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奇怪的丧葬文化 僰人悬棺

发表于 2019-3-1 17: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4dde71190ef76c6c979d3489d16fdfaaf51672d.jpg

  在四川省宜宾市境内的一些村庄里,到处都是群山峻岭,悬崖峭壁,它们本应是四川山区普通的村庄,却因悬崖上挂满了棺材而蜚声海内外。那些悬棺就是传说中僰人最后的安眠之所,被称作“中国第五十七个民族”。他们曾经叱咤风云,在中华大地上演绎过一段又一段血泪史,然而,他们是怎么消失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奇特的丧葬文化,却成了未解之谜。

  走近僰人悬棺

  僰从“博”音,是中国古代的一支少数民族,又叫都掌族,主要生活在今四川省宜宾市的珙县、兴文、高县的崇山峻岭之中。

  也许在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国古代还存在着一支叫僰族的少数民族,可是在明朝以前至殷周时期,在那长达250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是一个十分强悍的民族,曾经南征北战,叱咤风云,并且因参加了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创建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僰侯”,后又建僰侯国。《珙县志》载“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实际上今天的珙县就是古代的僰侯国。

  今天我们看到的僰人悬葬群主要是明朝的产物,现今尚存两百多具,主要集中在珙县的麻塘坝和苏麻湾两个地方。那些悬棺普遍距地面10米至50米,最高的有100米,搁置在悬崖峭壁之中,神秘诡异,却又让人啧啧称奇。

  悬棺在山崖上放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木桩式,即在岩石上钻两三个孔,打上木桩,放置棺木;二是凿穴式,这种方法难度有点儿大,毕竟要在那么高的悬崖上凿出一个可容下棺木的岩洞并非易事;第三种方式相对简单,即寻找一个天然的洞穴,只要能容下棺木就可以了。

  麻塘坝坐落在珞表镇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山高地陡,人烟稀少,如果不是因为这里有大量的悬棺,怕是没人会留意这么个小山村。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小镇的原生态地貌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没有受到大的破坏。那里有一条宽300多米、长1000多米的大坝,螃蟹溪从坝下流过,小溪的对面是连绵不绝的山崖,也是安置悬棺的地方。这里的悬棺主要集中在棺材铺、狮子岩、九盏灯、大洞口、邓家岩、三仙洞、珍珠伞和老鹰岩等处。

  绝壁之上除了棺木之外,还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孔眼和突兀地往外翘出的木桩,可想而知,这里曾经有很多棺木,随着岁月更替,很多棺木都掉下去了。此外,在岩壁上还有不少壁画,表现的主要是僰人生活的场景,只可惜年代久远,很多都已经模煳不清了。

  根据专家鉴定,明朝时期的僰人由于受到统治者的打压,主要集中在山区,文明程度并不高,刚从青铜器发展到铁器,那么在技术低下的情况下,这些高悬于峭壁上的棺木是如何放上去的呢?对此,专家们存在三种说法。一种是垒土造山,把土堆高了,形成一座小山包,达到一定高度后,就可以把棺木放上去了。可是这种方法工程量浩大,不太现实。第二种是搭建栈道,把棺木从栈道抬上去。此说法由于在绝壁上未发现栈道的痕迹而被推翻。第三种是垂吊法,被普遍认可。具体做法是在崖顶上用绳子将棺木慢慢地放到指定位置。后来有人在崖壁上发现了绳索勒过的痕迹,因此悬棺放置之谜终于大白于天下。

  其实解开悬棺放置之谜,只是走近僰族人的一个开端,他们是怎么消亡的,为何要用如此怪异的丧葬形式等,才是深层次的问题,也只有解开了这些谜团,我们才能说对僰族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僰人传奇

  僰人骁勇善战,有“性悍好斗”之名(语出清朝陆次云《峒溪纤志·僰人》),据《珙县志》记载:“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开明氏指的是古蜀国,公元前316年秋,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等伐蜀,蜀王被杀,古蜀国也从此消失在历史舞台上。这与《珙县志》所说的相符,也就是说僰人应该就是在公元前316年左右盘踞蜀地称王的。

  不过斗争最激烈、最惨痛的是在明朝。由于僰人不断发展壮大,严重威胁到统治政权。而且明朝初期受到朱元璋、朱棣的影响,是个好战的时代。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所以在明朝开国后的200年里,就出现了12次战争,且战争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在如今的宜宾市兴文县有一个九丝镇,这座位于四川大山里的城镇四面都是山,属于典型的西南盆地,可是谁能想到如此一座静卧于山区的小城镇,在千百年前就是僰人的大本营所在地,是令明政府头疼不已的、赫赫有名的九丝城!

  当年僰人的九丝城创建在九丝山上,规模很大,有48道岗哨、3座城门和多处粮仓,称“周围三十余里,四隅峭仄,上有九冈泗水……唯一路可通”。也就是说,只要据险而守,这里就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易守难攻之地。事实的确如此,在明宪宗时期,官兵长年累月地围剿,耗尽心血,也没能攻克,只有望山兴叹的份儿。话说在1465年,即明宪宗成化元年,僰人揭竿起事,连克周围的9个县城。四川巡抚汪浩命令都督芮成率兵征讨,侍读周洪谟认为九丝山易守难攻,不宜起兵,以招抚为宜。并建议说,给他们一个官职,以僰制僰,方为长久之计。

  这个周洪谟是四川人,在明朝天顺、成化、弘治年间是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思想家,说话有些分量,估计念及同乡之谊,不忍见蜀地血流成河,于是出了这么个主意。汪浩听了这个计谋后,认为可行,上报皇帝后,就带了都督芮成亲自去招抚。他们从成都出发到了叙州府(今宜宾市)后,叙州府的人听说要去招安,忙说那帮蛮夷凶残成性,以劫掠为乐,要是真让他们入朝为官,这还了得!汪浩听了这一番话,顿时打消了招抚的念头。当时已有两百多位僰人寨主到了叙州府等候谈判,汪浩一不做二不休,把那两百多人杀了。僰人听到这个噩耗后,勃然大怒,下决心要杀了汪浩。第二天,他们佯装投降,说两百多寨主死了,再也不打了,诚心投靠朝廷。当城内有人出来迎接时,突然间伏兵四起,官兵纷纷丧命。僰人本来就骠勇好战,再加上复仇心切,直接就打入了城中。

  汪浩闻悉后慌了,连忙带了人就跑。僰人铁了心要他的性命,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一路追杀,沿途县城的官兵见僰人那气势,纷纷弃城而逃,僰人沿江而下,如入无人之境,直把汪浩等人逼到江河对岸。

  由于那一带的水系众多,汪浩渡的是哪条江,史料上没细说,也无从查起,总之从此以后汪浩被打怕了,再也不敢过江。然而僰人没亲手杀了汪浩,这笔账始终记在心上,终于在成化三年(1467),爆发了一场大战。

  那场战争朝廷派出了18万大军,合围九丝城,激战了整整4年,只拿下了山下大坝,九丝城却纹丝未动。这听起来有点儿像《水浒传》的味道,事实上这是僰人不畏强权、英勇作战的历史。然而,如此能征善战的僰人为什么突然消失了呢?

  僰人灭亡之谜

  在九丝山上竖立了大大小小五块石碑,是明朝官员大败僰人后**的功德碑。这些石碑历经岁月的沧桑,古朴而厚重,虽大多数字迹已难以辨认,但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根据石碑上所说,僰人经过多年的奋勇作战,却在明万历元年(1573)大败。换句话说就是,万历元年的那场大战,是僰人灭亡的根本原因。

  让我们把时钟调回到1573年,那时的九丝城由阿家三兄妹管理(“阿”从“哈”音),这三人具体的名字没有记载,只知道叫阿大王、阿二和阿么妹,三兄妹都十分神勇,在珞表镇有很多关于他们的民间传说,实际上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资料,是史实与民间故事结合的产物。

  僰人悬棺

  1573年10月四川巡抚曾省吾任命刘显为巢僰总元帅,郭成、张汗等12人为偏将,率14万大军,向九丝城发动攻击。大军到了珙县一带之后,刘显让郭成的儿子郭开打头阵,这小子年轻气盛,连克了都宁驿(珙县上罗镇)、罗星渡等地后,认为僰人不过如此,扬言要在10日之内捣毁九丝山,活捉阿家三兄妹。于是一鼓作气,大军沿螃蟹溪而上,直奔山头。

  俗话说骄兵必败,郭开也未能逃脱这魔咒,行军到一处山沟时,峭壁上响声大作,无数檑木滚石铺天盖地而下,明军大乱,一时死伤无数。郭开见情况不妙,弃军而逃。这时候阿么妹身穿素衣,手持珍珠伞,纵马而来,据说阿么妹曾在一位不知名的白胡子老头儿处习得一身本领,郭开不是她的对手,狼狈而逃,至瓦窑滩时,被一条大河阻挡,河水湍急,郭开刚迟疑了一下,就被赶上来的阿么妹当头一记,削去了半个脑袋,一命呜呼。

  阿么妹收复都宁驿、罗星渡之后,又趁势截断了明军的粮路,控制了要塞。

  这一仗下来,明军害怕了,强攻不成,便来软的,使了一个美男计。关于这个美男计,在当地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说阿么妹从小就爱习武,但是由于其父亲不同意,所以在两位哥哥练功的时候她只有羡慕的份儿。有一天,她无意中帮助一个老妇人,老妇人给她引见了一位白胡子老头儿,并叫她拜师。阿么妹学成下山之际,师傅送了阿么妹一把珍珠伞,并叮嘱说此非凡物,不到万不得已,切不可打开。

  刘显派了一个叫刘祥的人,化名白合,冒名混入九丝城中,故意与阿么妹接近,博其欢心。这刘祥本身长得俊秀,再加上会甜言蜜语,没多久便捕获了阿么妹的芳心,并订了终身,于农历九月初九完婚。

  九月初九是僰人的传统节日赛神节,相当于汉人的春节,再加上阿么妹大婚,双喜临门,由于大敌当前,阿大王本要禁酒,可禁不住大家劝,只得同意少量饮酒。刘祥见此情景,知道机会来了,借着新郎官的身份,不停地向大家敬酒。酒过三巡,刘祥说要趁此良辰美景吹乐助兴,取来一支唢呐吹起来。

  唢呐声响彻天地,谁也想不到,这是暗示明军进攻的信号,夜色中明军大举入山,杀入城中。阿么妹这才知道他是奸细,痛心疾首,要去取珍珠伞迎战时,却不想伞早被刘祥拿走了。阿么妹大怒,冲过去要杀刘祥泄恨,刘祥取出珍珠伞来对付妻子,这时候奇迹发生了。珍珠伞不是凡物,不愿意落在外人手里,突然脱手飞向对面的僰川沟,从此后就一直挂在那上面,形成一道山崖。那晚官兵冲上来后,见人就杀,九丝城血流成河,山上的僰人无一幸免,被屠杀殆尽,阿家三兄妹也壮烈牺牲。

  另外一个版本与第一个差不多,只不过少了习武一节,看来这个传说有一定的可信性。九丝城易守难攻,官兵的确难以从正面攻上来,唯有使计谋才可能突破。由于这里面有传说的成分,我们只能说,这大概就是僰人灭亡的原因。据相关文献记载,破城时间也是在九月初九,官兵拓地400余里,60余寨被破,36寨寨主被俘,被斩4600人,从此僰人尽灭。那么僰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丧葬文化?这里面也有一个传说。

  有一天,在麻塘坝有一位阿家的老人过世,请了个风水先生找墓地。风水先生找了半天,最后停在一处峭壁下说,上面有块白岩,你们要用整块木头做成棺材,而后放置上去,可保子孙发达。阿家人照着风水先生的话去做了,后来阿家人果然越来越兴旺。此外,《珙县志》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因僰人尝其灭宗,乃教以悬葬岩上,子孙高显。于是争挂高岩以趋吉。”在中国,不管是哪个民族,任何习俗都是为了讨个吉利,从传说和《珙县志》的记载来看,这种丧葬文化的确是为了吉利。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