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色艺双绝的名妓李师师凋落之谜

发表于 2019-3-3 10: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这两句诗里暗藏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青楼名妓李师师,一个是亡国帝王宋徽宗赵佶。李师师早年艳满京城,与仕子官宦对饮周旋,与才子文人互赠诗词,与皇帝宋徽宗更是演绎了一段风流韵事。靖康之变,宋徽宗被掳,北宋灭亡。一代名妓李师师就像一阵清风拂过,忽然间没了影踪,有人说她为国殉难,有人说她流落江南,也有人说她落难金兵,还有人说她遁入空门??她的归宿成为了千古之谜。
060828381f30e9248c0a4a7548086e061c95f7cc.jpg

  色艺绝伦名冠诸坊

  李师师,北宋汴京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人。父亲王寅在城内经营染房生意。当时汴京城流行把孩子舍身佛寺,以求佛祖保佑。师师三岁时,一天,父亲带她来到佛寺,要把她寄养在那里,小姑娘虽然还不是太懂事,但隐隐约约觉得父亲想把自己送出去,就大哭起来。但当寺中老僧人为她摩顶时,她却立即止住了哭闹。摩顶是宋代舍身的一种仪式,僧人把手放在舍身者的头上,然后说一“些菩萨保佑之类的吉利话。小姑娘的这一反应,让老僧人觉得这孩子与佛家很有缘,很像佛门弟子,那时大家一般都称佛弟子为师,所以这个小姑娘就被叫作师师。

  过了一年,不幸的事情降临,李师师的家庭发生了悲剧性的变化,师师的父亲因罪被捕死在狱中,母亲抑郁而终,师师从此没了依靠,被迫流落街头。这时以经营妓院为业的李蕴见师师是个美人胚子,便将她改了姓收养起来,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转眼几年过去,师师长大了,不仅出落得貌若天仙,而且歌舞曲唱、诗文辞令也样样精湛,可以说是色艺双绝,后来竟然成为了汴京城里最有名气的艺妓。很多男人都想一睹芳容,一亲芳泽,文人雅士、王孙公子更是竞相争夺李师师。

  天子恩宠无人能及

  一天,李师师所在的矾楼来了一位自称商人的四十来岁的神秘客人。李师师发现此人与一般人有明显不同。他俊朗贵雅,风度翩翩,眉宇间还有几分威严神气。要说李师师也是阅人无数,可还真是摸不透眼前的这个人是什么来历,但她心想这肯定是位尊贵的大人物,不可怠慢,于是忙盈盈下拜,走到琴前,专为这位贵客唱了一曲《万里春》。后来人们才吃惊地发现,此人正是九五之尊的当朝皇帝——宋徽宗赵佶。身份尊贵、地位至高无上的天子怎么跑到了李师师所在的烟柳之地?惊诧之余,我们不得不说说这位风流皇帝了。

  宋徽宗赵佶是个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的皇帝,他的“瘦金体”书法更是尤为出众,同时,他也是个不折不扣的风流天子。史书记载他有“三千粉黛,八百烟娇”,尽管有这么多的娇妃艳嫔,赵佶还是不满足。他听说京城名妓李师师色艺绝伦,名冠诸坊,很想亲睹芳容。

  于是有人建议他化装成平民百姓,出宫去会会这位京城头牌名妓。

  一见李师师,宋徽宗便抑制不住地神魂荡漾起来: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世间竟有这么美妙的女子。宋徽宗顿时觉得自己之前简直是白活了,只恨自己没有早点来。之后,师师执板弹唱,和歌起舞,一颦一笑,一唱一舞都让宋徽宗神魂颠倒,如痴如醉,仿佛坠入梦中一般。

  自从见了师师,宋徽宗觉得后宫三千妃嫔都成了胭脂俗粉,隔三岔五就以体察民情为由,出宫到李师师那里寻欢作乐。如今的李师师可是非同寻常,虽然身在青楼,但“名花有主”,其他人无论权势再大、地位再高,肯定也都无法和当朝天子比拟,一个个只能望“师”兴叹。

  宋徽宗与李师师秘密往来的事情,皇宫内部也逐渐都知道了。皇后劝诫他说:“要少去那些烟花之地,万一染上花柳疾病可怎么好。再说皇上您是一国之君,往那里跑也有失身份,有损皇威。”徽宗嘴上说好,但后来还是忍不住,暗地里偷偷去。可又不能老是出宫寻访,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主意,把离宫一带列为禁区,作为御林军的禁地,他命人从皇宫直接修了一条直通师师那里的秘密信道,这样他同师师来往,就不易被人发现,也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了。朝前民间是不知道了,但是这事可瞒不了后宫精明的妃嫔们,她们不服气,一个青楼女子,却使得皇帝丢下她们这一干美人佳丽,那李师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其中一个妃嫔就赌气大胆地问了徽宗。徽宗说:“论人品才貌,你们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李师师的,要是你们穿上一样的衣服,与师师混杂在一起,大家肯定一眼就能注意到她,她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幽姿逸韵的气韵之美,不是你们的容貌之美所能比拟的。”看来师师果然是把徽宗迷得不轻,后宫佳丽三千竟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的。

  虽然深得皇帝的宠爱,可惜好景不长。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京城沦陷,宋徽宗被俘,北宋灭亡。国破家亡之后,李师师也从此没有了消息,关于她本人的下落扑朔迷离,众说纷纭。

  名妓凋落之谜

  关于李师师的下落,大体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李师师不屈殉难。据《李师师外传》记载,金人攻破汴京后,金主早就听闻李师师的大名,主帅挞懒便指名道姓地索要,准备献给金太宗以讨好主子,但找了好多天都没有找到。后来在汉奸张邦昌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李师师。

  可李师师满怀一腔爱国之情,不愿伺候金主,趁人不注意时,她本想用金簪刺破喉咙以结束性命,但没有成功,然后她又折断金簪吞了下去,最终不屈而死。临死之前,她痛骂张邦昌:“我虽然只是一个卑贱的妓女,但曾经承蒙皇上厚爱,我心里感激不尽。现在皇上有难,我宁可一死来报答他,也不愿苟且偷生。你们这帮高官厚禄的人,朝廷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地方,你们却还干出投敌卖国的不耻勾当?”说完,一代名媛香消玉殒。清朝人士黄廷鉴的《琳琅秘室丛书》一书对这种说法给予了很好的印证:“师师不第色艺冠当时,观其后慷慨捐生一节,饶有烈丈夫概,亦不幸陷身倡贱,不得与坠崖断臂之俦,争辉彤史也。”以此来称赞她的殉国行为是大丈夫气概的表现,认为这一行为一定会流芳百世,为后人所敬仰,后来的小说也多沿袭这一说法。当然对于李师师自杀殉国这种说法还存在不小的异议。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就认为《李师师外传》属于传奇,不可作为可考的信史。宋之在《皇帝与妓女》一书中也认为:“外传的作者所写的是传奇,恐怕是感慨多于事实,作者大概是想借李师师的忠义以讽世。”因此,不能断定李师师就是自杀殉国了。

  第二种看法是李师师流落江南。不少人认为,靖康国难发生之后,李师师随着逃难的人群辗转流落到江、浙、湖一带。更有人说在湖湘地区见到过她,甚至还听她唱过歌,只是久经磨难的李师师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与李师师同一时期的诗人刘子翚在其《汴京记事》一诗中也印证了这种说法,“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诗中说李师师垂老之年流落洞庭湖、湘水一带。这时的李师师虽然还能歌善舞,但从其中不难体会出对李师师徐娘半老、青春年华已然逝去的感慨之情。《青泥莲花记》也有类似的记载:“靖康之乱,师师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读起来不免让人觉得凄婉惆怅。另外清初陈忱所写的《水浒后传》也称李师师在南宋初期,流落临安(今杭州),寄居西湖葛岭,曾操旧业为生。我们发现记述这种说法的多是文学作品,是否会有作者文人的臆想加工在其中我们就不能确定了。

  第三种说法是李师师落难。清人丁跃亢的《续金瓶梅》一书则认为靖康之变,金兵攻陷汴京以后,烧杀抢劫,奸淫无道,无所不为,师师没能逃脱厄运,落在了金兵手中,被俘北上。后来辗转嫁给了一老兵为妻,屈辱地度过了剩下的时光。对于这种说法,有人根据“师师必先已出东京,不在求索之列,否则决不能脱身”一句对落难说提出了异议,认为当时金兵主帅是按张邦昌等人提供的名单来搜取宫中美艳女子的,李师师在此之前早已出家当了女道士,自然不在此列。

  除了以上三种说法,也有人认为李师师投水身亡了。

  说李师师逃难到南方之后,那里的士大夫多把她当作祸水红颜,不愿与她来往,她穷困潦倒,投到钱塘江中死掉了。还有人认为李师师出家做了女道士——宣和七年十二月(1126年1月),宋徽宗将皇位让给太子赵桓即宋钦宗。宋徽宗被尊为道君太上皇帝,专心信仰道教。李师师由此失去靠山,为了免祸,保全身家,当金兵南犯,河北告急时,师师主动向开封府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积蓄,资助河北抗金部队,后来又征得宋徽宗同意,到北城慈云观当了女道士,从此遁入空门,不问世事。

  关于李师师的归宿问题,各种说法不一,以上几种归宿大都是依据笔记野史,小说平话等文学作品,缺少可靠的史实依据,难让以人信服。金兵南侵,徽宗、钦宗等皇室成员被俘掠北上,而对于师师一介弱女子来说,在兵荒马乱的环境中,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后人之所以这么孜孜不倦地探寻她的下落归宿,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她以青楼烟花名妓的身份与亡国君主演绎的那段不同寻常的风流韵事。多情皇帝与美艳名妓,有关他们的传闻,在野史传闻、小说传记及人们茶余饭后之中,不免会生出许多演绎和讹传。印象中的形象可以塑造,真实的李师师的下落只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任凭后人来臆测探寻……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