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有才的风流天子——清高宗乾隆帝时期轶事

发表于 2019-2-27 15: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康熙五十年(1711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出生,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

  雍正元年(1723年),弘历被密立为太子,雍正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历即位。

  乾隆十七年(1752年),设盛京总管内务府大臣,以盛京将军兼管。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继续扫除大小和卓木叛域,大小和卓木被杀,天山南北路平定,平回之役结束。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路。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闰三月,命刘统勋等为《四库全书》总裁。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正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缮写完成。建盛京文溯阁。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御勤政殿,召皇子、皇孙、王大臣等,宣示立皇十五子颙琰为太子,明年为嗣皇帝元年。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驾崩,享年八十九岁。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据说,康熙在位的时候,胤禛和一位陈姓官员关系特别要好,两家在同年同月同日有了孩子,胤禛听后十分高兴,派人把陈家的孩子抱过来,一齐道贺。可是等到陈家人把孩子抱回去的时候傻了眼,这个抱回来的孩子已经被掉包了,居然由男孩变成了女孩。陈家敢怒不敢言,毕竟皇帝手里还握着自己的小命。陈家的男孩正是后来的乾隆。

  乾隆能当上皇帝也不是随便定的,乾隆从小就非常聪明,而且又很勤奋,在康熙面前给他的老爹雍正赚足了面子。乾隆六岁的时候,就能背诵《三字经》,爷爷康熙称赞他是神童,十分喜欢。有一次,乾隆陪同爷爷到避暑山庄避暑,康熙一时兴起,让乾隆背诵他读过的诗书。乾隆倒背如流,而当时乾隆只有十一岁。

  乾隆是雍正帝的第四个儿子,其爷爷玄烨在去世前就预言他有能力成为接班人。弘历自小就聪明。他的诗作达四万多首,虽然大部分不咋地。他写诗时,会用珠笔起草,让内监交予文学造诣的军机大臣看。诗中若有典故,弘历便要他们注出。诸大臣往往要回去遍查典籍,有时几天才能找到出处。

  乾隆很小就很聪明,从小读诗,熟悉事理,即位后,实行宽严相济的治国之道。他吸收了他爷爷和他爹时期治国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他爷爷以宽大治国,导致官民不畏法,诸事废弛;他爹则从严治理,却政气繁苛,民受苦累。乾隆帝刚柔相济的为政之道,稳定了民心和社会秩序,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老爹雍正的突然驾崩,遗留给了乾隆很多棘手的事情。雍正驾崩后,遗留给乾隆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西南和西北的民族问题。对于西南与西北问题,乾隆采取了一战一和的对策,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年轻的乾隆完成了先帝未竟之业,初次显现出了他治理庞大清王朝的杰出才能。

  乾隆在即位之初实行宽柔政策,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国家之本在于农业。他减免租税,提倡开垦荒地,注重农业耕种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设施,关心老百姓疾苦,推行“摊丁入亩”的土地政策等。到乾隆中叶,商业和城镇发展十分兴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资本主义到最后也没有发展起来。

  老爹雍正在位时最受人非议的就是骨肉相残,乾隆即位后就开始处理这个历史遗案。乾隆即位后,为了缓和雍正朝造成的政治紧张气氛,体现出自己的人情味,开始着手处理一些骨肉相残的遗案。乾隆首先对自己的叔叔伯伯们该平反的平反、该释放的释放、该追谥的追谥,并且还对其后裔做了妥善的安排。

  乾隆即位后大赦天下,结果又造成了贪官污吏横行。由于乾隆帝大赦天下,把雍正年间因贪赃被革职的官吏们一齐复职,对贪污案不予追究,放松对官吏的考绩,结果一些屡教不改的贪官们又开始贪污起来。乾隆发现后,又开始严肃处理侵贪案件,将性质严重,核实无误的贪污犯即行正法。

  乾隆帝对贪官的惩办非常严厉,有些案件都惩办的过头了。乾隆二年(1737年),山西学政喀尔钦在布政使萨哈谅的支持下贿卖文武生员一案被揭露。乾隆知道后非常震惊,认为这帮家伙简直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明明知道自己痛恨贪官,还敢如此猖狂。于是,就降旨让喀尔钦立刻脑袋搬家,萨哈谅斩监侯。

  乾隆惩处贪官污吏时非常雷厉风行,不但对地方上的官员毫不心慈手软,而且对朝廷中受贿贪污的高级官员也是从重惩处。虽然说官员终身制是封建社会很常见的风气。而在乾隆帝那里,就不好说了。由于他对贪官的苛刻,他属下的高官显宦被降职或者升迁,是谁也不能保证的。那就要看乾隆他老人家高兴不高兴了。

  乾隆帝很重视吏治,尤其是重视官吏的选拔。乾隆帝强调官吏一定要年富力强才行,他对年老者比较有偏见。他强调五十五岁以上的官吏一定要详细甄别,六十五岁以上的官员一定要带领引见,能否胜任一定要由他亲自来当面试主考官,只有通过自己这一关才行。他还将不称职的官吏分为八类: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疲软无力、不谨、贪、酷。

  朋党之祸也是历朝皇帝所头疼的大问题,乾隆年间也不例外。要想彻底改革吏治,光杀贪官还是不够的,必须要诛其朋党。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关系网中,网络越大、越结实,捕获的猎物就越多。皇帝要想惩治贪官,必须先搞清楚贪官后面的靠山有多大。否则贪官没有扳倒,反倒捅了个马蜂窝。

  身为帝王之尊,他的宝座永远是最吸引人“犯罪”的罪魁祸首。乾隆即位,允禄与康熙帝第十七子允礼同被雍正遗命授为辅政大臣。乾隆三年,允礼死了,允禄的地位在宗室王公中更是鹤立鸡群,于是就有许多宗室王公来讨好他。尽管允禄私下里常做一些收买人心的勾当,可乾隆总是不以为然。结果,允禄的羽翼日益丰满。

  一些和允禄一样“不守本分”的人聚集在允禄周围,渐渐对乾隆的皇权构成了威胁。乾隆觉察后,先给允禄罗织罪名,然后罢免他的职务,他身边的小喽啰们也被革职。

  允禄是一个古乐专家。允禄的不安分引起了乾隆的警觉,终于被撤职。允禄自此受到打击,再也不敢过问政治了。后来,他就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数学、乐律上,成了古乐专家。其他宗室王公也多以书画诗赋自娱自乐了。

  乾隆是一个很能沉住气的领导者。早在乾隆还是皇子时,鄂尔泰和张廷玉是上书房总师傅,有训诲之劳。所以,乾隆明知道这两个人对自己有二心,私底下植党营私,却装作自己不知内情。因为他知道自己刚刚登基,要稳定大局,还少不得他们的支持,因此情面不能马上撕破,所以表面还是对二老臣很优待。可他心里却说:两个老家伙,咱们走着瞧吧!

  雍正驾崩的时候,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被命为辅政一把手。为了拉拢这两个人,乾隆刚即位,就下令两人今后配享皇室待遇。对于清朝官员来说,配享皇室待遇可谓是臣子至高无上的荣誉。但后来乾隆翅膀硬了屡次羞辱张廷玉。不过,八十四岁的张廷玉死后,乾隆还是让老张进了太庙。

  乾隆是一个有抱负、有野心的皇帝。乾隆作为一国之主,简直是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但是他是个懂得居安思危的人,他并不满足现状。他在整顿吏治、巩固皇权的同时,在发展经济和“养民”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与贡献。

  乾隆帝是一个好色之徒,他总见一个爱一个,皇后也拿他没办法。皇后是一大臣的妹妹,该大臣的妻子是国戚,有一次进宫看望皇后,在出宫的路上被乾隆逼进某屋蹂躏。后来两人私通并产有一子,据说孩子就是后来受宠的福康安。

  据说乾隆逼死第一个皇后,又害得第二个皇后死于冷宫。乾隆的第二个皇后非常美丽而且讨人喜欢。有一次,她陪同乾隆南巡,当地的官员为乾隆献上了绝世美女,以至于乾隆乐得合不拢嘴。皇后知道皇帝在外面荒淫无度后一气之下把头上的青丝全部剪了,乾隆回来见后十分生气,就把皇后打进了冷宫。

  传说,乾隆还有个妃子叫香妃,身体会散发出奇异的香味,能引来蝴蝶随之翩翩起舞。香妃是新疆回部的公主,部落首领为了讨好乾隆,避免战争,把她献给了乾隆。乾隆见了香妃甚是喜欢。为了讨好她,乾隆特意在宫中给她造了一个具有西域风格的宫殿,里面设有礼堂等,想以此来打动香妃,但香妃始终不为所动。

  据说香妃来到皇宫后一直守身如玉,不愿意伺候乾隆。后来这件事被皇太后知道了。皇太后趁着皇上和王公大臣们到天坛去祭天时,命人将香妃带到慈宁宫,问香妃为什么不伺候皇上,还想不想伺候皇上。香妃表示自己宁死不屈。皇太后听了十分生气,就派人赐她一条白绫让她自杀了。乾隆得到消息后,急忙飞马赶到慈宁宫,但是香妃已死。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不仅长相极为俊美,武艺更是高超,是当时少有的文武全才。和珅会藏语、英语。乾隆年间班禅与满清建交,主要的同声传译者便是他。马戛尔尼访华,亦是他用英语对答如流。巅峰时期的和珅身为《四库全书》总裁官,纪晓岚只是他手底下众多编纂官中的一个。

  世界上最富的富豪在中国!据说,乾隆死后,大贪官和珅被抄家后,查出家产折合白银八亿多两,这才是真的富可敌国。

  曹赐宝在乾隆时期担任司法局的文员,花了很大功夫才收集到和珅逾越规制的房屋日用细节,之后他将收集到的细节写成奏章打算揭发和珅。只是这位可怜的文员不分敌友,在商议的时候竟找上了吴省钦这个和和珅有着师徒之谊的敌人。吴省钦自然立马把信传给和珅。结果乾隆帝派人调查时竟是查无实据。曹锡宝被乾隆帝狠骂了一顿。

  曹锡宝十分痛恨和珅,于是他就以弹劾和珅亲信刘全的方法,希望乾隆能够明断。谁知,乾隆却一力维护。和珅得到风声后赶紧销赃匿迹,所以到刘全家搜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搜到。结果,曹锡宝被乾隆以诬陷的罪名,革职留任。自此,曹锡宝一直没有翻过身来,郁郁而终。

  据说,和珅特会巴结人、讨好人,尤其是在乾隆帝面前。和珅在乾隆身边,体贴侍奉,照顾周到。和珅为了讨好皇帝,别看他贵为大学士、军机大臣,但每当皇帝咳嗽吐痰的时候,他就马上端个痰盂去接。因此,乾隆对他的宠信是有增无减,和珅的官职也扶摇直上。正是因为和珅对乾隆细心的侍奉,有人就戏称他“和公公”。

  和珅富可敌国,皇家有的他基本上都有,皇家没有的说不定他那里就有。相传,和珅遇到大臣孙士毅出使越南回来,就上前搭话问人家手里拿的是什么。孙说是一枚鼻烟壶。和珅见此物非同一般,非常精美,就随口索要。孙不给他,说要进献给皇帝。过了几天,和珅拿出来一个和孙前天进奉的一模一样的鼻烟壶来显摆。孙以为是皇帝赏赐,一打听,竟然不是。

  乾隆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措施和计划。在政治上他整顿吏治,任人唯贤,优待有用之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时的有才之人;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军事上操练军队,派兵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促进了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乾隆和爷爷康熙、老爹雍正一样,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要求北方人向南方人学习耕种技术。以前贵州遍地桑树,但不养蚕纺织,于是他派人向当地的养蚕能手学习经验,传授技术。他还让地方官注意植树造林,鼓励开荒,扩大种植面积。

  乾隆还十分关心水利设施的建设。他在为帝期间,兴修了许多比较有名的水利工程。这些新修的水利工程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南北方交通运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南北方经济的联系。此外,他还监督修建了江苏宝山至金山二百四十二里长的块石篓塘和浙江金山至杭县五百里海塘。

  乾隆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商业发展政策。他规定商人到欠丰收的地方销售粮食,可以免税,允许百姓贩运少量食盐。由于生产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从乾隆二十八年开始逐年提高。

  乾隆还十分关心百姓疾苦,他曾数次下江南,体察民情。他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执政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据统计乾隆时期减免正额赋银两亿两,加上灾年减免的一亿多两,共计三亿两以上。

  乾隆十五年,藏王阴谋叛乱被驻藏大臣设计杀死,他的余党攻击杀害驻藏官员。班第达受达赖喇嘛委托代理藏务。班第达抓捕逆党,平息了叛乱。乾隆命策楞率八千兵入藏,后制订《西藏善后章程》,确立了达赖喇嘛为政教合一的代表和驻藏大臣共治西藏的体制。

  乾隆十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病逝,准格尔的领袖和牧民纷纷归附清朝,准噶尔部强臣在内讧中崛起,但最终失败,只好归附清朝。准格尔首领昏庸无能、不得人心,对此清朝采取分散势力的政策,封阿睦尔撒纳等人分别为四部汗,释放南疆伊斯兰教领袖大、小和卓。

  乾隆在位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为祖国的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小和卓木兵败后投奔大和卓木同清朝对抗,清军在南疆的支持下,打败了起义军,大、小和卓逃跑了。清军派人与说服当地部族,巴达克山部族首领杀掉了大、小和卓,把尸首送交清朝。后清朝攻取了新疆地区,天山南北从此完全归入清朝。

  明末,土尔扈特部离开他们家乡来到俄国。乾隆年间,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汗率领十六万子民踏上东归路程。他们越过千山万水,经过重重困难到达伊犁。土尔扈特部的东归是乾隆时期满蒙同盟的壮丽篇章,是康乾盛世的一大盛事。

  乾隆中期,大金川土司再次起义,不断侵掠其他地区。从乾隆三十一年起,乾隆三次派兵,花费七千万两白银才最终镇压下大小金川。此后清朝在这一地区废除原来的旧制,巩固和发展了西南地区自雍正以来的成果,加强了边疆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乾隆的文化素养很高。在他统治期间,各种修订书籍达一百余种,完成了顺治朝开始编撰的《明史》和康熙下令开始编写的《大清一统志》,除了这些著作外,还编写了《清文鉴》、《唐宋诗醇》、《大清一统志》、《授时统考》等重要文献。

  关于乾隆下江南的目的大家众说纷纭,流行比较广泛的有下面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乾隆是为了探访民情。其二是为了加强清朝政权与江南地主士绅的联系。乾隆利用下江南加强了与江南地主士绅的联系,以巩固统治。其三是为寻找自己的亲生妈妈。

  虽然皇帝们是为了国家才多次南巡,可是到了乾隆时期,下江南游乐的目的大大增加。康熙帝六次南巡轻车简从,每处花费,不过一二万金。而乾隆帝则是前呼后拥,皇亲国戚文武官员相随。沿途为了迎接皇帝官员们需要修建许多行宫,为搬运所需物品需要上千匹牲口。真是劳民伤财。

  乾隆是个非常爱权的皇帝,就是退位了,也不愿权力尽失。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在圆明园勤政殿,弘历当众开启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黑匣子,宣布自己的接班人:以明年为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举行传位大典,自己退位,由皇帝处理寻常事件,如果有重要军国大事以及官员任免,由太上皇亲自指导处理。如此说来,实权还是掌握在弘历手上。

  乾隆后期好大喜功,对国家治理力不从心。其在位后期重用大贪官和珅二十余年,导致这二十年间贪污成风,政治腐败,各地农民反叛频繁:乾隆年间爆发了多次民间起义;乾隆刚一退位,就爆发了持续九年的白莲教起义。清帝国迅速走向衰落,康乾盛世不再。

  和珅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五年,比乾隆帝小近十四岁。和珅是乾隆帝从一个三等轻车都尉一手提拔起来的,确有不少长处,如帅气、语言功底深厚等。和珅被重用初期,做过几件好事,比如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受贿案,所以在乾隆心中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印象。

  在乾隆的晚年,和珅逐渐成了权倾朝野的权臣,甚至能影响皇帝。他揽权受贿,对依附自己的人非常好。和珅十分贪婪,不仅大肆受贿,还公开索贿。地方督抚为了息事宁人,每当给皇帝进贡都会给他带一份。久而久之,和珅积累起了巨额的家产。

  和珅虽出生在一个并不十分富裕的武官家庭,但接受了系统的儒学经典教育。乾隆三十四年,二十岁的和珅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职务。没有功名的和珅,后来多次成为科举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读卷官,担任《四库全书》等多部典籍的正总裁。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岁的和坤被任命为三等侍卫,相当于正五品,在皇帝出巡的时候,随时待命。这个差事给和珅经常接近乾隆提供了机会,可以说是和珅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总之高富帅的和珅,可能因为某一偶然的原因引起了乾隆的注意和重视,从此“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和珅的升迁速度是比较惊人的。乾隆年间,二十六岁的和珅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乾隆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短短的半年,和珅从一名普通的侍卫,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从此以后,更是飞黄腾达。

  和珅十分聪明狡猾。一次,和珅与刑部官员一起去云南考察,查办云贵一把手李侍尧贪污案。和珅一到云南,首先拘审李侍尧的管家。和珅从接受这个任务,到乾隆下御旨处治李侍尧,前后只用了两个多月,速度很快。随后,和珅又向皇帝报告云南的社会状况很差,这一报告立即得到了乾隆的赞许。

  乾隆年间,甘肃造反,声势浩大。乾隆派和珅和大学士阿桂一起镇压。前方将帅本来快要取胜了,但和珅瞎指挥,致使总兵图钦保被打死。然而,和珅并没有将实情向乾隆汇报,反而将失败的原因归罪于将士们不听调遣。几天以后,大学士阿桂赶到现场,重新部署,亲自指挥,并没有发现有谁不听调遣。

  和珅很有学问,记忆力好、聪明决断、能办事。乾隆皇帝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特别提到和珅在语言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珅有一个很好使的讨好方法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爱做诗、书法,和珅为了迎合乾隆,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并有很高的造诣。

  和珅还经常与乾隆一起写诗。乾隆的书法独具风格,但是和珅能模仿得极为相像。乾隆后期的有些诗匾都由和珅代笔。乾隆在晚年时仗着国家繁荣昌盛,开始追求生活的奢华,专门为自己建造了畅音阁、倦勤斋等娱乐场所。

  和珅是一个“集资”高手。乾隆八十岁,要举行万寿大典很是需要钱。但是,国家却没有钱,在这种情况下,乾隆非常需要像和珅这样的弄钱高手。于是和珅在不大动用国库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满足了乾隆的需要。如乾隆五十五年,皇帝八十大寿,和珅总管这件事,他命令外省三品以上大员都要进献,不交不行。

  和珅的财产相当的多,从一件小事中就可以看出来。一天,几个阿哥在宫里玩耍,一不小心把一个乾隆最喜欢的一个盘子给弄坏了,他们几个就商量着去和和珅要一个,没想到,和珅居然拿出一个比原来大很多的盘子,而且颜色极为好看。

  和珅是一个非常喜欢珠宝的人,甚至认为珠宝可以吃。和珅非常喜欢吴县名叫石远梅的珍珠。和珅每天早上起来后,都要服用一颗珍珠,服后他觉得自己心窍通明,一日之内的事务都了然于胸不会忘记。

  和珅还创立了一种议罪银制度,就是让在生活和工作上犯错误的官员用交纳罚款来代替处分,少则数千两银子,多则数万两、数十万两。这种议罪银直接交到皇帝的私人腰包。为此,和珅还专门成立了办理此事的登记处,建立专档《密记档》,详细记录当时收缴罚银的情况。

  和珅是贪官的代名词。他的贪污受贿是朝廷公开的秘密,所有的大臣心里都清楚。但他是乾隆皇帝的宠臣,谁也对他都没办法,包括执政的嘉庆皇帝本人。嘉庆三年,乾隆驾崩,和珅遂成为笼中猎物,三尺白绫了结了他的一生,他的财产成为皇帝和皇室成员的私人财产。

  乾隆五十五年,内阁学士尹壮图说各省高层私挪库存银两,导致库存不足。乾隆大怒,派尹壮图到地方查办,和珅故意派户部侍郎郎庆成同往。郎庆成名义上是协同访查,实际上处处捣乱。他每到一地,便拖住尹壮图,让那些官员赶紧借钱填补亏空,结果尹壮图毫无所获,反而因为诬赖大臣丢了官。

  敢于与和珅作对的人下场都不好,但有一个是特例。乾隆四十七年,御史钱沣状告和珅党羽山东巡抚国泰和布政使于易简。乾隆帝命和珅、刘墉、穆诺清一起查办此案,刘墉探听到和珅将派人去山东,便让钱沣提前化装南下。钱沣暗中记下此人长相,快到济南时,见此人骑马回去,马上把他拘捕,从他身上搜出国泰给和珅的回信。

  和珅忘记乾隆快要不行了,该为自己准备下一步咋走,但他没有。在乾隆帝确认颙琰为接班人时,嘉庆帝的老师朱珪由两广总督升任大学士,皇帝写诗祝贺,没想到和珅向太上皇告一状,说嘉庆帝在向下属报恩,结果朱珪降为安徽巡抚,嘉庆帝也因此得罪了父亲。嘉庆帝隐忍不发,表面上更重视和珅,实际上和珅的末日要到了。

  和珅的倒台是在太上皇死后。太上皇弘历死后的第二天,嘉庆帝就下了一道突兀的圣旨,查办围剿白莲教不力者。大臣们知道皇帝的意图,于是弹劾和珅的奏章如潮水般送到嘉庆帝手中。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令逮和珅入狱。

  民间谚语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事实的确如此。和珅本来要被凌迟处死的,但和珅的儿子娶的是嘉庆的妹妹,在皇妹的苦苦请求之下,嘉庆帝综合了诸多大臣的建议,将和珅赐死,并宣布对能弃恶从善和珅余党一律免于追究,成功避免了政坛风波。

  纪晓岚能做到位高权重和他自己的努力密不可分,他主持编订了《四库全书》,此书修成当年,乾隆帝格外开恩,又一次给他升官,还让他可以在紫禁城骑马。这在当时可是极大的荣幸。后来纪晓岚八十大寿时,皇帝派人祝贺,并赏赐众多物品。不久,拜他为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纪晓岚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一把手。

  纪晓岚一生的才华和学术成就十分突出。他曾给自己写过一首词,其中两句“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纪晓岚不仅在清朝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一代文学宗师,就是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见的文化巨人。

  纪晓岚在少年时期,就聪颖过人。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街上玩球,恰好官员乘轿经过。一不小心,球被掷进轿内。孩子们不知怎么办。纪晓岚壮起胆子上前要球。府官戏弄地出了个上联:“童子六七人,惟汝狡。”让纪晓岚对下联,纪晓岚一寻思,对道:“太守二千石,独公……”你要还我球,就是独公廉,不然就是独公贪。

  纪晓岚和和珅一直是明争暗斗。一次,和珅新修了一个竹园,知道纪晓岚墨迹珍贵,便要他题个亭额,纪晓岚想了一下,在纸上写了“竹苞”两个大字。和珅让工匠刻成匾额,悬挂在亭台上。一天,乾隆来游园,见到亭台上“竹苞”的匾额,忍不住大笑起来。和珅在旁赔着笑,谁料皇帝说道:“这二字拆开来不就是个草包嘛!”

  抽烟是纪晓岚平生三大嗜好之一。他吸烟成癖,烟瘾奇大,所用的旱烟袋是订做的,容量很大。有人说他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可能是夸张,但他的烟瘾在北京城中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属罕见,因此有了“纪大烟袋”的绰号。

  纪晓岚在当朝人气指数很高,在家养伤期间同事们多去探望。大家看他手握大烟袋依然我行我素,便劝他戒掉烟瘾。“诸君只见我身受其累,却不知道我深得其利啊!每天吸上两口,我就会文思泉涌啊,挥洒自如。少了它顿会觉得文思枯竭,寂寞难耐啊。”对此,纪晓岚颇有一番鸿篇大论。

  和珅与纪晓岚结怨颇多,但事实上,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是谁也离不开谁。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晓岚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珅。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

  纪晓岚一生,有两件事情做得最多,一是主持科考,二是领导出书。纪晓岚曾两次为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故门下士甚众,在士林影响颇大。其主持编修,次数更多,先后做过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馆纂修官、功臣馆总纂官、国史馆总纂官、方略馆总校官、四库全书馆总纂官、胜国功臣殉节录总纂官等。

  纪晓岚自称是野怪转世,一日得有几个女子相伴。纪晓岚在编辑《四库全书》的时候,有几天特别忙,好几天没有碰女人,于是两眼暴赤,脸色血红。乾隆皇帝在路上看见他这副模样大吃一惊,便问他咋了,纪晓岚没有隐瞒,把实情托出。乾隆大笑,后来派了两个宫女给纪晓岚作伴。

  乾隆与纪晓岚之间发生过很多趣事。某天乾隆走到翰林院,纪晓岚和数人光着膀子在谈天论地,大家见皇上过来慌忙穿衣,纪晓岚因为眼睛近视,找不到衣服,慌忙中钻到了桌子下面。乾隆见了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面。乾隆在椅子上面坐了四个小时不说话也不走。因为天气热,纪晓岚无法忍耐,便伸头问:“老头子走了没有啊?”乾隆与诸人大笑。

  在清朝,宫中太监多达千人,最多时有两千八百多人。这些太监除了少量的战争俘虏以及年幼的宫刑罪犯外,大部分是从民间招募而来的,当时直隶于今天北京郊区的昌平、平谷、大兴、宛平等处,都是出太监的地方。报名做太监的都是穷苦农民的孩子,他们的爸妈为生活所迫,便将他们送入宫中,甚至一些已结婚生子的青年人,也净身做了太监。

  准备当太监的人在做“净身”手术前,都要先签一个合同,表示自己是自愿接受手术的,出了生命危险由自己负全部责任。签完合同,这些人就被送上了手术台。所谓的手术台,是一块四角都装着铁环的门板。“净身师”把这些人的四肢牢牢捆在铁环上,然后蒙上一块黑布,灌上一碗大麻汤做麻药,接着用一盆凉水泼向孩子的下身,趁着孩子脑袋发懵、身子发麻时下刀。

  清廷对太监的管理非常严格。按《宫中则例》规定:太监口角斗殴,打六十大板;点灯时不谨慎、夜里值班时打瞌睡、大声喧哗、损伤宫中陈设、私自外传宫内之事、不服上层太监管教等打四十大板;传小道消息、请假回来得太迟等打二十到三十大板。太监们的精神压力特别很大,每天战战兢兢,处处小心谨慎,但越是这样就越容易出错。

  太监们也酗酒、赌博、打架。乾隆三十六年四月,圆明园中几个太监边赌边喝酒,后来因为输赢,借着酒劲争吵打斗,结果太监张进朝当场被另一个太监用随身的小刀捅死。乾隆四十八年的一个秋夜,在圆明园螺蛳楼北边水沟旁,两拨太监在捞螃蟹时发生争吵,后来发展到打群架,太监张忠被当场打死。

  一般情况下皇上干啥事都要占着理,但有时也占不到理。一次皇上在寺庙里,方丈和乾隆到江边散步,乾隆见江上船来船往,便问方丈:“你可知江上船有几艘?”方丈不慌不忙答道:“两艘而已。”乾隆笑道:“这江上船来船往怎么可能只有两艘?”方丈答道:“我只看见一艘为名,一艘为利,名利之外,并无它舟。”乾隆说他说得好。

  乾隆喜欢卖弄自己的学问。一次,乾隆和一位方丈散步,见有人在卖东西,乾隆就问这个东西做什么用,方丈说装东西的,乾隆也想玩高深,便说:“东西可装,南北就不能装吗?”方丈道:“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木类金类之物,篮中是可以装的。南方丙丁属火,北方壬癸属水,竹篮不能装水火,是以把物件称为东西而非南北。”乾隆又一次败下阵来。

  乾隆走到哪儿都喜欢题词,有时还闹成笑话。一次,词臣们拟了“江天一览”四字,乾隆误以为是“江天一觉”,拿起笔一蹴而就,群臣见后不知所措。这时,方丈出来打圆场,说:“红尘中人苦于罔觉,果能览此江天,心头一觉,即佛氏所谓‘悟’一之旨也。”随后便让工匠镌刻挂上。

  乾隆喜欢卖弄自己的文学功底。据说,有一次,乾隆与众臣子吟诗。乾隆先吟首句:“长江好似砚池波。”大臣刘石庵续道:“举起焦山当墨磨。”和珅见山的东北角有个危塔孤悬山顶,便续道:“宝塔七层堪作笔。”乾隆指定皇子嘉庆来完成最后一句,嘉庆一时答不上来,纪晓岚便偷偷地告诉嘉庆一句:“青天能写几行多。”

  乾隆在位时间可不短!要不是出于对自己爷爷的尊敬,乾隆做皇帝的时间更长。虽然乾隆后来把皇帝位置让给了嘉庆,但嘉庆是有名无实,大权还是在自己老爹手里。国家大事的商议,嘉庆一直是在旁边听,很少发言。乾隆禅位后,各省使用嘉庆的年号,而宫中仍旧使用乾隆的年号。

  乾隆与和珅相识,是因为《论语》。有一次,乾隆外出。一路上,乾隆都在轿子里背《论语》。背着背着他就卡住了,和珅在轿子旁边,听乾隆背不下去了,就接着往下背。乾隆见这个小侍卫,才二十几岁,但挺聪明的,就对和珅加以注意。

  乾隆六十五岁得了一个小千金皇十公主,喜爱的不得了。这个闺女长得特别像乾隆,乾隆就说:“你呀,就是个女儿,你要是个男孩子,我一定让你做接班人,将来让你即位。”乾隆把这个掌上明珠许配给和珅的儿子,而和珅的儿子是乾隆给起的名字,叫丰绅殷德。

  乾隆可以说是个孝子,对他的母亲非常孝顺。他曾侍奉母亲三上泰山,四下江南,多次到避暑山庄。他还用三千多两黄金做了一个金塔,叫金发塔,专门用来存放供奉母亲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

  乾隆是个喜欢热闹的人,闷了会想法子来解闷。每到新年的时候,乾隆便命太监宫女们在圆明园东面的同乐园中设买卖街,凡是街上有的,买卖街上一应俱全,譬如卖衣服、古玩的,酒肆茶馆,提着小筐卖瓜子的,要啥有啥。这样乾隆就可以热闹好几天了。

  福康安的老爹为大学士傅恒,他的亲姑姑是乾隆的老婆孝贤皇后,按照辈分,他应该称乾隆为姑父。据说福康安小时候长得很好看,粉面朱唇,模样与他的两个未曾谋面的表哥——皇二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有几分相似,而这两个备受乾隆喜爱的嫡子,又因病早夭,于是乾隆把年幼的福康安接到宫里,当自己的儿子看待。

  乾隆帝与皇后富察氏伉俪情深。皇后富察氏去世后,永璜以大哥的身份迎接灵柩,因为永璜与皇三子永璋表现得不够悲痛欲绝,遭到乾隆帝的痛骂,并最终断送了二人的政治前途。两年后,二十三岁的皇长子永璜在惊惧与抑郁的双重折磨下离开了人世,乾隆帝深感后悔,却为时已晚。

  乾隆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一个贤德的一国之母,乾隆帝之元配皇后。她是康熙前期著名大臣米思翰的孙女、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乾隆与富察皇后结褵二十二年,恩爱甚笃。皇后贤淑节俭,以通草织绒作首饰,不佩戴金玉珠翠,并用鹿皮和绒毡给皇帝做荷包、佩囊,以示不忘关外先世之遗风,乾隆对她十分爱重。

  雍正八年六月,富察氏诞下了弘历的次子,雍正帝亲自给这位心爱的小孙子起名为“永琏”。乾隆帝即位的第一年便把永琏秘密立为太子,但年方九岁的永琏感冒发烧,病情急剧恶化,竟于当月的十二日死在宫中。乾隆帝追封永琏为皇太子,永琏也成为了清朝唯一一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太子的皇子。

  刘墉是何许人也?刘墉,祖籍江苏省徐州,后逃荒至山东高密。刘墉出身于山东诸城刘氏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通过科考走上仕途的人很多。刘墉的爷爷刘必显为顺治年间进士,老爹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为官清廉果敢。

  刘墉能够在获罪之后东山再起,说来还是沾了老爹的光。此时刘统勋正得皇上照顾,先后以大学士之职兼管兵部和刑部,被乾隆皇帝认为是左右之臣。因此,在乾隆三十三年刘统勋七十寿辰之时,乾隆皇帝写竖匾祝贺。第二年,刘墉获授江宁府知府。

  刘墉是一个清官。刘墉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时,山东连续三年受灾,他便按照实情向皇上说明,打开粮仓赈济百姓,拘捕结党营私的山东巡抚国泰回京。此时皇上的媳妇们已为国泰求情,和珅亦有意袒护国泰。刘墉遂以真凭实据,据理力争,终使国泰伏法。在处理国泰一案上,刘墉不畏权要,刚正无私,足智多谋,为民除了害,不愧为一个清官。

  都说伴君如伴虎,而刘墉陪伴乾隆的时候,每次都能化险为夷。有一回,刘墉陪乾隆上楼梯,乾隆问:“上楼梯怎么讲?”刘墉从容回答:“万岁爷步步登高。”“那么,我要下楼梯呢?”刘墉心里想,如果说步步向下,肯定会惹毛皇上。他灵机一动说:“后步总比前步高。”这一句话就把乾隆逗乐了。

  曹雪芹的家族与皇家是有渊源的。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奶妈,爷爷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童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所以,曹雪芹自幼就是在奢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老爹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之名被免职查办,没收财产。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从此曹家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曹雪芹的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穷匮不堪,甚至连饭都吃不起。曹雪芹家族没落之后,家里穷的揭不开锅,连老鼠进去都要饿得哭着出来。但他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1762年,幼子之死让他陷于极度的伤心和崩溃中,卧床不起。这一年的除夕,曹雪芹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画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的创作,但他的人生际遇确实不怎么好。

  《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其中前八十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四十回则为他人所续,据说他没写完的原因跟文字狱有很大的关系。

  曹雪芹是在极其穷困的情况下著书《红楼梦》的。曹雪芹晚年被遣送到香山,在黄叶村继续著书《红楼梦》,生活已非常艰难。每季度发一担米,要养活全家,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何况他本人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

  曹雪芹小时候就喜欢做风筝、放风筝。曹雪芹小时候生活在南方,后来又到了北方,对南方和北方的各种风筝都了熟于心。曹雪芹从北京城里移居西郊香山时,以卖画生活,十分窘迫,但还不时扎糊一些风筝,其中以宓妃和双童尤为精美,许多人都来买他的风筝。

  曹雪芹不仅精通制作风筝,而且还是放风筝的高手。曹雪芹的好友敦敏曾作有《瓶湖懋斋记盛》一文,文中写有敦敏、董邦达等观看曹雪芹亲自在宣武门里结了冰的太平湖上放风筝的情景。曹雪芹不仅看得出风向还能预测其日下午有风,而他起放风筝技巧之高,使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异。

  曹雪芹制作风筝的技艺除了传授给于叔度以外,还教给了敦敏的弟弟敦惠。敦惠也是一位残疾人,他先是学画,后跟曹雪芹和于叔度学做风筝,学得不错,后来竟然以此供奉内廷。敦惠的后人也以此为业,他的若干代孙金福忠就是近代北京风筝业内的著名人士,看来曹雪芹的在风筝方面的影响还真不小。

  乾隆年间有名的才子、状元,陕西巡抚毕秋帆在政治、军事、文学和考证方面,屡建功勋。他的同性恋情在清朝十分出名。《罗延室笔记》描述他贵为总督,却和妻妾毫无关系,把妻妾冷落在一旁,在他左右朝夕侍奉的是他落魄时所结交的伶官李桂官。他们俩朝夕相对,形影不离,以致当时人们称李桂官为“状元夫人”。

  乾隆不待见江南的文人。江南文化发达,而乾隆一直认为文化就要求有自由的空气,文人自然就希望由独立的身份,这将会危害大清统治稳定。一科殿试结束后,考官们评定江南人赵翼为第一,陕西人王杰为第三,请皇帝点状元。乾隆说:“江南已经出了很多的状元了,陕西还一个也没有呢,就让王杰作状元吧。”于是本来第一名的赵翼被点为第三。

  乾隆打压江南文人,是有一定政治目的的。乾隆希望通过整合江南的文化,收编江南的文人,在文化上彻底把江南纳入朝廷的统治之中。乾隆三气杭世骏,最终终于这个小老儿给气死了。乾隆如此做,是想借杭来“杀鸡给猴看”,以此来威慑江南的汉族文人,使他们服服帖帖地归顺朝廷。

  乾隆南巡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阅兵。满族人历来崇尚勇武,重视骑射,并且历代帝王业都熟练掌握骑马射箭。乾隆多次南巡,都在杭州、南京等地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为此,还闹了不少笑话。乾隆最后一次南巡阅兵是在杭州,嘉庆皇帝后来回忆那次阅兵时的情形说,射箭箭虚发,骑马人坠地。一时传为笑谈了。

  乾隆的南巡集团风风火火,每次都在万人以上,所到之处花费极大,地方供给极尽华丽壮观,所以南巡一次就是对老百姓搜刮一次。此外,乾隆还花大价钱在北京西郊营造繁华盖世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把中外九万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宝物,一齐陈列园中,作为家常的供玩,奢侈至极!

  乾隆是一个表面上说严禁铺张,心里还是爱讲排场的主儿。尽管乾隆多次下令说要简朴,不要铺张浪费,但是地方官员为博得他的欢心,都会绞尽脑汁地投其所好。“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这是乾隆第六次南巡写下的诗句,可见他连做梦都在回味下江南时的情景,充满了无限眷恋。

  乾隆为了南巡,以至于国库空虚。乾隆六次南巡,排场一次比一次大,耗费自然也是一次比一次多。后来,造成了国库的枯竭,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朝廷中有些有头脑的官员,多次劝阻乾隆停止南巡,乾隆哪里肯听,倒是劝阻的官员不是被惩处就是被罢官。之后,大臣们都闭上了嘴巴,谁也不敢说话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库枯竭,国家衰败。

  乾隆一直到晚年,才意识到自己南巡的错误举措。乾隆在晚年时说,我当皇帝当了六十年,自认为自己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只有这六次南巡,劳民伤财,把好事办成了坏事。真是伤不起呀!的确,乾隆之后,清朝的皇帝们再也没有人敢仿效乾隆南巡了,因为国家实在是扛不住巨额的南巡开支了!

  谁也不敢说自己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然而乾隆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号“十全”。这一年,乾隆八十岁。一日,闲来无事,翻看《周礼》。忽然看到书上有“十全”二字,不由得心生感慨。他想想自己已经风烛残年了,来日也不多了,就给自己考评了一下。还写了一篇宏文,从自己登基以来写起,一生共有“十全武功”,又给自己取个外号叫“十全老人”。

  乾隆太爱自夸了。乾隆一直自夸自己的武功是代表正义的、是给老百姓带来的福音。实际上呢,乾隆在开拓疆域的过程中,杀戮甚众。另外,有的武功并不正义。比如攻打缅甸、越南是自比“天朝”的清廷在耀武扬兵,是对自己的附属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争斗。

  乾隆皇帝享年八十九岁,为历代帝王高寿之冠。乾隆皇帝为此非常得意,相继刻有“古稀天子之宝”,“八徵耄年之宝”等印章,以志自己寿命之长。据乾隆医案的记载,他经常服用养生保健品,如龟龄酒、松龄太平春酒、椿龄益寿药酒、健脾滋肾状元酒、丸剂健脾滋肾壮元丸等。

  乾隆五十二年谢启祚进京会试得中,授国子监司业。乾隆八十大寿时他以在京官员身份贺寿,乾隆见他百岁高龄如此潇洒,特加恩,晋为鸿胪寺卿,并赐诗匾。这时谢启祚已先后有两妻两妾,儿子二十三人,女儿十二人,孙子二十九人,曾孙三十八人,还有玄孙二人,是六世同堂之家了。
  乾隆时期有个著名诗人张船山,就是此人指出了高鹗是撰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清人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中说,由于“船山先生诗才超妙,性格风流”,各地文人无不敬仰,有很多士人纷纷写诗作文,说自愿化为妇人,像他的妻妾那样侍奉他。

  秀才一旦违犯考场纪律,称号将会被立即革除。同样是乾隆五十七年,四川、湖北等地一些结交主考官在考场作弊的秀才除了在棚外枷号示众之外,还被“斥革”,丢了原本考取的功名。

  清廷对于冒名顶替、重金雇佣枪手等舞弊情节恶劣者的惩罚是发配充军。而罪责更加严重者,惩罚要更加重。直隶总督曾报请乾隆将李人恒、杨锡纯、李世同与所雇的枪手进行联系、介绍的人一起治罪。这些人获罪后先枷号三个月,服刑期满发配到边关荒凉地区充当苦差,人到发配地以后还要杖一百,折四十板,在面部刺“烟瘴改发”四字。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德沛上了一道奏折,请求乾隆皇帝允许他年过十七岁的儿子恒志与两广总督马尔泰的女儿完婚,但是,马尔泰的这位千金还没有参加过选秀女。此事令乾隆皇帝大为恼火,他命德沛立即赶赴京师,当面训斥了德沛一通,并命令户部发文通知八旗,凡是没有经过选看的秀女,不可私自先结亲,务必遵守律例等选看以后再行结亲聘嫁。

  乾隆是一个美食家。乾隆在位期间,清王朝经过了近百年的统治,粮食富足,享乐之风也日盛一日。宫廷饮食在饮食结构、烹饪技术上得到改善。乾隆帝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并整理成条文、制度,如《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国朝宫室》等等。

  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最辉煌的时期,政绩突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定。乾隆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皇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使乾隆帝辉煌的一生罩上了阴影。

  乾隆帝确为一代雄主,也是一个很会享福的帝王。他晚年曾深深陶醉于同历代帝王的比较,认为自己的功绩、自己对大清的所作所为没有人能相比,甚至连在位时间、年寿、子孙数目等方面自己都是数一数二。

  乾隆制造的“文字狱”全是将莫名其妙的罪名加在读书人身上。如徐某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纯乎是描述生活闲情的随性之作,硬让乾隆曲解为讽刺清政府没有文化还故作斯文。乾隆大兴文字狱,焚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文化典籍,使其“文治”黯然失色。

  乾隆皇帝的虚荣还体现在帝国的外交上。乾隆的外交理念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进贡。凡是肯向中国“进贡”的国家都是第三国家。乾隆皇帝为了鼓励第三国家向他“进贡”,对前来进贡的第三国家的赏赐十分丰厚,赏赐的价值往往十倍甚至百倍于贡金的价值,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乾隆时期的清王朝,已经开始走向腐朽落后,但不可否认,乾隆在维护中国领土完整方面的作用和他在文治方面的贡献是非凡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乾隆皇帝都是一个天生强势的帝王,先辈给他留下的,不仅有辽阔的疆域和治世的积累,还有皇帝以天下为私产的思想。

  乾隆五十五年,吞并尼泊尔的廓尔喀族侵略军入侵西藏日喀则,占领扎什伦布寺,烧杀抢掠。西藏向清王朝报急。乾隆闻讯后,即派大军入藏,收复西藏失地。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乾隆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为维护祖国统一立下不小的功勋。

  乾隆在位六十年,据说他本来可以再当政几年的,但为了不超越自己的爷爷康熙,他提前“退役”了。乾隆在位的六十年里,曾六次南巡,整治河道,也是目前百姓最为熟悉的一个皇帝。

  和珅也做过“夹心饼干”的。乾隆做太上皇后,仍是幕后实权操纵者。这时的和珅虽然依然受宠,但是毕竟形势发生了变化。因此,和珅在乾隆与嘉庆间采取“一颗红心,四手准备”:第一手是紧紧依靠太上皇乾隆,第二手是讨好嘉庆皇帝,第三手是限制嘉庆皇帝的权势,第四手是防止嘉庆日后对自己进行惩处。可见,他夹在中间,也不好受的。

  和珅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限制嘉庆帝,他的王牌就是太上皇乾隆帝。嘉庆即位后,和珅生怕嘉庆的权势过大,对自己不利。于是,和珅竭尽全力限制嘉庆,培植任用自己的亲信们。嘉庆即位之初,他的老师朱珪当时任广东巡抚,向朝廷上了封表示庆贺的奏章。和珅就到乾隆面前告状,想把朱珪踢下台。谁知,乾隆根本没有把和珅的话放在心上。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