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盛世虚名下的悲催皇帝—清宣宗道光帝时期

发表于 2019-2-27 15: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出生,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

  乾隆六十年(1796年),宣示立皇十五子颙琰为太子,明年为嗣皇帝元年。

  嘉庆元年(1796年),行授受大典。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逝。嘉庆帝亲政。大学士和珅及尚书福长安皆获罪下狱。和珅赐死于狱,福长安问斩。

  嘉庆七年(1802年),川、楚大部分白莲教起义被镇压。

  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嘉庆帝由圆明园还宫,入贞顺门,陈德行刺,不成被俘。陈德及其二子伏诛。严申宫门之禁。

  嘉庆九年(1804年),清廷彻底镇压了白莲教起义余部,此战事迁延九年,清廷耗军费白银二亿两。六月,蔡牵于海上起义。

  嘉庆十年(1805年),查禁西洋人刻书传教。

  嘉庆十三年(1808年),英国兵船进泊香山洋面,派兵据澳门炮台,以防御法国保护贸易为借口。

  嘉庆十六年(1811年),禁西洋人潜居内地,并禁民人习天主教。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七月,英国使臣到京,因礼仪之争未觐见嘉庆帝而去,并企图把天津作为新的贸易口岸,带领英使的大臣和世泰等受到黜降。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逝于避暑山庄。

  乾隆帝曾经立过三个接班人,嘉庆帝颙琰是其中之一。乾隆帝立的第一个接班人是皇后富蔡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按说,永琏继承自己的“家业”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永琏不仅是嫡子,还聪明伶俐,气宇不凡。但是,永琏却是个没福气的命,九岁就死了。第二个接班人是永琮,这小家伙两岁就因为痘症死了。第三个是颙琰,也就是嘉庆帝。

  乾隆共有十七个儿子,可是大都夭折了,乾隆帝为此十分伤心,命令大臣不准提立太子之事。到了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六十二岁了,已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此时乾隆帝在世的皇子只有六位,有两个被过继他人,剩下四位都不太成器。只有颙琰比较忠厚,学习努力,行为举止也比较得体,只好选他了。

  嘉庆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他本名叫永琰,当皇帝后改为颙琰,“嘉庆”是他的年号。嘉庆帝生于乾隆二十五年,三十四岁时被封为嘉亲王,四十五岁被册立为皇太子,四十六岁即位,改元嘉庆。“庆”为普天同庆,“嘉庆”的意思是“嘉亲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

  嘉庆从老爹乾隆手中接过权杖的时候,才发现老爹时代所谓的盛世只不过是“虚景”而已。嘉庆四年,统治中国六十多年的乾隆皇帝病逝于养心殿。当了三年嗣皇帝的嘉庆,从老爹手中接过那根梦寐以求而又十分沉重的权杖,开始亲掌政权。嘉庆亲政后,发现此时的国家,财政匮乏,军备废弛,内政不修,内乱频仍,统治危机严重。

  嘉庆最初亲政后,国家曾一度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嘉庆亲政后,发现清王朝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为了遏制清王朝走向衰败的趋势,为了扑灭已成为燎原之势的白莲教起义,他打起“咸与维新”的旗号,广开言路,整肃内政,使嘉庆朝初期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

  和珅很早就被嘉庆拉入了黑名单,正寻找时机整治他。早在颙琰做皇子嘉亲王时,就讨厌和珅,一点儿也不待见他。颙琰被定为储君,由于和珅与老爹乾隆走得比较近,预先知道这件事。就在乾隆帝公布嘉庆为皇太子的前一天,和珅送给颙琰一柄如意,暗示自己对嘉庆即位有拥戴之功。嘉庆当时是把笑挂在脸上,恨在心里。但因老爹宠爱和珅,不便动手。

  嘉庆即位后,太上皇乾隆还健在。面对深受老爹宠爱的老贼和珅,嘉庆首先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和珅的一举一动,他看在眼里,不动声色。有些大臣在嘉庆面前批评和珅,嘉庆却为和珅说好话。他向太上皇奏报一些军国大事时,也经常让和珅去代奏、转奏,以此表示信任,稳住和珅。

  嘉庆帝在乾隆大丧期间,就着手惩办和珅。在乾隆大丧期间,嘉庆对和珅说:“我老爹生前最宠爱你,现在他撒手西去了,你也应该好好陪陪他,以尽臣子的忠诚。”于是,嘉庆就命和珅与其死党福长安为乾隆昼夜守灵,还嘱咐他们不得擅离,切断他们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这实际上是削夺了和珅的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的军政大权。

  嘉庆整顿内政是从诛杀清王朝的“第一巨贪”和珅开始的。乾隆大丧期间,给事中王念孙等官员上疏,弹劾和珅弄权舞弊,犯下滔天大罪。嘉庆当天没有行动,第二天果断宣布将和珅、福长安的职务革除,立即下刑部大狱。与此同时,嘉庆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等,负责查抄和珅家产,并会同审讯。

  乾隆末年以来,国内大小闹事不断,乾隆刚退休不久,川、楚、陕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到乾隆去世前,朝廷多次派兵围剿,起义军是受到了打击,但是愈挫愈勇,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嘉庆亲政后,通过诛杀和珅,解了到不少民怨,于是让和珅送佛送到西,把什么责任都担了。

  和珅一生积累的财产,最后都被嘉庆帝查抄了个干干净净,这才叫坐收渔翁之利。除了库存的粮食拿去赈灾、和家府邸平分给永璘及固伦和孝公主、和家园林赠予永瑆以外,其他的全部都进了“内务府”。和珅的财产总计在八亿两白银以上,是当时整个清王朝每年国家收入的两倍。

  嘉庆帝在老爹乾隆死后,重新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嘉庆帝传谕他的老师署安徽巡抚朱珪来京供职;下旨让宗室睿亲王淳颖、定亲王绵恩、仪亲王永璇、庆郡王永璘等分掌军政;命令从即日起,各部院所有大臣上奏的文件,都要直接向皇上奏报,不得将上奏的内容事先告诉军机大臣,军机处也不得再抄录副本。

  嘉庆帝算得上是一个办事干净利落,雷厉风行的皇帝。嘉庆帝在老爹乾隆死后的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就把一个被先帝恩宠三十年的二把手“皇帝”和珅加以惩治,动作迅速,干净利落,宽严适当,这是非常难得的。这也是嘉庆帝一生处理重大政治事件中最为精彩的一笔。

  嘉庆帝是一个明智的皇帝。和珅被诛杀后,其余党都成了惊弓之鸟,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偏偏这个时候,又有朝臣上疏,力主穷追和珅余党。但嘉庆是个明智的皇帝,他没有那么做,而是在除掉和珅后,马上收兵。对于和珅的亲信,嘉庆帝除了处分了一些比较“拔尖”的人外,其他由和珅保举升官或给和珅送贿者,都没有追究。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稳定政局。

  嘉庆帝亲政后,纠正了很多冤狱,尹壮图的冤案就是其中之一。尹壮图是一个正直敢言,不畏权贵的官员。当时和珅正处于被乾隆宠爱的鼎盛时期,可能尹壮图并不知道乾隆与和珅之间的猫腻。尹壮图大胆地在上疏中弹劾和珅把罚银充公的事情,乾隆为此很反感,罢免了尹壮图。尹壮图从此心灰意冷不在从政。嘉庆帝上台后,又起用了他。

  吴熊光是一个敢于当面对嘉庆谏诤的官员,曾经一句话把嘉庆噎得半天张不了口。一次,嘉庆帝在东巡返京时,召吴熊光等人迎驾,然后一起入宫。由于是刚巡幸归来,嘉庆帝心中高兴,就称赞沿途的风景非常好。吴一听,怕嘉庆帝从此纵情山水起来,就当面劝谏嘉庆要忆苦思甜,怀念祖宗创业艰难,风景再好也不应该夸赞。就因为这句话,嘉庆被噎住了。

  嘉庆帝曾经在自家门口遇刺,凶手竟然是一个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平民——陈德。陈德属契买家奴。由于陈德的一生都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人世辛酸,亲眼看到皇宫贵族的逍遥快活,从而心理失衡,又加上他被主人解雇,感觉活着没意思了。这天早晨,陈德怀揣小刀,前去刺杀嘉庆。后来,不仅没有刺着嘉庆,自己却被凌迟,又搭上两个未成年儿子的小命。

  嘉庆帝曾因为外国使节不给自己叩头而把使节赶出去。1816年,阿美士德勋爵再次率领英国使团来到中国。觐见前,中国的大臣劝阿美士德见到皇帝要叩头,但阿美士德不愿意。随后发生了一场中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混战,使节要把英国人拉去见皇上,阿美士德等人抗议,并且打了使节一顿。这个事件报上去后,嘉庆皇帝非常生气,英国人随后被赶出了北京。

  嘉庆是一个很尊重臣下的皇帝。有一个大理寺卿叫杨怿会,受嘉庆召见。夏天很热,杨怿会晋见时,一挑帘就看见嘉庆汗流满面,摇着扇子挥汗。之后嘉庆跟他问询了很多的问题,谈的时间比较长,嘉庆汗流满面,始终没有扇扇子,这说明嘉庆非常注意自己在臣下面前的形象,尊重臣下。

  嘉庆很爱民。安徽有个巡抚,一下就上报了三百万两银子的花销,嘉庆一看此地报上的银子,就说三百万两数太多,并吩咐各府州县,一律砍40%,重新造册上报。但下面人反映时间太急可能来不及,让嘉庆知道了,嘉庆就说:“我蠲免就是上面有点损失,下面老百姓得到点利益,这是我的本意,我乐意。”

  嘉庆皇帝总共有两个皇后,并且夫妻关系都很和睦。嘉庆的第一个皇后叫孝淑睿皇后,总共生了两个二儿子,可惜第一个死了,第二个就是道光。不过孝淑睿皇后在旻宁近乎成年的时候得病死了,后来嘉庆就又续了一个,叫孝和睿皇后。孝和睿皇后是个有福之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皇三子绵恺,一个是皇四子绵忻。

  清朝是因为嘉庆年间大肆镇压白莲教起义而元气大伤,自此走向衰落的。在历时九年多的战争中,白莲教起义军占据或攻破州县达两百多个,抗击了满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四百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

  嘉庆帝在清朝的皇帝中是比较倒霉的一个。嘉庆当皇帝时,遭遇刺客险些丧命。凶手自供行凶的理由是生活贫困,无处谋生,所以欲寻短见,但是又想在了断之前做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才来行刺皇上。后来,天理教起义,起义者曾一度攻进皇宫,在城楼上插反旗,直逼皇后住所,意欲捣毁金銮殿。

  天理教围攻紫禁城时,还流传下来一个顺口溜“庸庸碌碌曹丞相,哭哭啼啼董太师”。天理教造反时,嘉庆帝正在热河围猎。他听说后,曹振镛劝嘉庆帝一定要保持冷静,内阁大臣董诰极力请求嘉庆回京,甚至掉下了眼泪。自此,这句顺口溜便流传了下来。

  天理教围攻紫禁城后,倒霉的嘉庆帝开始反省自己。天理教被镇压下去之后,嘉庆帝草拟了“罪己诏”,哀叹这次的祸事是汉唐宋明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等他回京后,诸大臣都迎驾于朝阳门内。嘉庆帝哀叹道:“真是悲催啊!我大清以前是何等的强盛啊,现在竟然出了这等事情!”众大臣也都呜咽痛哭起来了。

  仁慈的嘉庆帝也有血腥的一面。嘉庆帝对天理教围攻紫禁城的事情恼羞至极。为此,嘉庆帝将捕获的天理教头目林清凌迟处死,将首级送到直、鲁、豫地区示众。此后,还派兵火烧起义据点大兴县宋家庄,处决林清的姐姐、妻子。对其他的起义者进行严刑审讯,使用各种惨绝人寰的酷刑。最后把被捕者及其家属共三百多人处死,或流放边疆,或在内地为奴。

  嘉庆十年二月二十日这天,出了一件怪事。一个叫萨弥文的中年男人扛着铁枪闯进皇宫。这人倒也神勇,把守卫神武门的护军砍伤好几个,来势汹汹。之后护军一齐上,总算将其制服,但因七手八脚打得太猛,萨弥文最后竟伤重身亡。看这事办的,把人家都弄死了,大家始终也没能弄明白他到底是为啥来的。

  皇宫里竟然还能混进小偷,也只有嘉庆朝会出现这样稀奇古怪的事情。在嘉庆帝的眼皮子底下,领侍卫内大臣值班的景运门内,居然混进了小偷。这小偷用极娴熟的手法,将值班内阁中书屈廷镇的海龙皮褂子给割开了一个口子,之后小偷竟在千万人面前溜了个无影无踪。

  嘉庆帝是一个“亡羊补牢”的主儿,不过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嘉庆帝遇到了两次变故之后,一次差点被刺杀,一次被围攻紫禁城。为了吸取教训,嘉庆帝决定加强京师特别是紫禁城的防卫措施,以保证大内的安全。一系列措施实行后,京师的确是安全多了。

  嘉庆帝和他老爹乾隆同样都崇尚节俭。但嘉庆是真节俭,乾隆是嘴上功夫大。嘉庆帝过五十大寿时,御史景德奏请按例在他的万寿节时,城内演戏设剧十日。嘉庆帝不高兴了,降谕训斥,并将景德革职,发往盛京派当苦差。同时,嘉庆帝还严令各地不许在他寿辰之日广陈戏乐,也不准办理庆典,各地派京庆寿的督抚及将军、提督,一概不准进献珠玉陈设。

  嘉庆帝当政二十多年,始终都坚持节俭。嘉庆不仅提倡官员们节俭,自己还以身作则。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使国人都变得朴素起来。然而,他的良苦用心及其所作所为并没有感动文武百官,奢侈之风反而更加猖狂起来了。

  嘉庆帝最痛恨粉饰升平的官场作风。嘉庆帝对于一些讳灾失职官员的处分一直都是比较严厉的。在嘉庆帝时期,凡是粉饰升平的官员,有的被革职,有的被流放。他一直能够言出法随,对讳灾不保的地方官员不断给予惩治。

  嘉庆十三年,淮安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水灾,李毓昌奉命到山阳县监督视察震灾情况。知县王伸汉要李毓昌多报救济人数,以便可以多得点外快。李毓昌拒绝了,王害怕事情败露,就先发制人地买通李仆毒死李毓昌。知府王毂也收了王伸汉赂银四千两,验尸时以自杀结案。但李毓昌亲人却从遗物中发现血迹,开棺验见服毒状,便到京城告御状,后此事水落石出。

  嘉庆帝固然一生勤于政务,但也有一爱好,就是爱看戏。有史书记载说嘉庆刚登上皇位的时候,虽然老爹乾隆已经退居二线,但毕竟掌权这么久,对于权力还是无法彻底放开,仍在和珅的辅佐下独揽大权,嘉庆无事可做,干脆先提前把戏瘾给过了,以后好勤于政事,结果在嘉庆元年正月,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的嘉庆帝一连看了十八天大戏。

  嘉庆帝很爱打猎。嘉庆帝即位初年,乾隆老迈,自然不能远出行围;待乾隆去世后,嘉庆帝又因清算和珅、镇压白莲教大起义忙得一塌糊涂,没时间出去打猎;直到嘉庆七年,嘉庆帝才第一次去木兰狩猎。他原想经过将近十年的休养生息,围场上的猎物肯定很多,没想到千军万马忙活了一天,才打到两只狍子。

  从嘉庆元年到嘉庆十年二月之前的十年里,嘉庆的妃子们没有为嘉庆生下一子半女,这是为什么?是嘉庆自己的问题还是有人暗中做鬼?有人说这是孝和睿皇后的阴谋,为了自己的利益,她勾结如妃,胡作非为,并且大言不惭地说:“后宫只有两个真正的女人就是我和皇后了。”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出生自满洲世家,也算是名门,既出过驸马又出过皇后。钮祜禄氏比嘉庆皇帝小十五岁,深得嘉庆疼爱,嘉庆改元时她才二十岁,在她二十二岁的时候嘉庆的第一位皇后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去世,钮祜禄氏遂从皇贵妃被晋封为皇后。

  丰绅殷德也是一个好色鬼。乾隆去世才十几天,和孝固**主的公公就被处死,她本人也遭受了抄家的厄运。固**主下嫁到和府,丰绅殷德表面上既敬且畏,但在婚后不久就又纳妾。即使是固**主也要容忍丈夫纳妾,不能过一夫一妻的日子。而丰绅殷德在被抄家之后,仍能保住半所宅院和半个园子,这全凭固**主的金面。

  丰绅殷德在老爹和珅死后,还不知引以为戒。丰绅殷德要不是高攀上公主,他老爹和珅倒台了,他最轻也要发往军前效力。自和珅被治罪,和珅这一大家子全都仰仗十公主支撑,然而丰绅殷德却还要移情侍妾,而让公主独守空房,实在是忘恩负义。

  皇帝的话就是圣旨,上面说什么,下面照做就好,可是下面要是有意见怎么表达呢?乾隆时权臣当道,没人敢说实话,嘉庆就劝诫大家直话直说,谁知洪亮吉讲了不太好听的大实话却得罪了嘉庆,被流放边疆。老天看不下去了,接下来的一整年京师大旱,而嘉庆赦免了洪亮吉的第二天京师就下雨了。

  嘉庆对贪官污吏一点儿也不心慈手软。嘉庆五年,嘉庆处死了向粮道卫弁勒索几万两银钱的漕运总督富纲,嘉庆十一年四月十六日,免去了河东河道总督职务,嘉庆十一年九月,查处了直隶司书王丽南侵吞帑银三十一万两大案。嘉庆十四年五月,巡漕御史英纶以贪污卑污处以绞刑,可见嘉庆对贪官惩罚的严厉。

  对于官员的不尽职尽责之风,嘉庆帝首先从自己做起,学习老爹乾隆,认真工作。他每天一大早就起身阅读祖宗实录,批阅奏章,早饭后召见大臣。对于拖拉延搁的现象他会严厉处置。嘉庆十三年四月,皇孙出世,内阁考虑到嘉庆帝正高兴,怕送奏折影响他,但他却说不能因为任何事给自己找借口不工作。

  嘉庆时期人多地少,老百姓普遍吃不饱饭。嘉庆为了让老百姓都能吃饱饭,决定以珍惜土地为主,只允许土地上种粮食作物并且多重比较高产的玉米、大豆,限制烟草茶叶的种植面积,但这些措施只是触及毫毛,并不能真正地解决土地不够用的问题。

  嘉庆承袭着老祖宗的规矩,却苦了他自己。八旗子弟都严格遵守老祖宗的规矩,学习骑射等,但全部开支都靠国家供着,不用为生存担忧,更不会种地经商。时间久了,这些贵族们什么本领也不会。对此,嘉庆也没办法,老祖宗的制度不能改,他只能哑巴吃黄连,为这些纨绔子弟擦屁股还账再适时加点感化教育。

  嘉庆时期,八旗子弟堕落严重,嘉庆帝不想再让他们受国家供养了。嘉庆帝的负担很重,国家的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很少,这就够他头疼的了。但他还要供养八旗子弟们,他们全都不是省油的灯。八旗子弟们挥霍无度,生计自然就成了问题。嘉庆帝需用政府的钱替八旗子弟还债。嘉庆帝试图把部分北京的八旗子弟迁往东北,但由于八旗子弟的抵制而很难推行。

  虽然嘉庆帝为了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不知道死了多少脑细胞,但是效果却像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其实也不能都怨嘉庆,乾隆老爹后期,社会上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很难有什么改变,再加上嘉庆不是那种翻云覆雨,大手改革的人,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越南的名字咋来的?其实它的名字还是大清国嘉庆皇帝赐予的,并且是在越南国王的反复请求下,嘉庆才勉为其难的给了它一个名字。嘉庆七年,越南新国王刚上台,想要改安南国为南越,但中国历史上有过南越,嘉庆就赐给其“越南”之名。

  嘉庆和乾隆一样,比较重视河道的管理,即使财政再紧张,也从来不会对灾民苛刻,因为他觉得灾民本来就够可怜了,怎么可以让他们更可怜。嘉庆几乎每年都会拨出专款用于专门的防洪抗旱工作,他亲政期间,除最后一年外,几乎年年减免百姓的公粮,很是大方。

  嘉庆是个死脑筋,祖宗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世界都在变,就他还抱着一根所谓的救命稻草当成宝贝,不知道变通。重农抑商,闭关自守,不讲创新。里外闹事,嘉庆却能坐怀不乱,不是他不乱,是他没办法改。于是,满清从嘉庆开始衰败得日益明显了。

  永瑆从小就喜欢书法,闲极没事就拿着家里的笔到处乱画,他爹妈不但没责怪他,反而鼓励他继续加油,这激励了小永瑆的兴趣,让他更加刻苦努力地练习。后来他的老爹觉得孩子爱书法已经不是简单的一时兴趣,就带他拜访名师,使他的笔法集各家之长,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陶澍没有发达之前,喝酒赌博无所不干,弄得家里经常穷得揭不开锅。当时陶澍虽说是个秀才,但由于成天不求上进,人送外号“陶阿二”,当地的读书人都不愿意和他来往。在原配离开后,他娶了卖酒老头的丑女。婚后的陶澍大有长进,以致果然金榜题名,不到十年,就做到了很大的官。

  潘恭寿擅长画画题诗,山水画画得尤其出众。他的画有些还得到了王文题的词,于是人们称他的画是“潘画王题”,尤其的珍贵。潘恭寿是“丹徒派”名家之一,晚年迷上了刻章,写了本诗集《龟仙精舍集》。

  周笠是苏州人。周笠的画诗都不错,最好最有名的就属他的花卉画了,山水淡远秀韵,花卉赋色妍雅,很多人都慕名前来,花很多钱只为买他一幅画,那时他要是有经商头脑,肯定是个百万富翁。

  钱杜是浙江钱塘人,比较爱自由,不喜欢约束,是个随性的人,闲着没事就爱出去旅游。他在当时交通不方便的情况下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钱杜的山水画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尤得力于文征明,自成一家,很为世人所敬仰。

  戴公望是浙江嘉善人,喜欢书画但是很少动笔,只要动笔就是大作,他出去游玩时喜欢自己做旅游手册,并且会给周围的朋友发送,很是热情。他也喜欢收集古代的墨宝,遇到中意的会不惜重金购买,甚至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可见其疯狂程度。

  嘉庆年间,有一个小太监特别衰。嘉庆十三年,保和殿的小太监因要用竹棍支窗户,随手将削竹棍的小刀忘在了床上。被发现后,以“持刀入宫”的罪名论罪,被处枷号一年。所谓枷号,就是在脖子上架上一副沉重的木枷,每天从早晨直到晚上,在室外站着或跪着,无论刮风下雨。

  嘉庆并不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但却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皇帝。嘉庆帝在位二十五年,社会动乱不断,危机四伏,已经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和珅事件是他登基以来的第一桶金。但后来白莲教、天理教等混乱社团在社会上兴风作浪,他的能力仅限维持大集团不致瘫痪,至于创新就甭想了。

  孝淑睿皇后是个贤德的皇后。孝淑睿皇后钮祜禄氏,在嘉庆六年被立为皇后,生下两皇子绵恺、绵忻。嘉庆帝于避暑山庄去世时,智亲王绵宁,陪同在身边,但一时找不到嘉庆留下的传位密诏。当时孝淑睿皇后在北京,也没有找到那份密诏,但她没有自作主张让亲生儿子即位,而是下懿旨叫大臣们拥立智亲王为帝,是为宣宗道光皇帝。

  据说嘉庆是中暑死的。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嘉庆早早就准备好要去木兰围猎,但是那天格外的热,在去山庄的路上嘉庆不小心中暑了。他到山庄后就恶心难受,而且症状越来越厉害。可惜那时没有藿香正气水,要是有,嘉庆也不至于因为酷暑难以忍受,在避暑山庄被活活地热死。

  有人说嘉庆帝是突发心脏病死的。据说嘉庆是因为爱吃肥肉,导致血脂稠,糖尿病等富贵病。嘉庆帝当时已经六十一岁高龄,还去围猎,所以就经不起瞎折腾,沿途疲劳,天气暑热,得了突发性心脏病死的。

  还有说嘉庆帝患有高血压,是因为这个病而死的。嘉庆帝比较胖,而且他这个人比较好喝酒,酒量在三四两之间不算很大,但是经常喝,量就大了。再说说嘉庆帝的饮食:主要以鸡鸭猪羊肉为主,其中又以猪肉为主,青菜吃得很少;海产品基本不吃,淡水产品吃得也少,他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蛋白的食物,又加上不运动,综合到一块,因此而死是有可能的。

  也有人说嘉庆帝是由于劳累加上高血压而死的。嘉庆帝亲政二十年来,为治理这个庞大的、千疮百孔的帝国耗尽了他全部的心血,没有一天轻松;他长期处在压抑、烦躁、忧愁和劳累之中,这种状态对很多疾病都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一个高血压病人来说尤为不利!

  第八章

  打补丁收银子的虚伪皇帝——清宣宗道光帝时期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爱新觉罗•旻宁出生,即清宣宗,通称道光帝,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去世,绵宁即位为帝,改名“旻宁”,年号道光。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英商船至闽、浙、苏、鲁海面,希望在广州以外,另开口岸。

  道光十四年(1834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抵达广州,在要求与两广总督会见直接磋商贸易事务被拒绝后,率军舰炮击虎门。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两广总督卢坤、水师提督关天培奏请增修广州炮台,广东定《防范洋人贸易章程》。

  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英军攻陷虎门沙角、大角炮台,道光帝被迫下诏向英军宣战。五月,《广州和约》的签订,激起广州人民的愤怒。广州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攻陷长江吴淞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力战牺牲,上海失陷。道光帝批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答应割地、赔款、五口通商。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耆英与美国代表顾盛签订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九月,耆英与法国代表签订不平等的《中法黄埔条约》。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道光帝病逝。皇太子奕詝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咸丰元年。十二月,洪秀全于广西金田起义。

  道光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和嘉庆爱情的结晶,但这棵爱情树上并不是只结了一个果,道光还有个哥哥,只可惜这个哥哥死的早,没福气,所以道光就顺利地从次子上升到嫡长子的位置,并且还多了一个职位,太子。道光虽然比较好命,但他的老妈却是个薄命的女人,没有福气享到儿子的福。她嘉庆元年被册封为皇后,第二年就一命呜呼了。

  道光当皇帝没多久,皇帝的宝座还不知道暖热没有,“鸦片战争”就爆发了。但也不是因为他清政府才开始一步步地走加速下坡路的,清朝的衰落是几代皇帝共同造成的恶性循环,只是道光恰好碰到了导火索。

  都说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其实这定数就操纵在自己手中。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其实是英国议会通过投票产生的结果,支持战争的一方仅获得九票的优势。所以历史没有偶然性,事件发生都会有一个导火索。根本原因就是清政府软弱无能的结果。

  道光时期的清朝,正像一块肥美的小羊羔肉,外国列强都虎视眈眈。道光时的清朝,积贫积弱,鸦片泛滥,官员们萎靡不振,苟且偷安,州县勒索陋规已到立法都不能禁止的地步,武备不兴,经制兵战斗力削弱,英国等列强国正虎视眈眈,觊觎扩大中国市场。而作为一国之主的道光帝呢,连他也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举措。

  道光帝一生中经历最大的一桩事莫过于鸦片战争了,在针对外国向中国倾销鸦片的时候,他也做了一定的积极措施。道光帝在汹涌而至的外国鸦片面前采取了先王嘉庆一贯坚持禁止的政策。他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禁烟,后来又任林则徐为两广总督。当他得知虎门销烟的消息时,高兴得不得了。

  道光帝和他先祖一样,都犯了盲目自大的错误;在面对外国列强的船坚炮利时,他又表现得非常懦弱。英国刚开始发动侵略战争时,他以为不可怕,“天朝”可以速胜。但当英国舰船北犯,到达天津海口并向清政府提出割地赔款要求时,道光帝傻眼了、害怕了,立刻从主战的立场转变为主抚即妥协的立场。还把英国的强盗行为归罪于禁烟。

  道光帝是那种愿意蜗居于安全的一角的人。道光帝感觉自己国家的实力根本抵抗不了英国时,他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东与英国谈判,要求琦善上不失国体下不开边衅,意思是既不要给英国割地赔款,又不跟英国发生军事冲突。道光帝的可真够幼稚啊!这等于既不让闯进屋里的强盗抢走东西,又不必跟他搏斗。

  道光惟一的一个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投降派琦善对英方让步,私自允许将香港割让给英国。道光帝知道后,将琦善捉拿,并先后派杨芳、奕山对英作战。谁知,这两人也是菜鸟两只,最后也失败了。后来,清政府与英军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

  知错就改,懂得悬崖勒马都是好孩子,可道光帝这个孩子就是不知道吸取教训,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道光帝在鸦片战争中立场动摇,指挥失败,使中国蒙受耻辱,实在可悲。但他更为可悲的是在此事件之后他没反思,没有任何振兴王朝的举措。鸦片战争的失败,道光帝应该负主要的责任,可他却把全部责任都归罪于林则徐、邓廷桢等大臣身上。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极受道光皇帝的宠爱。有传说称,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奕詝继承大统,在自己的宫中摆下毒鱼宴,想把别的皇子毒死,为儿子继承帝位扫清障碍。奕詝比较忠厚,不忍心兄弟们被害就暗示他们不要吃鱼,让孝全的阴谋没能得逞。皇太后知道后大怒,赐孝全成立即自尽。

  有人说孝全成皇后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婆媳关系,才会被皇太后毒死的。虽说后宫佳丽三千,可是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却是个痴情的种,集所有关心疼爱于四阿哥奕詝的亲生母亲孝全成皇后。但没有城府又心高气高的孝全成皇后忽视了皇太后的威严,没处理好婆媳关系,最终被皇太后用药酒毒死。可怜的道光伤心欲绝,但却无能为力。

  道光帝在孝全成皇后死后,一直不敢调查孝全成皇后的死因,但无论如何,孝全成皇后一直处于皇帝的心中,是奕訢之母静妃所不能比及的。孝全成皇后被迫害致死那一年,奕詝才十岁,之后,道光把对皇后的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小阿哥身上。

  道光皇帝以节俭著称,甚至被认为是“史上最抠门皇帝”。在道光帝的影响下,临散朝时大臣们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穷或者交流节俭经验,比如哪儿可以买到便宜蔬菜,如何将一斤米煮出五斤饭。

  清朝漕运依赖运河,所以河督都很奢侈。道光年间,河督们宴请宾客时非常的奢侈浪费。他们为了烧一碗猪肉,都要杀五十多头猪,但只取背肉一脔,剩下的就全扔了。如果是吃一盘驼峰肉,就需要杀三四峰骆驼。

  清朝皇帝的女儿们有保姆管教。道光帝的大格格刚婚配的时候,格格宣召驸马符珍入宫同居,被保姆拦住,以致一年多时间大格格不能与驸马相见。大格格进宫拜见道光帝说明原委,道光帝气愤地说:“你可以自己做主嘛!”大格格得了父皇的这句圣旨,回到府中立即将保姆训斥一顿,遂自己做主随时召见驸马。日后夫妻俩感情非常好,先后生子女八人。

  道光有时也会有一些可爱的黑色段子。道光帝对于二十二岁的英国女王一直存在着一个困惑,那就是女王有没有婆家的事。道光帝从奕经的奏折中得知自己可以审问在浙东海战中抓获的英军俘虏后,立即发下一道谕旨,说: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处人?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道光帝年轻的时候智勇双全。嘉庆十八年夏天,嘉庆到承德避暑山庄的木兰围场去行围,道光帝旻宁,随着父亲去行围,但因为阴雨绵绵没有办法行围,旻宁就提前回到皇宫,在尚书房读书。一天,天理教的教众在皇宫太监的指引下,冲到养心殿的外面,在尚书房读书的旻宁把这事平息了,嘉庆特别高兴,封他这个皇次子旻宁为智亲王。

  道光帝是有名的葛朗台式的抠门,但他对孝和却一点儿也不抠门。道光他每顿饭只吃四个菜,其中两个赏给当日表现出色的大臣,一个赏赐给喜欢的嫔妃,自己就吃一个菜。道光裁减了从皇后到宫女所有人的月俸银子,却从没有对孝和有任何约束。可见什么都有特殊对待。

  道光的皇后佟佳氏是个勤俭持家的能手,知道道光节省就亲自领着嫔妃宫女刻苦练习针线功夫,为皇帝补衣,亲自裁剪制作日常穿的内外衣物。有一次道光帝向皇后抱怨内务府缝补要价过高,佟佳皇后为了省钱,就连自己的坐垫破了也不舍得换,只是要宫女们动手补缀,然后继续使用。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都有面试,而古代的公务员也是很流行的。道光皇帝会给考生出什么样的题面试呢?清道光十八年行策考试问的是粮食储备的问题,最后问的是在今天社会怎样才能“凶荒有备”。道光皇帝的历史题总是问得很真切。道光十五年还问及历史上的保甲制度,可谓五花八门,但是的确比较实用。

  道光八岁的时候跟着爷爷乾隆去打猎,乾隆让他的子孙们来比赛。道光跃跃欲试射中了两箭,乾隆大乐,抚摸着道光的头说:“你要是连中三箭,我就赏给你一件黄马褂穿。”道光再接再厉,还真射中了三箭。乾隆命侍臣立刻取黄马褂。侍臣找不到小的,仓促间只好给他一件大黄马褂。那时的道光还没黄马褂大,穿上后路都没法走,只好让侍卫抱着道光回去了。

  道光和他老爹嘉庆一样,是个重视“仁、孝”的观念的人,他自己自然是非常孝顺的。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道光的嫡母孝和皇太后博尔吉济特氏去世时,已经六十岁的道光甚是难过,每天只喝点稀粥,并且坚持给太后守灵,在圆明园慎德堂搭建守丧居住的苫帐。住进去才十几天,道光就在饥寒交迫中得了肺炎,死在守灵的帐篷里。

  穆彰阿知道道光帝省俭,便主动穿着打补丁的朝服上朝,以迎合道光的心意。朝臣们一点就通,也一个个地穿上破旧袍子上朝见皇帝,以至于京城里的旧货铺子把库存的破衣烂衫都卖了个好价钱。到了后来旧袍子货源紧缺,价钱涨到了新袍子的两三倍,有些穷官儿家应付不来了,只得自己动手,故意把新袍子弄脏弄破打上补丁。

  林则徐大力禁烟的同时,穆彰阿却在北京城里兴风作浪。林则徐进京时没有给他送礼,却得到了皇帝的欣赏,穆彰阿害怕林则徐危及自己的地位,就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与此同时,英国人不断地贿赂穆彰阿等人。在穆彰阿忙着为英国人奔走的时候,道光帝却命令林则徐封港,断绝与英国的贸易关系。这下某人的如意算盘不好打了。

  道光帝的养母、恭亲王奕訢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带着“康慈皇太后”的名分,离开了人世,去找她那个用情不专的丈夫嘉庆帝去了。博尔济吉特氏一共在人世间停留了四十四年,是个有怪异经历的女人。她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既没有生过皇帝,也没有做过皇后的“皇太后”。

  道光十八年,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得了高考状元,这个人就是曾国藩。因为本年会试的主考总裁即是穆彰阿,张榜当晚,曾国藩就去登门拜谢。穆彰阿首次与曾国藩相见,对曾国藩很有好感,觉得他举止端庄,具有朝廷大臣的范儿。有强权作靠山做什么事都不再是事了,有了这个靠山,再加上自己刻苦深造,曾国藩在翰林院是一帆风顺、步步高升。

  道光是个老实巴交,没有特殊怪癖的皇帝,唯一的不足就是孩子不多。一个皇帝,有好多女人但却没有孩子,这可愁坏了皇太后。古代没有不孕不育医院,后宫的女人只能祈求上天赐个孩子!

  道光皇帝对皇太后很孝顺,其实皇太后并不是他的亲妈,只比他大六岁,但是他的孝顺是很多皇帝对亲妈也没有的。道光皇帝极力禁大烟,他的皇后在后宫禁烟,但是唯一禁不了的就是皇太后。在她去世以后,道光以六十九岁高龄为她守灵,也因为通宵守灵,日夜不得休息,道光老人家扛不住了,终于一病不起,直至驾崩。

  作为九五之尊道光帝简朴得很过分、很抠门,甚至是作秀。道光穿的套裤,膝盖处破了,让人在上面补了一块圆绸,就是常说的打掌。一次,道光见一位大臣的裤子上有补缀痕迹,便问人家的裤子也要打掌吗。大臣说,裤子易做,但花钱多,所以也打补丁。他又问人家裤子打掌要多少钱。大臣说要三两银子。道光便说人家在宫外做东西便宜,他在宫内还要五两。

  关于道光帝生活简朴的逸闻很多。道光帝即位后,内府依例给他四十方砚,砚后镌有“道光御用”四字。道光帝认为太多,闲置可惜,便将它们分给了臣下。以前皇帝用笔须送紫毫中最硬的。笔管上刻有“天章”、“云汉”字样。道光帝觉得不合用,让户部尚书英协揆到坊间买一般常用的纯羊毫、兼毫两种。

  道光皇帝以提倡节俭出名——他自己经常穿着带补丁的袍子上朝,可他在卖官方面却“出手大方”。他在位三十年,年年有卖官的记录,仅卖地方官所得就有三千多万两白银,如果再加上卖京官所得,数目就更大了。

  龚自珍和寡妇绯闻案中的女主角是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男主角是一代文豪龚自珍。顾太清是贝勒奕绘的侧福晋。但婚后九年贝勒王奕绘就抛下了爱妻顾太清和一双儿女离开人世。后传顾太清与龚自珍有染。最后龚自珍郁郁地离开了京城,顾太清被逐出王府。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户部尚书布颜达赉的女儿,是道光做皇子的时候娶的第一个媳妇,这个媳妇和道光的关系很好,夫妻关系比较和睦,可惜,英年早逝,没有享福的命。不过跟了这么个吝啬鬼的皇帝,倒也不会享什么福,只是死后倒被封了不少光荣称号,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是道光的第二任皇后。这个老婆虽然聪明伶俐,可是家世不行,没什么背景,被别的老婆欺负也在常理之中。不过她比较知书达理,不和别的媳妇一般见识,得到了道光的敬重,后来被升为皇后。不过皇后宝座没暖热,没福气的佟佳氏就撒手人寰了。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清朝苏州驻防将军颐龄之女,满洲镶黄旗人。由于道光的子嗣并不多,为了充盈后宫,孝和睿皇太后可谓是费尽苦心,甚至把自己的亲侄女都给嫁给了道光。

  恭亲王奕訢的老妈是道光的静妃。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郎阿女,刚嫁给道光时是静贵人。后来得到了道光的宠爱,她似乎是道光所有媳妇中与道光感情最好的一个,后来被提成静皇贵妃。孝全皇后死后,咸丰才十岁,静妃就代母亲之职抚育咸丰。由于她对咸丰比较疼爱,咸丰登基后,没有忘记那份恩情,称她为皇太妃。

  因为静妃曾在道光生母去世后抚育过道光,所以道光和奕訢自小在一起生活学习,小哥俩感情还是比较好的。文宗即位后按照宣宗遗照封奕訢为恭亲王。他在道光有生之年并没有表现得特别突出,而是在光绪年间不断实现自己政治上的抱负:任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皇帝按照立长规矩,最先立的太子是奕訢。其按照立储家法,将名字写上黄绫,可是被一个内监看到“末笔甚长”,于是“其事稍闻于外”。传言被道光听到,道光认为奕訢暗自揣摩圣意,明显不够成熟稳重,难以担当大任,故“知而恶之”,将奕詝立为太子。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皇帝立奕詝为太子,将名字写上黄绫密藏了起来。而奕訢天姿颖异越来越招人疼爱,道光有些后悔不该立了奕詝为太子。道光将死时,命太监传六阿哥进宫。奕詝恰好来请安,便赶快跑到床前察看动静。道光见奕訢没来奕詝来了,不觉失望,微微叹息。待奕訢赶到,他已咽了气。

  传言,咸丰的母亲与另一位妃子几乎同时怀孕,但咸丰的母亲稍晚。皇室的皇子们,一般都是谁先出生谁就有可能继承皇位。咸丰生母十分聪明,询问太医有什么办法可以早产。太医说办法倒有,可是恐怕对孩子的寿命有影响。咸丰的母亲一定要试试,于是太医听从了吩咐,采用保胎速生药,果然咸丰的母亲因此而早产。

  魏源其实是个胸有大志的人,并且为人能屈能伸。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国政治梦想,他成了两江总督裕谦的幕僚,走在抗英斗争的最前线,并且不顾自己安危的在前线担任审讯战争俘虏的任务,后来他见到清政府懦弱无能,便心灰意冷,气愤地离开了军营,从此开始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著书立说生涯。

  魏源是个爱瞎琢磨的人,其总结了资本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种种行为,以及他们为什么比中国先进等问题,破天荒地提出了具有时下特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且依靠这句话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僚阶级中迅速蹿红,让自己的思想有了传播的空气。

  魏源是何许人也?1794年,魏源出生在湖南邵阳。七岁就上了私塾读书。十岁那年,由于天灾导致家境衰落,魏源从此从逍遥镇落到了马蜂窝里,过上了上顿不接下顿的贫苦生活。他从小爱好读书,对历史更是喜欢得不得了,他可以不吃饭但不可以不看历史书,没事时喜欢自己琢磨历史道理。

  1822年,魏源去北京参加了科考,考上了举人。第二年依靠学历找了个不错的工作,在直隶提督杨芳家当家庭教师,这个工作比较清闲,所以他有闲暇的时间做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东西,为他以后写书提供了素材,可谓是一举两得。

  1829年,魏源在北京出钱买了个在内阁中掌写机密文书的官职。这庙虽小里面东西可不少,魏源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疯狂地阅读史馆秘阁所藏的官书和士大夫的私人著作。

  1831年,魏源的老爸死了,魏源回家奔丧。回家后一天不工作就一天没有饭吃,魏源觉得自己得找个兼职,既不妨碍奔丧又不会让自己饿坏了肚子,于是他去协助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筹划漕运、盐政、水利等改革,这样一来吃住全包,他可以衣食无忧地暂时定居南京了。

  1840年,英国那群洋鬼子故意挑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魏源作为一个具有浓烈爱国情怀的中国人,怎会躲在自己的小庙里安心避世?他毅然地参加了抗击英军的志愿军。同年十月,当他听到英国炮兵上尉安突德在浙江定海附近测绘地图时被当地群众抓获的消息后,立即赶往宁波知府衙门审讯战俘。

  1841年8月,魏源听说被道光帝发配伊犁充军的林则徐路过镇江,便立即赶去迎接。好朋友相见,那是格外的亲热。林则徐把他在广州编辑的《四洲志》交给魏源说:“你要广泛收集资料,编写《海国图志》,以便找到那群南蛮子的死穴。”魏源答应道:“少穆兄(林则徐字少穆),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魏源对清军的腐败落后感触很深,曾在一本书中说“清军老弱太多、虚额太多和薪饷太低,拿这些破铜烂铁来对付武器精良的洋鬼子,你们就痴人说梦吧”的同时,对清政府关于加强军队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魏源对时局分析得很透彻。魏源对于边疆问题也谈了自己的看法:“那个沙俄的人嘴老长了,自己国土那么大,还来欺负我们大清国,他们要那么多地干吗啊,为人做事也不能那么贪得无厌吧。”他还向皇帝进言,“皇上啊,现在咱们大清国内忧外患,咱不仅得小心海上的洋鬼子,还得小心后院被人放火啊。”

  魏源对于外国人签合同的事情有深刻的认识。魏源对一朋友说:“那些洋鬼子说话没一个可以信的,签个一纸合同就以为可以万事大吉,想得美,咱大清国要想发展就得真正的强硬起来,坚强起来,强练兵,抓发展。弱国无外交,外国人就是觉得我们好欺负,所以才会变本加厉的。”朋友听了这话觉得甚是有理,却只有点头的份。

  1844年,五十多岁的魏源才考上大学,后来被分配到江苏当了个县长。1846年,魏源的老妈也去世了,这真是命运的捉弄,魏源又得辞职回家。回家后没事做的他只好继续整自己的《圣武记》和《海国图志》,郁闷了就出去散散心。之后他跑遍了东南各省,又去香港、澳门溜达了一圈。

  1853年,在太平军影响下的高邮农民也起义响应。魏源率县吏捕杀起义农民领袖,与农民起义军对抗。不久,就有人在背后打魏源小报告,之后清廷竟将魏源停职!

  林则徐小时候家境贫寒,老爹以卖柴为生。有一天,一富人见他长得气宇非凡,就与他交谈。这富人见他聪明异常,认为他将来必定会有成就。就和林则徐老爹商量,让林则徐和自己的几个儿子伴读。这时林则徐才十二岁。

  林则徐年少时和某位同学游玩,看到一位老妇人掉了一百文钱,就和那位同学一起拾起,但那位同学却偷偷藏起了一文钱,林则徐看到了很不高兴。出任两江总督时,那位同学想托林则徐求得官职,过了很久也没有结果。他托人问林则徐,林则徐便对那人说小时候心术不正,长大了也不能为民做主。

  林则徐二十岁时中了举人,在记载室打工,他所削的简牍被福建总督张师诚赏识,因而被招做了幕僚。林则徐每次都亲自书写信函札记,还圈点批答写作优秀的人。有人问他这样是否繁琐,林则徐回答说“我可以了解一些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速度,进度也提高了,不是一石两鸟,为何不可?”

  林则徐进京时路过潞河,问别人漕船到了多少。有人认为这不是应试者该着急的事,对此林则徐感叹说:“做事要认真,多了解点东西总比不知道好,又不会费死你几个脑细胞,怕什么,你脑子空间肯定够记这些东西。”

  有一次,林则徐与龚自珍同座谈话。有人说那些善于辩驳的人很多都是狡猾的狐狸,林则徐笑着说:“你怎知道奸人容易辨认?奸人能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能忍别人不能忍的事。如秦桧自信有策略耸动天下,无所顾忌,自信而坚持,这才是奸人。”说完,众人都表示赞同,龚自珍也很佩服他。

  林则徐性格急躁,容易发脾气。在苏州任职时,他亲自书写一匾额悬挂在厅堂之上,上面写着“制一怒字”。林则徐解释道:“我这人就这臭脾气自己管不住自己,就让这匾时刻提醒吧!”以前宋朝的贤士吕本中教导官吏们说“为官应该先戒除暴怒的脾气”,林则徐就是这样做的,效果似乎不错。

  河工一向都是国家财务支出的一个大项。道光十一年,林则徐出任东河总督,向朝廷奏报说秸料是河工的第一大麻烦,它们垛垛相连,如果不抽选拆开看看,不能知道其中底细。所以他把将南北十五厅各垛一一进行查看,得到的结果让人吃惊。对此人们说河工大臣从来没有这样精心核算的人。

  林则徐在苏州任职时,有个叫续立人的同志很受他信任。有人嫉妒续立人,便贴了一对联在他家门上:“尊姓本来貂不足,大名倒转豕而啼。”续立人很气愤,告诉林则徐,请求追查。林则徐笑着劝慰他说:“苏州有很多同志,没有谁的姓名得以流传,要是你对这副对子大加追查,后人一定会知道,又不是风雅的美谈,别那么小气嘛!”

  林则徐任职楚地时,连天大旱,百姓都快饿死了。林则徐倡议拿出官员的工资来买点米粮,各位官僚都不同意。某日林则徐设坛求雨,各位官员应邀到来。在烈日下暴晒了三柱香时间,各位官员都很难受。等到喝茶时,官员们都吐了一地荤腥之物,只有林则徐吐了粗粮淡饭。官员们害怕被告状,都纷纷捐钱买粮。

  左宗棠年轻的时候虽然贫寒但是很有才,林则徐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介绍信给胡林翼。路过湖南时,林则徐去拜访左宗棠。左宗棠上林则徐官船的时候落水了,衣服湿了,于是对林则徐说:“古人对待贤士都行三熏三沐之礼,我三沐之礼已经行过,三熏之礼还没呢。”林则徐笑着说:“快快换衣,小心感冒。”

  林则徐平时做事情很是用心周密,公案都要亲自批阅。他有四册记录人名的本子,题名叫《千古江山》:凡是姓氏的第一笔是撇的人都记入千字的那一本,凡是姓氏的第一笔是横的人都记入古字的那一本,凡是姓氏的第一笔是点的人都记入江字的那一本,凡是姓氏的第一笔是竖的人都记入山字的那一本。

  道光十九年林则徐抵达广州,开始禁烟。他严厉斥责当地商人,使商人们都很敬服。他命令洋人上缴鸦片并悉心开导他们,还查处违法官吏,如果不把鸦片完全上缴,就不开市进行贸易。林则徐派人暗中查探藏匿鸦片的地方,洋人无处可藏,最后上缴了两百多万斤鸦片。

  林则徐一生做过很多官,每在一处就职都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而他一生的功过大部分都因为处理毒品这件事。林则徐到达广东后严厉查处鸦片,使得洋人、商贩、吸毒的人迅速上缴了鸦片。

  林则徐奉旨在广东断绝与英国的交易,并且严防英国人暗中藏匿鸦片。他细心观察各国情况,发现英国法国不会轻易派兵前来,而俄罗斯等国又与英国有矛盾,彼此各自提防。所以他全力查办收缴鸦片,购置武器,悬赏围追洋人,使得洋人只能乘船跑到了浙江。

  林则徐通过禁烟看到洋人对中国的侵害不是一时就可以改善的,而中国强大的根本还是农田水利。所以他被贬到伊犁后就开始大兴水利,推广农业,认为这或许是救国的一条途径。

  林则徐在去伊犁的时候,因为熟悉水利,王鼎便让他督办河工的事情。林则徐排除了各种困难终于使得大坝合拢。后来圣旨到了,还让林则徐前往伊犁,王鼎知道后很害怕,而林则徐却很淡然。林则徐到了伊犁偏远的地方,在那里为老百姓开挖河湖,兴修水利,一直到现在都还被当地老百姓所称颂。

  林则徐在西域的时候,南中的士绅百姓主动募集资金想要为林则徐赎罪,很快就筹集了几万两银子。林则徐听说后,写信婉言谢绝了,最终这件事并没有实行,但没过多久,林则徐就被赦免了,还升了官职。

  张亮基原来跟随王鼎治理河工事务时,正巧林则徐因为贬官也在那里治理河务,林则徐非常器重他。当时张亮基拒绝了士兵赠送的三千两金子,林则徐发现了,记下来却没有告诉别人。当张亮基做永昌太守时,林则徐在西域被赦免归还,张亮基就在路途上拜见他。林则徐很高兴,让他看了关于拒绝赠金的记载。

  林则徐出任云贵总督时,曾上一奏折议论治理回族的事情,中间有一句是:“只分优秀的和昏庸的,而不分回族和汉族,如果是优秀的,即便是回族也会力保,如果是昏庸的,即便是汉族也必将惩罚。如果做大臣的都公正执法,那么边疆的隐患就能永远消除,也不用劳师动众的,使皇上整日担忧了。”

  林则徐因为虎门销烟被贬,后来被赦免并担任陕甘总督。路过西安时,他看到一别墅,临水面山,想在这里养老。县令开始不同意,后来知道林则徐是陕甘总督,就去拜见,林则徐却不见他。一名士题了一副对联挂在他门上,曰:“鸣鹤在阴其子和;飞鸿遵渚我公归。”林则徐看罢,高兴地去见县令了。

  家荔裳侍郎曾对别人说:“林则徐办事总是替别人着想,让人对他感激涕零,这可以作为用人的办法。”林则徐从知府做到总督,凡是他办的案件都留有副本,一共二十六篓,光目录就有四大箱,专门有两个仆人管理。林则徐明察秋毫,遇到事情就询问别人,以诚心对待别人,所以别人都乐意向他诉说。

  广东贼寇四起,林则徐被赦免后就星夜兼程赶去平乱。当时他有病在身,他的儿子劝他休息,他却说冰天雪地都可以克服,这点疲劳算得了什么。为此他还题了一副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敢因患难避趋之。”贼寇害怕林则徐威名,本来想解散,林则徐却因劳累病死了,如此贼寇的气焰反而更嚣张了。

  林则徐被赦免担任云贵总督,却在家中生了病,后来奉命征讨贼寇,却死在了路上。为此,咸丰帝赐了一副挽联:“答君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军国;殚臣力,崎岖险阻,六千里出师未捷,骑箕化去,空教泪洒英雄。”天下臣民读了,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

  有人说林则徐是被人下毒杀死的,却不知道用的什么办法。有人说凶手是把毒药涂在了车轿扶手上,因为天气热,气味进入林则徐口鼻之中,所以后来什么痕迹都查不到。可见,下毒人很高明。

  道光十五年,邓廷桢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从安徽进京。当时和他一起做官的同乡有二十多人。邓廷桢被任命后,没明说要进京,只是和同乡们谈笑宴饮。晚上回到寓馆,他就和同乡们聊些趣事,谈论文史,辩驳训诂,很是惬意。将要走时,同乡为他画了一幅《宣南夜话图》。一连做客十几天,不是气定神闲的人是做不到的。

  有人认为西洋才是中国的忧患,就有人去请教邓廷桢他的看法。邓廷桢说:“这很简单嘛,最终成为中国隐患的,是俄罗斯!只是我老了,你们应该可以看到吧。”然而当时俄罗斯和中国不交往几十年了,所以众人都感到很迷惑。

  道光年间,琦善蒙祖上的福荫做了刑部的官员。当时他还不到弱冠之年,所以常被汉族的老一辈官吏欺辱。琦善心里很窝火,就花了三百两金子请了一位有才能的官吏辅导自己,之后两年他就学完了那人的技能。二十五岁琦善被提拔为京堂,二十七岁做了豫臬,后连续弹劾了两任巡抚,三十岁就做了山东巡抚。

  与太平军战斗时,琦善领兵,人们都不知道他的才能,即使有知道的也说琦善是善于用兵的人。琦善事先布局,安排士兵火箭,然后让军队假装战败,最后合围了敌人。有一次他棍打了一个比试胜利的人,后来却委以其大任,原来他见那人年少气盛,故意要挫一下对方的锐气。

  道光十二年,陶澍主持两淮盐政,惩治了奸恶的盐商,处罚了贪污的官吏,使那些每年因此获利的人对他恨之入骨。他们逗耍纸牌,在纸牌上画上桃树,另外还画上一个砍伐桃树的人,可见他们对陶澍的憎恨。陶澍听说了这些就对别人说:“奸商污吏的行为令人发指,身为大臣,就要摒除奸恶尽心报国。”

  陶澍喜欢议论时事人物,唯恐说得不详细,即使在朝堂之上也是如此。有一次他在朝堂上奏对,让道光帝很是怀疑,幸亏孙文靖力保他,他才得到了大用。陶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懂得知人善任。

  陶澍在六十岁时任两江总督。有一次他看到一副对联时很是赞赏,这副对联写道:“八州都督,五柳先生,经济文章历代心传家学远;六秩初周,一阳来复,富贵寿考百年身受国恩长。”可见陶澍不仅文才卓著,还忧国忧民,时刻想着报答国恩。

  穆彰阿在道光年间主持军国大事。这年罗衍,张芾,何桂清同时登第,都未到弱冠之年。张、何二人很快依附穆彰阿,只有罗衍不与他同流合污。初试时三人都得差,别人让罗衍去拜见穆彰阿,罗衍不听。次日圣旨下,说罗衍太年轻,不能胜任官职,而张、何二人皆小于罗衍却得官职。穆彰阿专权恣肆,由此可知。

  道光末年,五口通商之事穆彰阿一人把持。林则徐虎门禁烟后被贬,王鼎力荐林则徐,向道光帝面奏反对与英国议和,力保林则徐可用,道光不听。王鼎怀着极度悲愤的心情,悬梁自缢,以身殉国,留下遗折劾穆彰阿误国。穆彰阿听说后很恐惧,就找人重金买通王鼎儿子王伉并威胁他,偷偷更换了王鼎的遗折。

  穆彰阿有一天向戴熙索要一幅画,戴熙就临摹了一幅水墨山水画给他。穆彰阿大怒,因为水墨画没有颜色。他对别人说:“戴熙为伶人作画尚且设色,难道认为我还不如伶人吗?”之后竟然向皇帝进谗言斥责戴熙行为不检。戴熙因此从侍郎别降为三品京堂候补。后来戴熙殉难,有人请求建祠堂,都不被批准。

  据说穆彰阿当权的时候面子很大。穆彰阿有一门生进京拜见他,想求一封书信到外省办事。穆彰阿把那书生的折扇要了过来,另书写了一把折扇给他,让他去见某巡抚。书生持扇去见某中丞,说是穆彰阿让他来。这位中丞见其手持中堂的折扇,认为他一定是中堂的亲信,大惊,赶快招集官员,筹措万金相赠。

  道光帝也是一个悲催、倒霉的皇帝。道光帝在位期间正值清朝衰落,他为挽救清朝颓势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道光帝即位初期做的第一桩大事就是平定张格尔叛乱。道光六年六月,乾隆年间处死的大和卓波罗尼敦的孙子张格尔煽动少数民族叛乱,企图复辟和卓家族统治。道光皇帝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清军三万余人以扬威、杨遇春、武阿隆、杨芳为统帅入疆平叛,终于击败张格尔,并于年末诱执张格尔,押赴北京,道光下令将其寸磔喂狗。

  道光帝也干过一些不盲目“封闭”的事情。乾隆中叶,乾隆帝害怕开矿会引起闹事,采取了封矿政策。道光帝上台后,打破了他爷爷乾隆中叶以来的封矿政策,允许矿藏开采。道光朝后期,道光帝提出任由老百姓自由开采政策,对开发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了积极作用。

  道光帝与他老爹嘉庆帝一样都算是因循守旧的帝王,但道光帝毕竟比嘉庆帝多点改革精神。《康熙字典》里那些爱巴结奉迎者说无一错误,直到乾隆朝王锡侯在《字贯》指出一部分,但惨遭文字狱。嘉庆一朝都是维护包庇。但道光帝就冲破传统观念,让王引之作《字典考证》20卷,纠正它的错误。虽然是一点小小的改革,但也是一种进步了。

  道光三十年,穿的破破烂烂的道光皇帝总算走完了他的一生,终年六十九岁。正当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之际,道光帝撒手不管西去了。刚刚和英国人签订完丧权辱国的条约,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又开始了。或许是因为道光帝的心脏已经承受不了更多的打击了。此时他就索性的把眼一闭,剩下的让子孙们摆弄去吧!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