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鲜卑和慕容家族

发表于 2019-1-26 12: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鲜卑是我国古代民族之一。关于鲜卑的族源,文献记载众说纷纭,直到1980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了鲜卑拓跋部祖先的“石室”,证明了文献中记载的大鲜卑山就是今大兴安岭北段。由此推论,鲜卑是东胡的一支。秦末汉初,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部分部众退居鲜卑山(今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右翼、中旗西),故而得名鲜卑。他们游牧于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南邻乌桓。据《后汉书》记载:“其言语、习俗与乌桓同。唯婚姻先髡头。”即鲜卑族妇女结婚前先剃发。据《后汉书》载,鲜卑居住区域内,出产野马、原羊、角端牛、貂等,“故天下以为名裘”,所以鲜卑人擅猎不擅渔。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北匈奴被汉朝与乌孙、丁零、乌桓、鲜卑等族联合击败西迁,鲜卑籍呈扇形南迁和西迁,填补匈奴人留下的空白,并且逐渐强盛起来。到汉桓帝年间,鲜卑著名首领檀石槐在弹汗山(内蒙古商都县附近)建立起强大的部落联盟,并将其领地分为东、中、西三部,各设大人统率。檀石槐任用汉人,制定法律,促进了鲜卑社会的发展,他死后,诸部联盟瓦解。三国时期,小种鲜卑柯比能部一度强大,另有步度根集团与弥加、素利所率集团相对强大。柯比能部曾一度统一漠南地区,重建局部联盟。西晋时期,鲜卑各部继续内迁,加速封建化过程。两晋与十六国时期,鲜卑中分衍出的各部相继兴起,东部鲜卑分为慕容、段氏、宇文三部,此外,还有乞伏氏和拓跋氏,都一度建立雄踞一方的政权。慕容氏建前燕(337~370)、后燕(384~407)、西燕(384~394)、南燕(398~410);乞伏氏建西秦(385~431);拓跋氏先建代国(338~376),后统一北部,建立了强大的北魏王朝。其后北魏分裂为东、西魏,鲜卑化的汉人高氏与宇文氏分别建北齐、北周。此外还有出自慕容氏的吐谷浑,在羌人地区形成吐谷浑部,鲜卑贵族居统治地位,唐代初叶被吐蕃灭。鲜卑在内迁后,与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自然同化,尤其是鲜卑贵族与汉人名门大姓结合,吸收中原汉人文化,农业、手工业、商业有所发展,逐渐与汉族等融合,隋唐以来就不再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治实体存在。但他们的后裔在这两个朝代中仍居于重要地位。

通过鲜卑的发展源流可见,慕容氏自鲜卑分衍而出,原居鲜卑山,后迁居饶乐水(西拉木伦河)。檀石槐分鲜卑联盟为东、中、西、三部时,慕容为中部(右北平西至上谷十余邑)大人之一,并逐渐形成慕容氏。三国时,慕容首领莫护跋受封率义王,迁居辽西。关于名号,一说认为是他们向汉人学习,带步摇冠,而鲜卑人称步摇冠为慕容,正切合汉语“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的说法,故采用“慕容”为名号。另说认为慕容是鲜卑语“富”的意思。鲜卑联盟瓦解后,慕容家族自成一部,逐渐兴起。西晋太康十年(289),慕容涉归之子降晋,封为鲜卑都督,借重西晋王朝,发展自己势力,修明刑政,发展农业生产,收容汉族流人,势力渐盛,曾连败鲜卑宇文部、段部及后赵。十六国时期,其后裔先后建立政权:慕容皝建前燕、慕容垂建后燕、慕容德建南燕、慕容冲建西燕。慕容部不仅建立了四燕国,而且前燕、后燕都曾一度控制关东广大地区,在“十六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慕容廆洛干的庶长兄吐谷浑,率部西迁并以自己的名字为族名,其后裔建吐谷浑国,即南朝诸史所称的河南国,其地界据《南史·河南王传》记载:“东至叠川,西邻于阗,北接高昌,东北通秦岭,方千余里。”慕容部原也是游牧为主,兼营狩猎,受汉族影响,渐务农,并有手工业。其汉化程度较高,后渐融于汉族。因此,慕容家族是鲜卑族的一支,在其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契丹和辽国
辽朝(916~1125),是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王朝。契丹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源出鲜卑宇文部一支,在建立国家前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契丹族起源于我国北方潢河(今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今老哈河)之间。南北朝时期,契丹族分为八部落,逐水草迁徙,过着游牧生活。唐朝初年,八部渐渐组成部落联盟,由大贺氏中选任联盟长。唐太宗时,依附于唐朝。唐设松漠都督府,赐姓李,正式接受唐朝行政统治。武则天时期,其首领李尽忠联孙万荣反唐,遭沉重打击,又依附于突厥。唐玄宗时,突厥渐衰落,再度附唐。后因内部矛盾激化,公元730年大贺氏统治结束,遥辇氏首领成为契丹首领。直到契丹建国,遥辇氏任联盟长相继九世。公元745年,回纥建立汗国,曾一度处于其统治下,发展缓慢。后乘回纥汗国灭亡和唐处于衰落之机,契丹逐渐崛起。907年,迭剌部世里(耶律)家族的阿保机被推举为联盟首领,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改用汉制称号,自号“天皇帝”,年号神册,国号大契丹。辽太祖任用汉人官员,参照汉族国家模式,制定法律,筑皇都,造契丹文字,确立世袭皇权,建立了从政治、经济到文化各项事业均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从此与宋王朝并立,对峙长达160多年。他在位期间还展开了大规模的征伐,向南深入汉地掳掠,西扰突厥、吐浑、党项、沙陀、阻卜等。东灭渤海国,改置东丹国。后其次子耶律德光继位,从后唐石敬瑭手中取得燕云十六州,国力大增,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国。宋辽的关系以澶渊之盟为界分为前、后期。在前期,为争夺燕云十六州,宋朝多次攻辽受挫,遂采取防守政策。辽丧失称霸中原的野心,采取善宋政策。在后期,宋辽之间维系了长达百年的和平局面,利于双方的发展。1125年辽被女真人建立的金所灭。辽灭前,耶律大石率部西迁,建西辽,1218年被蒙古灭。契丹渐与汉族、蒙古族等融合,元末以后契丹逐渐在历史上消失。

辽的国号在建国时称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为便于统治汉人,将国号改为大辽。圣宗时(983)又改称大契丹,道宗(1066)又复号大辽。据契丹文献记载,即使在称辽时,仍称国号为契丹,仅在汉语中通用辽。汉人则习惯通称其为辽。

辽朝在全盛时,疆域东起日本海、黑龙江口,西至阿尔泰山,北抵克鲁伦河,南以霸县、雁门关与宋朝交界。因各种原因,辽朝形成一个多民族国家,有游牧民和农耕民,故而形成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政治上,辽统治者对各民族实行随俗而治的办法。用契丹的传统方式和法律治理契丹和其他少数民族,用汉法治理汉人。如辽朝的中枢官制分为北面官与南面官两大系统。北面官管理契丹政事,其官制仍保留着契丹氏族部落制的某些痕迹;南面官管理汉人事务,南枢密院是综理汉人军政的最高官衙。地方官制中在契丹族和北方诸族地区实行部族制,在渤海地区、燕云十六州地区基本沿旧制统治。此外还有斡鲁朵制,即皇帝有其直属的军队、民户、奴隶和州县,构成独立的经济、军事单位。并允许皇族所领有的头下立州城,实行头下军州制。同时,皇族仍保持渔猎骑射传统,进行四时“捺钵”(契丹语“帐篷”),即四季到不同地方“巡幸”,形成制度。其间包括接见邻国使臣,与臣僚议事,安抚、笼络、控制边疆各部族等政治活动。经济上,契丹人以畜牧为主,随水、草游牧,牲畜是他们的主要财产。渔猎生产在其经济中也有深远影响。辽代时手工业、商业、交通也均有所发展。契丹人信萨满教,敬天神。建辽国后,吸收汉文化,佛教传入。并先后借鉴汉字隶书创契丹大字,借鉴回纥文改制成契丹小字,成为一个既有本民族语言又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

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据有北半中国,控制陆路中西交通,加强了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联系,对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做出了较大贡献。并且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世界影响深远,以致某些民族语言中至今仍称中国为契丹。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