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民间传说故事

发表于 2019-1-26 16: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沉鱼”的故事——西施

“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她是吴国的一个浣纱女子,长得粉面桃花,相貌过人。传说有一天,她在河边浣纱,清澈的河水里映照出她俊俏的身影,就连鱼儿看见她的倒影也忘记了游水,而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附近就流传开这个故事。于是 “沉鱼”便成为西施的代称,并一直流传至今。

2.“落雁”的故事——王昭君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时常交兵,边界常常不得安宁。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决定选派一名宫女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当时的宫女们都不愿意去那么荒凉的地方,但是昭君从大局出发,自愿请去匈奴。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看着渐行渐远的故乡,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在坐骑上,拨动琴弦,奏起了一首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竟然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3.“闭月”的故事——貂蝉

貂蝉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美女,也曾登场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传说一天晚上,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被其义父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如果把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也比不过,只好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4.“羞花”的故事——杨贵妃

杨玉环即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杨玉环刚被选进宫后,常常思念家乡。有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这景象被一宫女看见并到处宣扬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其实,杨玉环摸到的是含羞草。

5.观音的性别——由男转为女

关于观音的性别,在古印度佛教雕塑和我国早期观音造像中,其都是男性,并且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南北朝后期,我国才出现了女性观音像,其盛行则是在唐朝以后。

6.“不肯去观音院”的故事

传说观世音所住的普陀山本在印度的海岛上。但因为距离中国太远,中国的佛教徒想去朝拜很是不易,于是就舍远就近,在中国替观音寻觅了一个地方,这就是浙江舟山群岛的梅岑岛。

相传,唐时有个印度僧人在岛上的潮音石洞焚烧十指,礼拜观音,忽然洞内大放异彩,观音被其感召而现身,于是这里就被传为观音显圣的地方。此后的一日,日本僧人从五台山迎奉了一尊观音像回国,途经这里时,突遇风暴,船不能行。他们认定这是观音菩萨不愿东去,于是把像留在了岛上,人们便依此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

7.民间传说中的“八仙”

“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人物。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板,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8.“八仙过海”的故事

相传白云仙长有一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同庆祝一番,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为显示自己的本领,他建议不搭船而各想各的办法,这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谚语的起源。

这时只见铁拐李抛下自己的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他的芭蕉扇,张果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率领一批虾兵蟹将前往理论。双方唇枪舌剑,冲突不断升级,最后发生了激烈的混战,战争中,蓝采和被押解到龙宫。之后八仙大开杀戒,怒斩龙子,东海龙王恼羞成怒,遂与北海、南海及西海龙王合作,一时之间惊涛骇浪,天地一片混沌。此时曹国舅拿出他的宝贝——玉板开路,将巨浪逼往两旁,这才得以顺利渡海。这场混战最后由南海观音菩萨(或说如来佛)出面劝和,直到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之后,双方才停战。

9.民间悲惨版“八仙过海”

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是人们犯了法,都会被发配到沙门岛。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的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后来,沙门岛有个看守头目想了个狠毒的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这样岛上的犯人就总是能保持在三百人之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选择了一个时机,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等轻浮的物体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因体力不支而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七男一女,当他们游到岸边时,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第二天,当地的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时,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后这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甚至被传称为“八仙”,他们用来渡海的物品也被传为他们各自的法器,这就是民间“八仙过海”故事的由来。

10.玄奘和尚取经——《西游记》的原型

玄奘原名叫陈袆,13岁那年出家,在长安大慈恩寺做和尚,认真研究佛学,精通佛教经典,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发现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就决定到天竺学习。公元629年(一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经历了千辛万苦,通过西域各国进了天竺。公元645年,他带了600多部佛经回到长安。在这以后,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和弟子一起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把到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听到过的28个国家的地理情况、风俗习惯记载下来。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作了艺术加工,写成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但是那里面的故事,跟真正的玄奘取经事迹相去甚远。

11.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

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不得志。卓文君,是汉代临邛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本来已许配给某皇孙,不料那皇孙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守寡在家。卓王孙为附庸风雅,巴结司马相如的好友县令王吉,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席间,司马相如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久慕司马相如之才,躲在帘后听出琴中求偶之意。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无奈之下,两人私奔。后生活窘迫,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卓王孙得知消息后,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接回临邛。后司马相如渐显达,欲纳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两人白头偕老,安居林泉,司马相如终因糖尿病溘然长逝,第二年,卓文君也随司马相如于九泉之下。

12.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13.《白蛇传》的故事

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许仕林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14.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她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做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泡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诏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高桥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15.望夫石的故事

古代治水英雄大禹,他娶了涂山氏女,婚后不久便离家治水去了,一别13年不回家园。涂山氏女日夜向丈夫治水的方向远眺,但望穿秋水,也不见禹的归来。她朝思暮想,最终精诚所至,化作一块望夫石,端坐在涂山的东端,后人把它叫做启母石。而涂山氏女这一望,就望了4000多年。

16.望夫云的传说

望夫云曲折动人的传说,在大理几乎是家喻户晓。冬天,在万里无云的大好晴天,忽然在苍山的玉局峰上,出现了一朵亮如银、白似雪的云彩。蓦地,它却由白逐渐变黑,越升越高,身影也愈拉愈长,形如一个身材窈窕的女人,披头散发,罩着一件黑色丧衣,好像在俯视着茫茫洱海大哭大喊。这,就是传说中的望夫云。

望夫云,传说是南诏阿风公主的化身,她与苍山上的一个年轻猎人相爱,父王反对,请来罗荃法师将苍山猎人害死,打入海底变为石螺,公主因此而愤郁死于苍山玉局峰上。公主的精气便化为一朵白云,怒而生风,要把海水吹开和情人相见。于是,后人便把这朵云彩称为望夫云。

17.包公拷问青石板的故事

包拯(公元999~1062年),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有一回,包公坐轿子出去办事,看到一个小孩在路边哭,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小孩说,我卖完油炸糕,在一个青石板前看人变戏法,结果钱就变没了,于是,包公下令审青石板。百姓听说了这件奇事纷纷赶来观看,只见包公用鞭子抽打青石板,但石板还是一动不动,百姓也哈哈大笑,包公一怒之下下令将大门关上,不许百姓回去,如若回去,必须每人交出一个铜板,包公让衙役抬了一缸水,众人便把钱扔到水里,这其中有一个人扔钱的时候,缸里泛起了油花,于是包公便下令将他抓起来,百姓知道后莫不佩服他。

18.乾隆宠妃香妃的故事

传说乾隆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怀抱花公鸡的美丽姑娘,乾隆走上前去,猛地闻见一股幽香,但一抬头姑娘又不见了。于是,第二天乾隆命人到西域必须找到这样一个姑娘。一天,大臣们在西域吃饭,忽然看见街上有一个漂亮的姑娘,而她的怀中正抱着一只花公鸡,他们纷纷追上去,还没跑到就闻到一股香气,他们见了这位姑娘就行礼,喊着“贵妃娘娘”。香妃到了宫里很受皇帝的宠爱,这惹起了其他妃子的嫉妒,她们纷纷在太后面前说她的坏话,最终香妃被太后赐死。

19.风马牛不相及的来历

明代古书《夜航船》中这样解释:马喜欢逆风而奔跑,牛喜欢顺风而奔跑,因此,当北风刮来时,牛向南而马向北;当南风刮来时,牛向北而马向南,所以说风、马、牛不相及。

20.狗腿子的来历

从前,有一个富人的腿忽然断了,他的奴才为讨主人的欢心,便主动要求把自己的腿截下,主人一听便问他:“你把自己的腿截了,那断了的腿怎么办呢?”这奴才毫不在乎地说:“我可以接上一条狗腿呀!”从此以后,人们用狗腿子来比喻那些奴颜婢膝、讨好主人的奴才们。

21.全家福的由来

秦始皇当政时,下令焚书坑儒,有一个儒生从家里跑了,一去三年没有音信,后来,又一年的中秋节,他忽然从外面回来了,全家人十分高兴,他的嫂嫂见桌上的菜不太够,就把昨晚的剩菜合在一起炒了炒,结果味道十分鲜美,他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嫂嫂一想,这是全家人的福气,就叫全家福吧。这就是全家福的由来了。

22.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清咸丰年间,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狗子14岁来津学艺,三年满师后,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

23.拉祜族荡秋千的由来

拉祜族人民每年过小年都要荡秋千,为什么呢?

拉祜山每逢过年村寨都要扎一个架子,将大肥猪吊起来宰杀,为此大肥猪很不高兴,跑到天神那去告状,请求天神每年也要把人们吊起来一次,以示惩罚。天神欣然同意了,但是遭到了人们的反对。后来有一个聪明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每逢过年时,他们在场地上搭一个架子,吊上两根绳索,拴上坐板,聚在一起荡秋千,天神从天上一看,以为人们真的被吊起来了。从此便有了荡秋千这一活动。

24.姑娘追的由来

相传很多年以前,阿勒泰草原上有一个美丽动人的公主,但是她却爱上一个穷牧羊人,国王很生气,决定派人去刺杀这个牧羊人。公主知道后就派自己的一个侍女去报信,结果,牧羊人以为是有人要来杀他,便骑马奔逃,一气跑了三天三夜,侍女也追了三天三夜,当他最后知道真相时,侍女也累死了。牧羊人向公主请罪,公主一气之下也骑上马跑了,一直跑了三天三夜……

此后,哈萨克人便有了“姑娘追”这个爱情游戏。

25.维吾尔族“达瓦孜”的传说

“达瓦孜”即高空走大绳的意思。这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古典技艺。相传,很早以前,维吾尔族聚居的地方冒出一眼泉水,但是被一个恶魔堵死了。有一个勇敢的青年发现恶魔在云层里,于是人们用木杆接起来深入云层,这位青年沿着垂下来的大绳爬到天空与恶魔战斗,最后取得胜利。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民间就有了“达瓦孜”的活动。

26.尼姑石的传说

揭阳坪上,有一个碧波荡漾的清水潭,潭边耸立着一块大石头,形似女僧,身披袈裟,手捧钵盂,人们叫它“尼姑石”。

古时候,揭阳有一村镇,名叫云萝,镇里有一个老渔民,他的女儿叫惜珠,生得聪明美丽,许多青年甚至王公贵族都上门提亲,但惜珠单单只爱本村的一个秀才。不料,天有不测风云,秀才突感风寒,不久即一命呜呼。老渔民不久也驾鹤西去,惜珠伤心欲绝,不久就归入佛门。按规定,刚入佛门的小沙尼必须五更起就做饭,然后跟着做晨课,然后上山砍柴。在山里,她常常会遇到一个青壮的青年帮助她,渐渐两人产生了感情。不料这件事被一个一直垂涎她美色的当地恶霸知道了,于是到处散布说尼姑触犯了佛门八戒,而青年樵夫也触犯了乡规。乡民们将这对情侣扔到火中,忽然看到那女尼从火中升腾而起,落到旁边的山峰上,变成了一块奇石,那幽怨的眼神仿佛在控诉这一切不平。

27.和尚背尼姑的传说

清江边有个悬崖,上立两块石头,上面的像个和尚,下面的像个尼姑,远远望去,就像是和尚背着尼姑。

很久以前,有个青年叫山郎,有个姑娘叫水姑,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无奈,算命先生说两人八字不合,不能结婚。于是,山郎下定决心,非水姑不娶,而水姑也下定决心,非山郎不嫁,两家人气不过,分别把孩子送去当了和尚与尼姑,从此两人见面就异常艰难了。一天,山郎决定带着水姑远走高飞,不料这事走漏了风声,村民们纷纷来捉这对不孝子,眼看就要追上了,山郎说:“我们现在做不了夫妻,我背着你跳江吧,到了阴间再做夫妻。”话音刚落,两人就变成了两尊石头。

28.漳州谚语“拿饭匙抵猫”的由来

从前,漳州有个老人叫陈勤,为人和善,一辈子抱着“和为贵”的处事原则,还在家门前挂了一个“无事牌”,村里的一个员外看见了,就决定戏弄他一下。跑到他家里,说:“祖上曾打死我家一只黑猫,今日特来索赔。”老人为息事宁人,答应了员外的请求,不料员外得寸进尺,说:“此猫为黑猫白肚,价值两千五。”说完拂袖而去。老人一气之下卧床不起,他的儿媳妇也是一个有心之人,决定替公公打这个官司。大堂之上,她对县衙说:“员外祖上曾欠过小的家一把饭匙,此饭匙乃曾祖父外出经商时带回来的,内有龙飞凤舞图,正中有个天然白目,闪闪发光。饭匙装饭,一粒人十,十粒化百,价值两千六,员外须再赔本家一百两银子。”员外听后,目瞪口呆,县老爷批下:“凭证欠实猫匙抵实”八个字。从此,漳州一带便有了“拿饭匙抵猫”这一谚语了。

29.“子弟兵”这种叫法的由来

人们现在对解放军都亲切地称呼“子弟兵”,这种叫法其实是聂荣臻发明的。在他的回忆录里,记录了这段文字:“我曾给边区部队起这样一个名字,叫做子弟兵,当时是这样考虑的:边区部队从组成成分来讲,绝大多数是人民子弟,同人民有着自然的血肉联系和亲缘关系。这样的称呼可以使部队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

30.“座上客”的来历

“孔融让梨”的故事估计大家都很清楚了。确实,孔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在朝为官时,感觉难以应付朝廷的争斗,便主动退位回家,原以为自己不当官了,求他的人少了,家里就会冷冷清清,哪知,宾客仍是络绎不绝。孔融感慨地说:“我退了官以后,家里座位上的宾客总是满满的,酒杯中的酒从没有断过。”“座上客”这个词从此就流传开了。

31.“孺子牛”的来历

鲁迅曾写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孺子牛”是怎么来的呢?

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景公十分溺爱自己的小儿子“荼”,有一天,荼让齐景公趴在地上装牛,他则骑在上面。齐景公不但答应了,还拿了一根绳子,自己咬一头,另一头让儿子拿着,忽然,荼从父亲背上摔下来了,还把父亲的牙齿拽掉了,齐景公竟不顾自己的疼痛,慌忙先把儿子扶起来。后来齐景公死了,大臣陈僖子准备让公子阳接替王位。这时,大臣鲍牧说:“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乎?”此后,孺子牛就指溺爱子女的父母,后又引申为甘愿为他人服务的公仆。

32.“傻瓜”的由来

经常会听到人们说“傻瓜”,但傻瓜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考证,从前有个瓜洲(今陕西省秦岭一带),那里的人们都很老实,受人雇佣当长工时,一天到晚不停地干活,人们把这说成是“傻”,又因为他们是“瓜洲”的人,因此,后来就直接说成是“傻瓜”了。

33.耳环的来历

据说耳环是一个叫阿优的姑娘发明的。阿优因为家里穷,被迫到别人家里当长工,她虽然勤勤恳恳地干活,但仍免不了挨主人的骂。这一天,主人对她又打又骂,并揪着耳朵把她摔在了地上。阿优到后山放羊时,就想找点草药敷到耳朵上,但是耳根这个部位不好包扎,敷了又脱,她就干脆用地上的草卷个小圆圈吊着遮丑,这两个小圆圈一摇一摆反而怪好看的。于是,村里的姑娘都学她的样子,于是便有了耳环。

34.“婆娘”的由来

“婆”指祖母,“娘”指母亲,把媳妇称作“婆娘”,这个掌故来自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叫专诸,他从小是由婆婆和娘带大的,但是他的性格很暴躁,经常和别人打架,每次打架,他的婆婆就拄着拐杖出来喝止。专诸是个孝子,婆婆一喊,他就会马上住手。后来婆婆去世了,他的娘就出来制止他,再后来,娘也去世了,没人管他了。

有一次,他又跟别人打架,他媳妇灵机一动,大喊一声“住手”,专诸回头一看,媳妇拄着婆婆的拐杖,头顶着娘的包头,活像婆与娘回来了,他媳妇就教育他,今后要好好学习做人,说:“我今天这样打扮是要你好好反思一下,当年婆与娘是怎么教育你的。”从此,媳妇就又有了一个称谓“婆娘”。

35.“破天荒”的由来

破天荒是开天辟地第一次,这来源于一个小故事。

唐朝时,湖北荆州地区每年都要选送一批举人进京应考进士,但是连续多年都没有人考中,后来,有一位举人终于考中了,当朝刺史崔铉认为此事应该奖励,于是,向这位举人赐银70万贯,并取名为“破天荒钱”。

36.钱六姐的故事

钱六姐,名梅窗,明弘治二年(公元1488年)冬出生于咸宁县马桥油榨钱庄。父钱舜德,母涂氏。因在兄妹中排行第六,故人称钱六姐。钱六姐不仅聪慧过人,反应敏捷、善于料事用计,常能随机应变,出奇制胜,而且为人风趣,谈吐诙谐,富有幽默感,是我国汉族才媛型的机智人物。钱六姐的父亲当地保时,湾里的两头牛角斗,结果一头被另一头斗死了。牛是牲畜,应该怎么处置这个案子呢?钱六姐说:“两牛比角,必有强弱,活的共耕,死的公剥。”仅仅几句,就解决了父亲的难题,而且两家也都很满意。

37.馒头的传说

早年,相传宫里有个太仆,为人很和善。有一天,一个老艺人误杀了王子,太仆知道后主动把责任担下来,结果,皇帝一怒还是要杀掉太仆。老艺人灵机一动,用面塑了一个跟太仆一模一样的头型,用蒲草扎了一个身子,结果居然蒙混过关了。两人逃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开了一个小馆,用白面蒸了各种各样的人头,祭祀庆祝,周围的许多人也争相购买,不知是谁引头开始吃祭祀的祭品,此后,这种面食又演变为人们的日常饮食了,人们管这种面食叫“面首”,后来,“首”与“头”同义,便又渐渐演变为“馒头”了。

38.“溜须”的由来

“溜须”是指拍马屁,关于这个说法,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北宋真宗皇帝时,有个大臣叫丁渭,他千方百计地讨好皇上,官升的也很快,但始终在寇准之下,寇准是个十分正直的大臣,他很见不惯丁渭的作风。有一次,丁渭和寇准等大臣们在一起饮酒,丁渭看到寇准的胡子上沾了一些米饭,就亲手为寇准溜须拂拭,并趁机赞美寇准的胡须长得漂亮,寇准对此很反感,说:“参政是国之大臣,难道还有为官长溜须的么?”一句话,说得丁渭面红耳赤。此后,人们便用“溜须”形容阿谀奉承的人。

39.江西人为何喜欢被人称为“老表”

原来,这是朱元璋赐给他们的名字。当年,朱元璋领兵打仗时身负重伤,被江西人救下藏在山洞里养伤,其中,有一个人开玩笑说:“要是你将来当了皇帝恐怕就不认得我们了。”朱赶紧回答说:“不会,不会,到时候,你们只要说是我的老表,我就知道了。”后来,朱元璋果然当了皇帝,这一年江南大旱,但朝廷依然要征税,于是,有人想到了当年朱元璋的话,果然,皇帝召见了当年的救命恩人,并免了他们的税负。从此,“老表”就成了江西人引以为荣的词了。

40.“老手”的来历

老手是形容一个人干某件事情很熟练。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春秋时,齐桓公是个很开明的君主,他十分重视人才。一次,他请一位善制马车车轮的人到宫里来,这个人叫轮扁,当时,齐桓公一面读书,一面看老人的手艺。轮扁对君王说:“我看君王读的书全是无用的东西,真正的技艺从书里是学不会的。”齐桓公觉得他的话说得有道理,就命人把他这段话记下来,同时尊称他为“斲轮老手”。

41.拉祜族关于酒的传说

古时候,有个寡妇带着孤儿过日子。有一天,儿子要去给天神献供,从山上砍了一团芭蕉果,结果卧病在床的母亲闻见了香味想吃,儿子说:“这是贡品,母亲吃不得。”天神知道后,让小伙子把贡品拿回去给母亲吃,结果儿子在半路把芭蕉放到一棵树洞里,就回家去了。天神于是要降罪给那些吃了这个芭蕉的人,让他们吃了头晕脑昏,似睡非睡。渐渐地,芭蕉在树洞里化成了水,不知情的人们喝了都东倒西歪,后来,人们把这水挑回家掺到米里煮汤喝,都感觉好不痛快,人们把这种米当酒药,后来又慢慢烤出了酒。

42.“老佛爷”的由来

“老佛爷”是人们对慈禧的称呼,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

晚清时,南方有一个很有才华的佛教大师,名为竹禅法师,他还很擅长绘画。慈禧想要一睹他的真才实学,拿了一张5尺的画布让他画一个9尺高的观世音菩萨像。只见他不慌不忙,画了一个弯腰拾净水瓶树枝的观世音。慈禧一看十分高兴,当即要求受法佛门,并让竹禅担保,从那时起,宫里便称她为老佛爷。

43.“老皇历”的由来

相传宋太宗每到年底,都要给文武百官送一本历书。因为是皇帝所赠,因此,称为“皇历”。“皇历”里记载的历法,一般是以当年为限,第二年就有所变更,如果还用去年的“皇历”就会出错。后来,人们就用此比喻用旧的一套办法对待新的事物。

44.“两口子”的由来

相传,乾隆时山东有个才子叫张继贤,喜欢上了一个朋友的妻子曹素箴,不料不久之后他的朋友因病死亡,人们便怀疑是他俩合谋害死的。当地官府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他们打入死牢。当时,乾隆翻阅奏章时,发现张继贤的文笔很好,决定看看这个人,结果发现他长得文质彬彬,而曹素箴也很清秀,两人都不像是杀人的人,当即下令,将两人一个发配到卧虎口,一个发配到黑风口。其实,这两个口离得很近,可见乾隆的良苦用心。到了“两个口”之后,两人还是经常来往,老百姓羡慕地称他们为“两口子”。

45.水族姑娘戴手镯的传说

水族姑娘喜欢戴手镯,这里有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凶恶的妖怪,经常出来害人,一天,它看到姐妹两个,就骗她们让她们帮自己一个忙,结果姐妹双双被抓,姐姐拼命和妖怪斗争,把妹妹送出了虎口,自己却牺牲了。妹妹就到处拜师学艺准备报仇。一天,她看到有一个乞丐,就施舍了一点粮食给他,乞丐对她说:我没有什么报答你的,就把这两竹筒送给你,你戴到手上,遇上妖怪,用针朝它胸前一刺就可以了。妹妹照做,果然制伏了妖怪。后来,妹妹请了一个银匠,请他照着竹筒打了一对银圈圈换下竹筒戴上。就这样,水族姑娘戴上了银镯,并一直流传到现在。

46.“大丈夫”的由来

人们夸某个人时,常常会说他具有大丈夫的气概。“大丈夫”这个词出自汉高祖之口。

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到咸阳游览,看到秦始皇的遗迹时,赞叹说:“啊!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干啊!”这就是大丈夫一词的由来。

47.“二百五”的由来

相传2000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个了不起的人名叫苏秦,后来不知被谁给暗杀了。齐王得知后,下决心要捉拿凶手,但手下多方侦查都没有结果。有一天,他灵机一动,吩咐左右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然后在下面贴了一张告示:“苏秦是内奸,请杀了他的人前来领赏。”结果有4个人都声称是自己杀的,齐王点了点头,说:“你们都是勇士啊,1000两黄金,你们4个人各分得多少呢?”这4个人齐声答道:“每人250”,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4个二百五拖出去斩了。”

48.“驸马”的由来

我国古代皇帝的女婿都被称为“驸马”。其实,在古代驸马都尉是掌管副车的官,因为皇帝出巡时,身边都安排很多自己的替身以防被别人刺杀,结果后来发生了“驸马都尉”刺杀皇帝的事件,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从晋武帝司马炎起规定,担任这一要职的人,只能是自己的女婿,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刺杀皇帝的事情发生了。“驸马都尉”也成了皇帝女婿的代称了。

49.“鬼门关”的由来

“鬼门关”原来是指传说中的阳间和阴间的交口,比喻凶险可怕的地方。其实,我国确有一处地方,人们曾称它为鬼门关。这是一个古代关名,现今在广西僮族自治区的北流县西部,介于北流、玉林两县之间。这个地方原名是“桂门关”,后来这里流行过一种传染病,凡是经过这里的人几乎很少有活着回去的,所以这里便有了一个民谣:“桂门关,十去九不还。”因为“桂”与“鬼”谐音,后来就变为了“鬼门关”。

50.“饺子”的由来

古时候有个馋嘴的皇帝,每天要吃百样菜,过生日要吃千样菜,过年要吃万样菜。而且稍有不如意就暴跳如雷,甚至还要把厨师杀掉。这年大年三十,御膳房的领班又为找厨师发愁了,这时一个年轻的厨师自告奋勇要做这万样菜。只见他拿了各种肉类、蔬菜以及山珍海味,就关起门来剁菜,然后从厨房里端出这形如元宝的面食。皇帝感觉很好奇,一尝果然味道非凡,便问这是何物,厨师灵机一动说:“它是在新旧交替的子时所食,所以叫‘交子’。”后来,“交子”渐渐演变为了今天的“饺子”。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