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之谜

发表于 2019-3-1 17: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坐佛,佛像依山而坐,与山齐高,气势宏伟,肃穆庄严,经千百年而不倒,即便是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也依然毫发无损,被认为是石刻史上的奇迹。实际上大,立千年而不倒,其内含玄机,大有文章。
360截图-30875218.jpg

  胸藏古卷,身蕴乾坤

  2008年5月12日,那一场特大地震让四川省的很多风景名胜毁于一旦,乐山离中心震区虽有点儿距离,但依然有强烈的震感。凌云寺的瓦片时不时地往下掉,因此,人们担心那座大佛是否会在地震中损坏或者倒塌。令人庆幸的是,大佛丝毫未损。

  乐山绝大部分由红砂岩组成,这种岩石的特点是软,质地疏松,虽说易于打磨,但也容易侵蚀风化。大佛正是由这种岩石雕刻而成,客观地讲,它是不牢固的。然而,这只是不利因素之一,除了其本身材料易于风蚀之外,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不利。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临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交汇处,那里水流湍急,红砂岩容易吸水,而遇上太阳后,水分又较易蒸发,如此随着天气或者气候的变化,石质就会不断胀缩,碎裂剥落也就十分正常了。可奇怪的是,乐山大佛偏偏屹立了上千年,在这一千多年的岁月中,虽经人为和自然的破坏,却依然傲视苍穹,岿然不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得益于设计者的智慧,实际上乐山大佛内含玄机。

  乐山大佛身上的玄机很早就被人发现了,清康熙年间的刑部尚书王士祯有一首叫《晚渡平羌江步上凌云绝顶》的诗,其中一句是这样写的:“山自涪翁亭畔好,泉从古佛髻中流。”一句“泉从古佛髻中流”道出了乐山大佛的设计奥妙。

  大佛的头部有18层螺髻,计1051个,所谓的螺髻就是佛祖的头发,一层一层在头上盘旋着,乐山大佛的18层螺髻中,第4、第9和第18层各雕凿了一条排水沟,且层层相通,髻与髻之间没有阻碍的地方,雨水再大,也不会淤积。此外在衣领、衣服的皱纹、前胸以及右臂的后侧等地方,都有水沟相连;除去水沟之外,还有可用来排水的洞穴,比如它两只耳朵后面的靠山崖处,有一个长9米、宽1米多的岩洞,在胸部和背后也有洞穴……这实际上就是一套十分科学的排水和通风系统,对防止侵蚀风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从大佛整体设计来看,佛像依于山崖,跟整座山融为一体,正是所谓的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佛山相连,增加了其牢固性,如果是独立的,此佛可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成为传说了。佛像坐东朝西,正好在凌云山栖鸾峰背阴面,而且佛像所处的位置经过人工开采,山崖是凹陷进去的,除了太阳下山时能照射到之外,其余时间很难直射到。因此,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岩石自然风化。
360截图-31280531.jpg

  藏脏洞之谜

  古时候修建佛像,的确有在佛像上修建密室藏东西的例子,这也是佛教教义允许的。按佛教造像仪规,在佛教造像身体上一般设有“藏脏洞”。藏洞内所装东西多为“五谷”及“五金”(金、银、铜、铁、锡)。“五谷”象征菩萨保佑“五谷丰登”;“五金”象征菩萨保佑“招财进宝”。还有的佛身藏洞内装的是仿制五脏六腑的器皿或经书帛卷,象征“肝胆相照”或“真经永驻”等等。

  中文名藏脏洞外文名Hide the hole

  1962年乐山县政府组织建国以后第一次较大规模地维修大佛,修补前胸时,工人发现佛肚前有一个封闭的藏脏洞,它的发现似乎印证了大佛身上有“藏宝洞”的千古传说。这个“藏脏洞”,因位于大佛胸前的心脏部位而得名,是一个高3.3米、宽1米、深2米的长方形人工开凿的暗室。

  洞穴的封门石在两位鉴证人的注视下被打开,室内情形令人大失所望,仅散乱地堆放着一些破旧的废铁和铅皮,开启现场惟一有价值的就是封门石,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记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剑南西川节度使曾在上方修建了一座13层的楠木大橡阁,后被毁于大火,宋代重建,称为“天宁阁”,后来被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记事残碑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

  现场有两个见证人,一人认为暗室堆放的东西,应该不是原洞穴堆放的,而是被盗后的人为遗留物,且时间不会太远,应该在清末民初。另一个认为,暗室里的“废铁”应是“鎏金铜壶”,“铅皮”似乎是破损的“铅皮经卷”。若此推断成立,则说明暗室里残留的东西应是被盗后残留的原有东西,最近年代也应和封门石碑年代一样是宋代遗留物。

  由于当时的“藏脏洞”被打开后,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随后就被工匠用青砖、水泥灰封闭。如今两位现场当事人说法不一,已无从考证。惟一的线索宋代重建天宁阁的记事残碑,那次维修时已移至附近的海师洞保管,海师洞是建造大佛时海通和尚的卧室,文革中洞内的存放物被毁,残碑也下落不明。宋代“天宁阁记事残碑”是近现代史学者一直找不到的一块重要的文物石碑,得而复失令人深感遗憾。

  那么,“天宁阁记事残碑”上的文字是什么?为什么要用此碑来封“藏脏洞”?大佛胸前的暗室到底是何时所凿?目的是何?被盗前究竟装了什么东西?如此多的疑问几乎成了千古谜团。

  古时候修建佛像,的确有在佛像上修建密室藏东西的例子,这也是佛教教义允许的。按佛教造像仪规,在佛教造像身体上一般设有“藏脏洞”。藏洞内所装东西多为“五谷”及“五金”(金、银、铜、铁、锡)。“五谷”象征菩萨保佑“五谷丰登”;“五金”象征菩萨保佑“招财进宝”。还有的佛身藏洞内装的是仿制五脏六腑的器皿或经书帛卷,象征“肝胆相照”或“真经永驻”等等。关键是这些藏洞大都开凿在佛体背部隐蔽处,而乐山大佛开凿的位置在佛心部位,这是前所未闻的。

  虽然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记事残碑”,但不能说明此洞是宋代人开凿并封藏的。从开凿此洞的长、宽、高规模来看,工程量较大,应是唐代同期工程,是造佛时的配套工程,也就是说施工者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这个藏洞功能。

  那么这个藏洞究竟要藏什么东西呢?可能是财宝。大佛建成前后募集金银不少,如此大的工程,建成后的佛事活动肯定很多。香火旺盛,八方朝拜,大佛寺庙能收到的捐赠善款、奇珍异宝肯定很多。虽然利用佛身藏宝,况且是在“佛心”,是跟佛经教义相违背的,但若是前人考虑深远,佛财归佛,善款专用,将募集来的剩余资金封藏好,留予后人,紧要时开启用于维修,这个解释应该也是道理的。

  不可否认的是,“藏脏洞”在历史上曾被多次开启,以致洞内的贵重物品早已荡然无存。也许是在唐晚期会昌五年唐武宗的全国范围内的灭佛行动中被搜走,也许在唐末宋初就被盗宝者劫走;也许19世纪初四川军阀陈洪范对大佛维修时就发现了大佛胸前这个藏宝洞,掠宝后再将大佛脚下的“天宁阁记事残碑”移作封门石……

  无论今人作何推断,洞穴内毕竟没有发现过金银财物。神秘的大佛,神秘的宝藏,神秘的传说,这个千古之谜有可能被解开吗?

  唐开元元年(713),凌云山下,三江汇流,水势湍急,船只行至此处,多被大水吞噬,特别到了夏天汛期,灾害就更加严重了。凌云寺方丈海通见此情形,慈悲心起,决心要凿一座弥勒大佛,欲仰仗无边佛法,永镇风涛。

  唐朝尊佛,佛教在当时十分兴盛,而弥勒佛的兴起则源于武则天。主要是因为她登基后,打乱了李唐江山的秩序,为了稳固江山,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自此之后,崇拜弥勒之风大盛,海通和尚修佛赈灾是在开元元年,跟武周时期相距不过20年左右,而弥勒佛又叫未来佛,代表了光明和美好,因此海通和尚对此事寄予了厚望,倾全力募集资金,修建大佛。在大佛的建造过程中,有一件逸事,更是表明了海通决心之大。

  相传嘉州(即今乐山市)有一位新上任的刺史,爱财如命,贪得无厌,他听说海通募集了大量的银子,贪心大起,带了一群衙役去凌云山上,威胁说:“你个胆大的和尚,在山上修建这么大的工程,却不到官府立案,简直是目无王法,现罚你三万两白银,再去官府备案。”海通和尚说:“这些银子来自善男信女,我岂有权动用?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劝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罢了。”刺史一听,怒火中烧,说我倒是想要看看你如何剜目下来。

  这本来是句威胁的话,毕竟这世上没有要钱不要命的人,可谁曾想,海通拿过一只盘子,真的把两颗眼珠子挖下来放在盘子上,呈给刺史。那刺史见那血淋淋的眼珠子,吓得魂不附体,向山下逃去。

  我们无法考证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但是在今天的海师洞内,立有海通和尚的一座雕像,上面写有“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八个字,令人肃然起敬。据记载,海通和尚虽然没了眼睛,但是对大佛的修建工程依然没有懈怠,时常让小沙弥扶着去建造现场,石匠们见了都十分感动,日夜赶工,不敢违了海通之意。可惜的是,海通和尚终究没有了却夙愿,大佛上半身尚未修完,他就圆寂了。
360截图-26631859.jpg
  乐山大佛

  海通虽然至死都没有完成大佛的修建,但他却为此付出了18年的心血,其中10年募捐,8年修建,耗尽了半生心血。在海通之后,又经过两位地方官员的努力,前前后后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才大功告成。从这个角度来讲,乐山大佛的修建最初是由民间发起的,后来才演变成为政府行为。

  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总高度达71米,其工程之大,耗资之巨,在当时来讲,是十分可观的。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修建大佛所耗费的资金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藏在里面的宝物,才是最引人瞩目的。

  相传在704年,当时李隆基还只有20岁,尚未登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枚佛祖真身舍利,而后还做了一个梦,梦见在嘉州的三江汇流之处,有一座巨佛远眺峨眉,气势宏伟,后经人解梦,说是大吉之兆,预示其将来可开创盛世。后来李隆基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掌握实权后,起感恩还愿之心,大力支持修建大佛,并将舍利及其他一些相关的珍贵宝物存于凌云山。

  藏脏洞被发现后,人们一度以为宝藏的传说是真的,由于修缮人员意识到此发现的重要性,在打开藏脏洞的时候,旁边另安排了两位见证人,封门石打开后发现,此洞有3米多高,1米宽,2米深,可谁也没有想到打开后居然是一堆废铁。唯一有价值的是那块封门石,竟是用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所做。

  在大佛竣工之后,建造者又建了座阁楼,盖在大佛上面,原意是保护大佛之用,后来毁于一场大火,到了宋朝,重建了阁楼,并命名为天宁阁,但是后来又被毁了。资料上没有找到天宁阁毁于何时,更无法得知天宁阁重建的石碑在什么时候、出于什么原因被用来当作封门石。如果今天我们还能看到那块“重建天宁阁纪事残碑”,或许还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可惜的是,这块石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又被毁了,藏脏洞里面到底藏了什么,残碑上面是什么内容,为什么残碑会被当作封门石等问题,成了无法破解之谜。

  我们现在唯一可以推测的是,藏脏洞肯定被打开过多次,不然,宋朝的碑文不可能会出现在唐朝所建的佛像上,可是到底被打开过多少次,是偷盗行为,还是政府行为,如果藏脏洞里面当初所藏的真是宝物,那些宝物去了哪里等问题,却是想猜也无从猜起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