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庭祭和野祭是从何时开始的 古老祭祀遗迹——野祭

发表于 2019-2-20 20: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60截图-384060796.jpg

  庭祭和野祭是从何时开始的

  过去有个困惑,一些跟自己生活没有关系的日子稀里糊涂地成为假日,但这样的假日往往是平常且苍白的一天;一些有意思的日子,充满各种期待,比如端午节,需要找粽子叶,然后清洁、水煮、晾干,备各种材料,然后包粽子,然后等待好几个小时,等到粽子熟了,然后分一些给那些三年内有丧事的人家: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却要熬到下午放学才感觉节日的来临。除了春节之外,其他传统节日基本上被官方法定假日忽略了。清明等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期,原本稀薄的传统气氛,从结构层面或得到些许延续。

  清明扫墓,应属于孝文化的一个环节,是孝道的延续,但是清明节的起源传说似乎与孝道文化无关。比如一般认为来源于晋文公对介之推的纪念而起,但是最早关于介之推的记载没有“火”的情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介之推“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并未见火,烧山逼人这样的事情,一点也不像人干的,至少不是聪明人干的。寒食节与清明节前后一日,寒食节与清明节有些重合之处,寒食与清明的一些禁忌颇为相近。《后汉书·周举传》云:“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祭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周举因为寒食习俗而引起民众卫生问题而做的移风易俗的举措无疑是高明的,也可窥探风俗变迁过程的各种因素。在东汉对于寒食习俗已有如此积重难返的负担,这是文明史研究者需要格外留意的。

  国人祭墓的习俗应该是非常早的。殷商甲文占卜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祭祀的,这一般理解为庭祭、庙祭,是否也可以延伸到野祭?既有庭祭,那么野祭实属很大可能。跟目前一般的庭祭不同的是,野祭有很明确的祭祀对象,即墓主。但是,殷商的庭祭庙祭同样也有非常明确的祭祀对象,而不是泛泛的祖先或神秘的天神,而是具体的人,如商王或伊尹等等。既然存在有明确对象的庭祭,那么野祭应该也属自然而然。当然这与一种普遍民风的兴起还有些距离。但至少战国中期,民间的野祭应该是很普遍的了。《孟子·离娄下》有一个著名的被后人题为“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这位吹牛的齐人一旦出门,必饱食微醉而归,然后欺骗其妻妾,自云与富贵者往来,因此有肉吃。其妻跟踪,才发现其夫“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这位齐人应该不是一年一度清明节才饱食一次,因此季节性的野祭应该还没有形成,但或能说明民间祭墓之俗已成。

  《汉书·严延年传》记严延年之母探儿,见严延年治地不以仁义安民,却以严刑立威,治道刻急,遂不肯入府。延年认罪迎母,但老太太还是以不忍“老见壮子被刑戮”为由,最终选择“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这个“扫除墓地”,与孔子门生为孔子守墓三年,遥相呼应,坟冢在传统伦理体系中与孝文化中的重要性已经确立。

  由此看来,规律性野祭先人起源,不论对于寒食节还是清明节,并无文献依据,传说或是后人附会而成。祭祀是一个非常久远的传统,野祭很可能也同样非常久远,至于如何形成一种自觉的习俗,如今无从查考。跟庭祭相比,野祭有更直接的关系,最近距离地接近先人,其所能形成的人神间的亲近感是庭祭所不具备的,野祭如同对先人的最大可能的探望和最直接表其心志的途径。东正教有拜祭亲吻先哲棺木的习俗,扶棺木如同见圣人,野祭同理。

  唐代,清明习俗已经非常成熟了。杜牧诗童稚皆知,张继句“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等堪称名篇。清明祭祖,既是孝道的延续,也是对自身血脉的追溯。站在坟前,面对见过或从未听闻的久远先人,时空重叠,生命个体突然陡生某种纵深感,生命循环往复,时间似乎未曾流逝。

  野祭,民间又称“放大神”,它是萨满通过神灵附体的形式进行降神的祭祀活动。

  野祭所立神位称作大神案,其上绘有各姓的萨满神和他们的神楼。野祭开始时要排神。排神是对所祭神灵名称一一念诵,含请神享祭之意。野神祭祀中,萨满请神送神一般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如在院中设一高桌,上置斗状器皿,内装米谷、插燃香,俗称“七星斗桌”,即“升斗桌”,实为一种请送神灵的神坛。相传七星斗是神灵来去的通道,或许这便是“升斗桌”名称之源。“升斗”即是在七星斗桌前的请祭神灵活动。

  野祭仪式由于所请神灵众多,每个神灵来去都有专门的表演,所以只能一个一个地请、送。把若干个请送仪式归为一组,又称一铺,因有分铺请神一说。以石姓跑火池为例:火池是用数千斤木炭之火铺成的南北走向的长12米,宽2米,厚15厘米的火床。此仪所祭为石姓第一代萨满神:头辈太爷。仪式中要升火、净足、封火(萨满率众栽立在火池左右各跑三圈)、跑火池(萨满及栽立们在火池中跑往返四趟)等。最后回神堂送神、谢神。

  当全部神灵请送完毕,便撤下大神案子、升斗桌和供品。萨满的帽、裙、鼓、腰铃等也都装入箱中放存。

  每个姓氏的大神名称各不相同,但都包含两类,一类为“瞒尼”神,即英雄神,祭祀他们,人们曰请神。这类神请来(即所谓附体于萨满之身)后,一般要与栽立对答问题。另一类为动物神,人们请这类神曰“放大神”。这类神来时主要为舞技表演,没有语言提问,栽立对他们负责唱请送、赞诵神歌。各姓大神的数量也不等,多则百多位,少则几十位。由于数量众多,每次祭祀,如果请送全部神灵的话,需要几天的时间。

  在野神祭祀中,侍候萨满的人员,由于社会身份和技术能力的区别,在有的姓氏,还分成不同等级。据宋和平介绍,石姓的栽立分五种等级,划分依据是年龄和掌握仪式技术的熟练程度。

  第一级助手年龄最小,地位最低,称“阿几格栽立”。“阿几格”,满语,义为“小”,即“小助手”,年龄在10-15岁,他们只做传递祭器等简单工作。

  第二级称作“德博勒栽立”,年龄20岁左右。“德博勒”是“崽子”之义,此为不成熟的助手,做传递供品等工作。

  第三级是“阿西罕栽立”,“阿西罕”是“青年”之义,年龄25岁左右,即青年助手。

  第四级称“按木巴栽立”,也叫“按木巴色夫”。“按木巴”是“大”之义,“色夫”即“师父”、“老师”之义,即“大助手”或“大师父”,年龄在35岁左右。

  第五级叫“萨克达色夫”。“萨克达”是“老者”,就是老师父,在40岁之后。这一级人员具有有权威和地位,除了对族里祭祀有决定权之外,在祭祀中,他们还负责请神、送神,

  总之,栽立在祭祀和跳大神时的主要工作包括:大萨满跳神时,众栽立击鼓助威,诵唱神歌,配合大萨满跳神舞;侍候大萨满,帮他系腰铃、戴神帽、传递萨满神器等;准备祭品和所用之物,如杀猪、做供糕,等等。

  一些姓氏能够领神的大萨满们,在其进入“昏迷状态”时要表演各种神灵降神的戏剧。这时栽立要判断是哪位神灵附了大神的身体,请、送的神名要唱准确、要及时应对大神提出的问题。虽然长期以来形成了关于每个神灵的固定唱词,但是大神偶尔还要即兴提问,因此栽立不仅要背熟原有唱辞,还必须头脑灵活,能够即兴对答。如栽立能力低差,常常被问得张口结舌,出尽洋相。据说石姓的“多霍洛瞒尼”是一个傲气十足、好刁难、喜欢提稀奇古怪问题的一位神,他来的时候,栽立很难侍候。因此祭祀为栽立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栽立在此时可进行充分的表演。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