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天下无双的惊涛骇浪 钱塘江大潮之谜

发表于 2019-3-1 18: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钱塘江的潮水,势若奔雷,气势磅礴,是天下奇观,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到八月十八,潮汐都会如约而至,丝毫不差,成了北纬30°线上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自古至今,每年中秋钱塘江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潮。如此壮观的潮汐,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想象,它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每年会准时来临?
360截图-32035234.jpg

  天下无双的潮汐

  钱塘江在古代称为浙江,因其潮水来势迅勐异常,十分凶险,历朝历代为了观潮而丧生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又被称作罗刹江。其源自安徽,最后经杭州湾而入东海,主要支流有乌溪江、婺江、新安江、兰江、分水江、浦阳江、曹娥江等,全长500多千米,流域面积48887平方千米。从明朝起,最佳的观潮位置就被确定在海宁盐官,而“钱塘”本就是旧时吴越的统称,所以严格来说,钱塘江实际上就是指浙江省下游的杭州段。

  钱塘江潮举世闻名,相信很少有人没听说过。钱塘观潮早在汉朝便已蔚然成风,到唐朝时观潮之风更盛,一直沿袭至今。

  相信看过钱塘江潮水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那么大的潮水是从哪里来的,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观潮的位置会是在海宁?世界上有那么多江河,像南美的亚马孙河、北美的科罗拉多河、法国的塞纳河、英国的塞汶河等,都是赫赫有名的河流,除亚马孙河之外,任何一条河流都无法与之比肩,这又是为什么?随着滔天巨浪在眼前一波一波地呈现,诸多的疑惑也会在人们的脑海里产生,要解释清楚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等众多知识,且让我们一一道来。

  也许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么大的潮汐,它的水肯定是从海上来的,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钱塘江的源头来自内陆,但是到底源自具体的哪个地方,却存在争议。最早提出钱塘江源头一说的是《汉书·地理志》,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黟县在今天的安徽省黄山脚下;之后的《后汉书·地理志》则又提出“浙江出歙县”,浙江即钱塘江,歙县也在安徽的黄山脚下,与黟县毗邻,由此可以看出,钱塘江的源头在安徽省没有错,也可以肯定在黟县和歙县之间,争议的是具体位置在哪里。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说是在新安江,这个说法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相信钱塘江的源头就在新安江。可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开始改变了,20世纪30年代,相关工作人员经过考察提出,钱塘江的源头应该在浙江、江西和安徽三省交界处的开化县马金溪。现在保存的旧版资料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钱塘江的源头在马金溪一说。
   360截图-31898703.jpg
  钱塘江大桥夜景

  由于说法众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不过可以负责任地说,马金溪的说法基本正确,尽管1979年版的《辞海》中解释,上游源出浙皖赣边境的莲花尖,但是,2010年9月,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发布的资料明确表示,钱塘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千米;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千米。这是最新的资料,现在绝大多数书里均以此为准。

  确定了钱塘江的源头后,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安徽流过来的河水为什么到了杭州湾后,就形成了惊涛骇浪?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单凭河水或海潮是无法产生此等惊心动魄的潮汐的,还需要天时和地利相互配合。

  在距今大约6000年前,钱塘江口受到海水的侵袭,乍浦、金山岸等大片陆地沦陷,由于河水的势力远远弱于海水,海洋中的泥沙大量涌入,逐渐形成了体积巨大的沙坎;再来看杭州湾的整体形状,它的外围宽度大约是100千米,越往里越小,到了海宁一带的时候,只有20千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喇叭口。如果从中国地图上看,其形状则像极了一张微微张开的嘴巴。

  正是由于这张嘴巴以及沙坎的作用,形成了千古一绝的钱塘潮水。众所周知,中秋时节是潮汐最大的时候,当大量的潮水涌入杭州湾的那张嘴里时,海水进得来却出不去,只能一个劲儿地往前扑。此时遇到沙坎,那沙坎如同一级高于一级的台阶,潮水被不断地抬高,而到了海宁一带,口子越来越小,阻力也自然越来越大,海水相互挤压,形成了涌浪。

  涌浪与一般的海浪不同,特点是比较有规则,且波线较长,波面平滑,有句成语叫作“无风三尺浪”,指的就是涌浪。按常理,这种浪的杀伤力不大,可是在杭州湾它偏偏与里面的江水狭路相逢,在中秋前后,江水的流速与海水基本相等,两强相遇,棋逢对手,高潮就此产生了,水墙铺天盖地而来,势如奔雷,声若千军万马奔跑,惊天动地,响彻云霄。

  在说清楚钱塘江潮水的来源之后,还有一个问题,即潮水为什么会在每年的中秋佳节如期而至?就像约好了似的,不早不晚,每年都会如期而来。这里面有个传说。

  话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无奈之下屈膝称臣。夫差见其忠心可嘉,免了他一死。伍子胥觉得勾践绝不会就此俯首,建议夫差把他杀了,以绝后患。夫差作为胜利者,一来越王在他面前卑躬屈膝,使他十分有成就感就,二来受一帮佞臣撺掇,对伍子胥的话十分反感。而伍子胥恰好是个很执着的人,一次未见效,再说第二次,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屡次谏劝,终于把夫差惹恼了,赐了把剑,让他自尽,伍子胥没办法,只得自刎。夫差把他的尸体煮烂了之后,倒入钱塘江中。

  在伍子胥死后第九年,勾践在范蠡、文种的协助下,举兵反抗,最终灭了吴国。然而勾践也不是什么善茬,复国之后,也听信谗言,把功臣文种给杀了,把尸体扔到钱塘江里。两个冤魂在江中会合,虽此前各为其主,但死后却同恨相怜。特别是在每年的中秋佳节,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想起与亲人阴阳两隔,不能再团圆,简直是恨意滔天,最终那恨意化作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

  任何一个奇特的景观,都存在神话传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景观也需要文化来衬托,方可相互辉映,增加人文气息。如果用科学的道理来解释钱塘潮为何会如此准时,就涉及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宇宙中万物是相互吸引的,而引潮力就是这么产生的。

  为了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我们将地球和月球比喻成一对恋人,相互间都存在吸引力,跟戏剧里的恋人久别重逢一样,手拉着手两两相望,不停地在宇宙这个大舞台上转圈,地球就自然产生了一种离心力,月球的引力加上地球的离心力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引潮力。在这种引潮力的作用下,海水前仆后继,不停地灌入杭州湾,加上这个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最终在海宁一带形成天下无双的浪潮,而且每年都会如期而至。

  钱塘观潮节
0823dd54564e92589a06eb229d82d158cdbf4ecf.jpg

  观潮节,民间节日。流行于浙江杭州和嘉兴地区。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浙江钱塘江有大潮,涨潮时,浪涛排山倒海,气势十分壮观。

  南宋时已有此节。杭州人十一日起就有观潮的,十六、十八倾城而出,从庙子头到六和塔,沿江楼房均被租赁当作看位观潮。清初以来,因河流改道,观潮已移到嘉兴海宁。“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东坡赞赏钱塘潮的名句,从这句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信息,即观赏钱塘江的潮水,最佳的时间是八月十八。从理论上来讲,八月十五至八月十八都是观潮的好日子,至于为什么要定在八月十八,与为什么中秋节要在八月十五过一样,是个传统的习俗。

  史书记载

  南宋周密的《观潮》是这样描写钱江潮的:“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

  观看钱江潮,南北两岸均可。南岸的观潮地带都在沙地范围之内,尤以青龙山、赭山一带称佳。每年八月中秋至十九日这几天,几十里之外的红男绿女,要携带酒肴,赶到江边欣赏这大自然的杰作。十八日午后潮水来临之时,数十公里长堤之上,更是人山人海。

  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在这节日盛会中,还有一种经过专门训练的水师,为看客作“弄潮”表演,宋代诗人潘阆称:“弄潮儿向当潮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周密在《观潮》中对此作了更为具体生动的描述:“善游者数百,皆披发纹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泝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豪民贵宦争赏银物。”现在看来,这种弄潮技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可能他们的弄潮地点都选在杭州附近,以便南宋小朝廷的达官贵人们欣赏,而那里已是潮水的尾巴了。要是大潮地段,潮水每平方米有七吨多的冲击力,几千公斤重的护坡巨石常被卷走,可谓“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以身试潮是不堪一击的。

  我们都知道,观赏钱塘之潮水,并非今天才有,早在汉唐就蔚然成风,在当时,八月十八这个日子实际上是用来祭祀的。

  相传八月十八是潮神的生日,这天对于靠海而生的渔民来说是个大日子,在他们心里,谁都可以得罪,唯独潮神是得罪不得的。因此路远的,农历八月十一就出发了,至十五或十六时,杭州人则倾城而出,去六和塔一带祭祀观潮。需要说明的是,那个时候的观潮地点是在六和塔,后来随着河道的逐渐改变,观潮地点也发生了变化,移到了今天的海宁,但是,观潮的日子始终没变。

  在历史上,钱塘江的潮神不止一位,比如伍子胥死后,也被当地人奉为潮神。但是,老百姓比较实在,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奉谁为神,在众多的潮神当中,老百姓最信奉的是张老相公。

  这位张老相公名叫张夏,曾出现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说他是江西人,由于女儿要出嫁,亲自到江南购置嫁妆。途经金山的时候,他嘱咐女儿和妻子,这条江下住着一只鼋怪,专门祸害人,不可在江面上生火烤肉,不然会把它引出来的。张老相公说完后,就上岸去了。到中午时分,其家人忘了嘱咐,竟然生火煮饭,结果真把鼋怪引了上来,一口就将母女俩吞了。

  张老相公回到船上时,不见了妻女,万分悲痛,于是上金山去问那里的僧人,打听鼋怪的详细情况,要杀了那妖怪为妻女报仇。僧人听了后,惊恐地说,那鼋怪十分厉害,他们平时都不敢得罪,只有年年月月供奉它,祈求它不要兴风作浪。张老相公闻言,越发觉得可恨,便在金山寺旁建起一座大熔炉,打造出一根重100多斤的铁棒,请了三个健壮的汉子抬到江边,扔了下去。鼋怪以为又来了吃的,一口就把铁棒吞了下去。这一吞下去可不得了,顿时肠穿肚烂,没多久就死了。张老相公为杭州人民除了一大害,人们就为他建祠堂,塑人像,奉为水神,以保平安。

  这就是《聊斋志异》里面的一则故事,是蒲松龄杜撰的。真实的张老相公实际上是北宋时的漕运官,在任时曾治理过钱塘和萧山两县的海塘,功勋卓越,受到过朝廷的多次嘉奖,老百姓感其恩德,立祠塑像,奉为潮神。

  在当地,关于张老相公的传说还有很多,不管是传说还是历史,总之,张老相公是杭州人民的恩人,人们为了纪念他,定于每年的八月十八去祭拜他。

  到了今天,观潮节虽还是定在八月十八,但形式上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基本上从祭祀慢慢地演变成了旅游或娱乐活动。在南宋的时候,每年的这一天,朝廷规定要在江面上检阅水军,潮水挟千钧之势排山倒海而来,水军则需要与潮水展开殊死搏斗,的确是检验水军的最好方式。或许是民间胆大的人借鉴了水军弄潮的形式,之后在钱塘江就出现了很多弄潮儿。那时没有踏浪板,所谓的弄潮儿,纯粹就是人立于巨大的潮水之中,与之抗衡。即便到了今天,在海宁一带还有捕潮头鱼的习俗。由于大浪来时,水里的鱼也被搅得晕头转向,人们就拿着网,跟着浪头跑,见浪花中有银光闪现,就用网去罩。人与浪赛跑,与海洋争食,寓意年年有余。
   360截图-31949187.jpg
  杭州湾地图

  钱塘江怪潮

  所谓的怪潮,实际上就是指形态各异的潮水形状,主要是由于河床多变,以及潮汐受到沙坎的阻碍所形成的。观潮的最佳位置以海宁盐官为主,最著名的有回头潮、一线潮、丁字潮和交叉潮等。

  在距杭州湾不远处,有一个叫缺口的地方,此处是观赏交叉潮的最佳位置。潮水从杭州湾的喇叭口奔涌而来,在这里被分作两股,即东潮和南潮,这两股潮水在交叉而行的瞬间,激起千层雪浪,高达数丈。待浪花回落之时,呈一个十字形,挟呼啸之声向西奔腾而去,而其交叉的点则会往北移动,直至撞向海岸。

  随后可去盐官观看一线潮。它的特点是未见其浪,先闻其声。在轰隆隆的巨响传到耳中时,海面上依然十分平静,甚至看不到哪里有浪潮。随着巨响的加重,江面上一道白线逐渐清晰,及至看清楚时,才发现一堵水墙横亘在江面两岸,滚滚而来。

  一线潮在盐官撞击之后,潮水逆流而上,到达老盐仓,这里河道平直,没有阻碍物,但是建有一道660米长的河坝,咆哮着急奔而来的潮水在河坝上一撞,海浪倒卷,声如天际滚雷,惊天动地,这就是有名的回头潮。如果浪头大,还会形成冲天潮,浪头打在坝上之后,在翻卷之际,直冲向天,最高可达十多米。

  在形态各异的潮水中,最为怪异的是丁字潮,它完全成一个“丁”字形状,一路奔袭,这样的怪形状到底是怎么出现的,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说法,被人视为奇迹。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