仅没有被处死,反而手握重权,在朝堂上呼风唤雨。楚庄王早有伐陈之心,如今听闻孔、仪二人所言,正好有了恰当又合理的借口,直接带兵杀到了陈国。陈国此时马瘦兵弱,最怕的就是类似晋、秦、楚这样的大诸侯国来伐。大臣们一听说楚庄王带兵杀到,连忙把夏征舒交了出去,将所有罪责都推到他一人身上。

  于是在成公元年(前598),夏征舒被楚庄公所杀,夏姬的命运也随之发生变化。

  巫臣之好

  楚庄王在杀了夏征舒的同时,也被夏姬的美貌所迷,打算将她带回楚国。但是此举却遭到了申公巫臣的阻止,巫臣给出的理由是:君主此行是来讨伐罪人的,不是来纳妾的。如果收了夏姬,就是贪恋美色,贪色就是淫乱。淫乱可是大罪,当年周文王缔造周王朝,特地在《周书》中言明“明德慎罚”,一个好的君主就是要修明德行、小心刑罚。如果今天君主因为贪色而犯下淫乱之罪,致使国家遭到其他诸侯的讨伐,那么就得不偿失了。楚庄公认为巫臣所言合情合理,便打消了纳夏姬的念头。

  事情发展到这里,人们都会感叹巫臣是个忠君爱国的好臣子。可当事情一步步继续发展下去的时候,巫臣真正的心思才逐渐暴露出来。

  楚国上下,除了楚庄王之外,还有许多人等着跟夏姬交好,司马子反就是其中一个。当巫臣得知子反要娶夏姬的时候,他再一次出面阻止,说夏姬是个不吉祥的女人,先是夭折公子蛮,然后克死丈夫夏御叔,累死陈灵公,害死亲生儿子夏南,赶走孔宁、仪行父,最后还使得陈国亡国,没有比她更不吉祥的女人了。天下间那么多美貌的妇人,司马何必一定要娶一个不祥之人。子反一听,也认为十分有理,便也打消了跟夏姬交好的念头。

  后来,楚庄王将夏姬赐给了连尹襄老,可襄老不久后就战死郑国,连尸体都没找到。他的儿子黑要不顾父亲死活,要跟夏姬私通。巫臣又坐不住,干脆跑到夏姬面前说:“归!吾聘女。”意思是说回郑国去,我会娶你为妻。

  至此为止,巫臣的用心已经昭然若揭。他先前三番五次阻止多人迎娶夏姬,就是为了这一句话。不难想象,一个年近中年的女人,虽然尚有几分姿色,但却如无根浮萍,来回漂泊,心里多少有些空虚寂寞。肉体再欢愉,恐怕也难以填补精神的空洞。就在她彷徨不定的时候,有个男人肯说“吾聘女”,实在是个令人感动的好消息。

  夏姬当下就答应了巫臣,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离开楚国。巫臣又想了个办法,派人从郑国传来口信,说找到了襄老的尸体,让夏姬去接。夏姬将此事奏明楚庄王,表示想到郑国去接回丈夫的尸体。楚庄王弄不清夏姬此举的虚实,便找来巫臣询问。巫臣按照事先想好的套路回答道:“夏姬说的可信。如今晋国重臣荀首的儿子知罃在我国做人质,郑国皇戌跟荀首交情素来很好,而且也非常喜欢知罃,必定会帮助荀首救回儿子。而救回知罃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拿襄老尸体来作交换。而且郑国怕邲之战(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在郑国的邲大败晋军,史称“邲之战”)得罪了晋国,所以也一定会竭尽全力来讨好晋国。”

  巫臣言之凿凿,楚庄王岂能不信,当下便下令送夏姬回郑国。夏姬临别之时,对送行之人说:“如果此行接不到丈夫的尸体,我就不会回来了。”这听上去似乎是一位伤心妻子在表达对亡夫的爱。可事实上,这却是一句内有玄机的告别。夏姬知道这一切都是巫臣的计策,哪里会真的有襄老的尸体。只要接不到襄老的尸体,她就可以光明正大留在郑国,等巫臣来娶。

  不久之后,巫臣终于说动郑国,迎娶了夏姬。巫臣终于得偿所愿,抱得美人归。而他对夏姬也着实是一片深情,可以为了她背叛自己的君主和国家。不久之后,楚庄王逝世。巫臣担心事情败露,带着夏姬逃到了晋国,在晋国当起了刑大夫,并一直助晋联吴伐楚,而楚国也就此开始没落。

  夏姬和巫臣之好并不被人支持。巫臣本是一个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的谋臣,却为了一个女人改变志向和原则,不惜离君叛国。但就感情而言,巫臣却实现了“吾聘女”的沉重诺言,不失为一个重情之人。在乱世之中,忠诚比任何才情都来得重要。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