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卖半边盘的神秘老人

发表于 2019-1-22 16: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沉海昏,起吴城

  卖半边盘的神秘老人

  当确认墎墩古墓即是海昏侯刘贺墓以后,考古人员也终于解开了宋代盗墓贼为何没能成功盗墓,以及墓为什么会遭水淹的谜团。

  南昌海昏古城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书中曾提到汉高帝时豫章郡辖海昏等县。西汉以后,海昏县分成了多个县,也迁移过县治。今天新建区铁河乡的紫金城遗址是汉海昏侯都城,而海昏侯墓则为海昏侯的陵墓区。紫金城也被当地老百姓称呼为“昌邑王城”,概貌至今依稀可辨,原来的城墙基础还在,城中央高而平坦的土堆应该是宫殿的旧址。

  东汉末年,海昏城址迁往今天安义县东阳镇的上缭城,在当时的战乱年月里,这里的宗族部曲筑坞壁自保,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宗伍”,有独立的军事政治首领“宗帅”,粮食富足,经济力量雄厚。当时的海昏县,地处低洼的鄱阳盆地,原本人烟稠密,“国富廪实,吴娃越姬,充于后庭;明珠大贝,被于帑藏。取之可以资军,虽蜀郡成都金碧之府,未能过也”。

  说海昏县比之蜀之成都,当然是夸大之词,但地方志中记载,当时这里少则五六千家,多则万家,人数少则两万,多则十余万。孙策还将海昏、建昌附近的六个县划为一区,以海昏为治所,归太史慈统辖,拜太史慈为建昌都尉,督率诸将守备。

  转眼三国结束到了西晋,短暂的西晋之后是东晋,在东晋年间的公元318年,一位神秘的老人出现在海昏县城街头,沿街叫卖只有半边的盘子。人们不解其意,问其缘故,老者说:“县衙门前那对石狮子口流鲜血之时,海昏定有一场空前大劫难。”

  说完,神秘的老者突然消失了。胆小的人听后纷纷搬离了海昏。有位屠夫则不然,他暗自思忖:“既是石头狮子,怎会口流鲜血呢?此人莫非是疯老头?”将信将疑的他每天卖完肉都要去衙门前察看一番,一连数日,都不见动静,盛怒之下,屠夫竟将猪血涂于石狮口中。想不到莽夫此举果真应验了老者的话,顷刻间,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飞沙走石,一场可怕的地震灾害终于发生了。劫后余生者事后方悟出老者是神仙下凡,他叫卖“边盘”是暗示大家“边搬”,“盘”乃吴城方言“搬”之意。

  又有传说,地震的头天晚上,海昏县城在演戏,戏很好看,看的人也特别多,以至乌鱼精也来了,因身上很腥,它站在哪儿,哪儿的观众就赶它。但一位老者同情它,让它到自己身边来,看了一阵,乌鱼精拍了拍老人的肩膀说:“老丈,别看了,马上大风大雨就要来,快回家去吧。”老人刚到家,海昏县城就消失了。

  更有神奇的说法:芦潭村的村民曾看到过海市蜃楼,是一座古城的模样,街上有叫卖声,小院有小孩哭闹声,路上有马蹄得得声,各色衣着古朴的人员近在眼前,仿佛一幅清明上河图,这不就是海昏古城吗?还有的说,在夜深人静时有人听见城池毁灭时,人们在慌乱惨叫,房屋在吱吱地倒塌,河中的大浪剧烈地冲击着堤岸,人们奔走呼号的种种声音。

  沉海昏,起吴城

  卖边盘的老人当然是传说,但这场大地震却是真实发生过的:318年豫章郡大地震,震级至少7.25级,是中国历史上东部郯庐大断裂在长江以南(安徽广济)沿线的最大地震。

  这场地震还将原来的枭阳县、海昏县等豫章古县城,都淹没在了鄱阳湖里。

  地震更使得地面沉降,海昏侯墓室早早坍塌,被地下水上涌淹没。而宋代盗墓贼进来时,并不具备水下盗墓的条件和能力,这才使得该墓得以幸免。并且,也正是因为墓穴内充满水,绝氧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长,从而保护了墓内文物免于被深度腐蚀。

  此后千百年间,鄱阳湖西岸长期流传着一句话:沉海昏,浮吴城。

  不过,关于海昏的沉没,史料中只有零星记述,且众说纷纭。仅沉没时间就有三大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来源于《晋书》,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1月,“地震,水涌出,山崩”。《南昌府志》同治十二年刊本载:318年3月,庐陵、豫章西阳地震山崩,其中就包括了海昏。

  另一种说法是南朝时期,据《新建县志》载,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海昏沉没,商业南徙,县治再次迁往吴城镇,吴城也成为今天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民间传说中“沉掉海昏,浮起吴城”即是因此而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隋唐时期。据《水经·赣水注》,北魏时,鄱阳湖的前身已在都昌县西北一带,形成一片开阔的水域。隋炀帝时,湖水南移扩展,到唐代已大致拥有今天鄱阳湖的范围和形态。元、明两代,随着湖区的继续沉降,鄱阳湖逐渐向西南方扩展至进贤县北境的北山,海昏古城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沉入湖底。

  然而,无论专家们说海昏是湮没湖底于南朝时期,还是在鄱阳湖扩张成今日雏形的隋唐,他们大多还是表示清代后期以来,鄱阳湖区由下沉转为上升,导致湖心开始反过来北移,加上湖水面积的萎缩等因素,也许,在百年左右,传说中的海昏古城就将有望重见天日。

  另外,海昏沉没后,居民大多迁往艾城,一部分迁至吴城,吴城镇得到了迅速发展,一跃成为全国一个重要水运港口,故民间一直有“沉掉海昏,浮起吴城”的传说。从清乾隆到咸丰,吴城发展达到鼎盛,人口稠密,其经济功能已经超过了省府南昌。

  1972年,永修县吴城镇芦潭村民熊贱苟,在鄱阳湖滩上挖到过一段麻石条铺成的街道,而且每到枯水季节,该村临修河的陡坎边便会现出几排巨大的木柱,其间沉积着厚厚的陈年谷壳和瓦砾,还可找到铜钱,当地百姓说这便是昔日海昏县的粮仓所在地。据说风平浪静的时候,村北蚌湖还隐约可见水中的城址。

  此后,据说每到鄱阳湖干涸的时候,都会出现类似景象……

  尤其是这几年,由于鄱阳湖水位持续偏低,与吴城镇隔河相望的芦潭村附近河岸出现了一大批神秘木桩,一种说法为是海昏县粮仓所在地,另一种说法是古码头,还有说木桩是护坡、古城墙。

  芦潭村还有六七户人家留居于此,村里随处可见古老的砖石,村民用它来垒菜园坝,打墙基,铺路。村民们说,他们在这里生活已过18代,小时经常见到木桩、谷粒、铜钱;有人在草洲放牛时看见过古城墙,但再次带人去找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