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心电感应真的存在吗?超感官知觉(Extra sensory Perception)是什么?

发表于 2019-1-21 16: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用电话,不用书信,不用语言交流。可能是在不同的房间,或者是千里之外,一个人却能感觉到另一个人的信念和想法。这种像武侠小说里千里传音一样经济方便的神功,叫作心电感应,通俗点,叫作传心术,它真的存在吗?

  从小明的故事说起
902397dda144ad34cc976658d4a20cf430ad85c1.jpg
  话说小明第一次听到心电感应,还是在20世纪的大型益智动画《聪明的一休》中。有一集,一休哥的师兄在场上回答一道难题,场下的一休哥虽知道答案却不能回答,情急之下,他开了大招,通过心电感应让师兄知道了正确答案。

  就这样,心电感应一词在小明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初一时,小明为了提高成绩无所不用其极,突然有一天想起了心电感应,于是找了三个学习不错的小伙伴,让他们每做一道题都念一遍小明的名字,以此将答案传给小明。方法是简陋的,但效果是显著的,小明果然在那次小测验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由于一个小伙伴因为光想着念小明的名字,造成了她的发挥失常,所以自那之后,小明再也没敢多用这个大招。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那次考试的偶然因素很大,也许只是因为自信才发挥得好,又或者是因为幸运的眷顾。但是心电感应这件事情,却不只牵动着小明,也牵动着许多科学家的心,他们试图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证明。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报道说发生了心电感应的神奇事件,比如一位美国女士出车祸时,她远在澳大利亚的双胞胎姐妹会感到很痛苦;又或者一个人半夜上厕所时晕倒,他的双胞胎兄弟在睡梦中惊醒去救他。人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些经历,乐此不疲。

  一项统计显示,欧美、日本等地区有将近一半的人都相信心电感应的存在,而那些认为自己经历过心电感应的人则更加深信不疑。

  心电感应更多地被划分到心灵学领域,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电感应、千里眼、预知未来、灵魂等超常现象。近来,“心灵学”又逐渐被“超心理学”一词所替代。虽然听上去与心理学很接近,但是美国心理学协会54个分会中并没有超心理学这一分会。当然,这并不妨碍一些著名的大学设立专门的超心理学课程和研究室,也无法阻挡诸多心理学家蜂拥去研究这些神奇的现象。

  来自实验室里的论证

  在心理学领域,最早使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心电感应的是美国杜克大学的莱茵教授,他的实验方法是这样的:

  超感知觉的早期实验美国杜克大学莱茵教授的实验
574e9258d109b3de02ff2f89c6bf6c81810a4c8b.jpg
  超感官知觉(Extra sensory Perception)简称ESP,心理学研究范畴。是指不凭借感官信息而对外界事物获得知觉经验的现象。心灵学者对超感官知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心电感应或传心术,即两人在远距离下传递思想情感的能力;(2)灵感,即在无直接感觉下产生对具体事物的知觉现象,如可看到封闭在不透明容器内的东西;(3)预知,可预先知道尚未发生的事情或别人的思想;(4)心灵致动,即以心灵的力量来影响或控制物质对象的能力。尽管世界上一些学者致力于超感官知觉的研究,但在心理学界对此存在很大争论,受到许多心理学家的严厉质疑与批评,主要是实验经不起重复性的科学检验和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

  1882年,英国学者成立了“心灵研究会”,收集并研究了有关超感知觉的实例。学者认为,仅仅收集现象还不足以证明超感知觉已经得到了科学的承认,要反复得到实验室试验的证明。1930年,美国杜克大学的心理学J﹒B﹒莱茵博士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他首先提出大多数人都具有超感知觉功能的潜能。在心理学上,超感知觉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在心理实验上,主要集中在心电感应和超感视觉上。英国心理学家Soal和Batemen在五十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在五年期间,以单一受试者为对象,先后做过200次心电感应和超感视觉的实验。结果发现超感视觉的成功率接近几率,可见超感视觉是不存在的。而心电感应的结果超过几率支配的范围,我们似乎可据此推论,人具有相当程度的心电感应能力。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心电感应实验结果在统计上超过几率,可能是主试者在实验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给予受试者某种暗示所造成。而支持超感知觉理念的心理学家则认为,由于实验环境太不自然和实验程序过分人工化,影响了受试者的表现,使超感知觉实验不易超过几率。

  他让两名被试面对面坐着,中间隔着一块布以防眼神交流,之后让一方(发送者)从5张卡片中随机选择一张,然后注视图案,以便对方能感应到。之后放下卡片。而另一方(接收者)则猜测发送者刚才看的是哪一张卡片,如果猜对了,就证明有心电感应。

  如果从纯概率角度说,接收者蒙对的概率有20%。但是莱茵的实验结果却显示,过万的被试中平均正确率达到了28.4%,远远超过随机水平。所以,许多人相信心电感应真实存在。

  而另一项比较有影响的实验,则是由贝姆和霍诺顿于1994年利用超感知觉全方位实验进行的。

  两名被试,即接收者和发送者,分别被安排在两个隔离的屋子里。之后让接收者躺在舒适的椅子上,眼睛用发着红光的半个乒乓球盖住,戴上不断播放白噪音(不断的嘶嘶声)的耳机,以此达到一种轻微的感觉剥夺状态。而在另一个房间内,发送者则用半个小时聚精会神地盯着四幅图里随机选择的某一幅。之后,将四幅图呈献给接收者,问他(她)刚才感觉到的图像是哪一幅。

  结果在11次实验中,正确选中的概率竟达到了32%,同样远大于纯蒙的20%。实验又一次给心电感应的支持者们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是这些支持性的实验结果,仍然显得远远不够。

  质疑,仍然存在

  虽然一些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一些实验结果看上去显得鼓舞人心,但是心电感应依然遭受着绝大部分科学家的质疑。

  例如许多科学家也做过超感知全方位实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得出了显著的结果。夸张的是,“冷战”期间,CIA(美国中央情报局)甚至斥资2 000万美元,耗时10年,利用一批心灵间谍,去调查苏联的秘密军事基地。由于最后结果很不让人满意,最后只得叫停。

  这时候,有些人要问了,不是已经有科学实验支持吗?为什么不能说它真的存在呢?那么下面给大家简单讲一下,什么是科学的方法。

  标准的科学方法

  现代心理学之所以能被称为一个科学学科,是因为科学实验方法的引入。

  首先,如果我们想证明一个理论是真的,必须得证实而不是证伪。比如说你顶风总能尿十丈远,你得拿出无特效的视频资料来证明自己。你不能说:“你没有证据说我尿不了十丈远,所以我肯定能尿十丈远。”只有证其有,才是真的有。这也是许多人质疑弗洛伊德的地方。

  其次,一个科学的实验必须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去做。什么意思?你必须是顶着风尿,不能是顺风也不能是龙卷风,而且这个风是多少级也必须是固定的。你也不能偷偷在裤子里藏把高压水枪,必须是靠自己的本事。而且这个丈”是现在的3.33米,还是古代的2米多,必须规定好。总之,一切能影响成绩结果的东西必须被控制住。

  最后,一个科学实验必须是可重复的,而且结果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是显著的。比如,无论换哪个实验者,只要按照给定的条件和步骤,就能完成顶风尿十丈。当然,科学是允许误差存在的,如果你偶尔尿不了那么远,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完成,那你还是可信的;但是如果你只有一次能尿那么远,其他都不行,那么你的结果就值得怀疑。或许大家研究半天后会发现,原来那一次你是在失重环境下做的。这样一来,你的话就必须修正:你能在失重环境下顶风尿十丈。

  扯了那么远,回到心电感应上来。在生活中许多心电感应的例子都是在可控制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的,而且它们基本不能重复。而诸如莱茵教授的实验,其中也有很多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干扰因素,比如他用的卡片从背面隐约能看出来,等等。而且多数实验者重复他的实验,正确率也没达到28%。这个结果,也许只是因为莱茵教授比较幸运。就像有的时候我们掷一元硬币,能幸运地连续出现10次正面朝上。

  心电感应真的不存在吗?

  至今还没有绝对充足的实验证据来证明心电感应是板上钉钉的存在,那么我们就完全不相信它了吗?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斯教授曾在他编撰的《心理学》一书中写道:科学态度既包括怀疑的态度,也包括以开放的思维对新观点不懈求证。作为具有批判能力的思想者,我们应该能够对新事物欣然接受而不轻易上当受骗,能洞悉其本质而不愤世嫉俗,能成为具有批判能力的思想者,而不是一台机械化的人云亦云的机器。

  同样,对于心电感应等超自然现象,我们也应该秉承科学的态度,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而不是愚昧地一味信奉或者沾沾自喜地全盘否定。存在或不存在,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现有的一些观念似乎也能给心电感应提供一些线索。比如,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也许会利用一些微小的粒子或者特殊的脑电波去实现心电感应。究竟能不能实现这种经济方便的传心术,还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学习回顾

  1.心灵学(或超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超常现象的学科。

  2.心电感应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

  3.科学的实验有三个特征:它必须是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是可以被证实,也能通过重复实验得到相近的显著性结果。

  4.科学态度既包括怀疑的态度,也包括以开放的思维对新观点不懈求证。

  参考资料

  1.《现代心理学》,张春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2.《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丹尼斯·库恩、约翰·米特尔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1月。

  3.《心理学》,戴维·迈尔斯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1月。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