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鬼压床究竟是怎么回事?

发表于 2019-1-21 16: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一天的学习工作,终于可以躺在舒适的床上拥抱柔软的被窝,与美梦重逢了!把疲劳的身体裹在暖和的被子里,左翻翻右翻翻,困意渐袭,马上就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突然,心中感到一阵憋闷,四肢无法动弹!口不能言,头不能转,胸口仿佛被什么不明物体紧紧压住,呼吸似乎都要在此刻停止!无论自己如何挣扎,都很难苏醒过来,焦虑、恐惧全部在此刻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背上都开始涔涔地向外冒冷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鬼压床”吗?

  什么是鬼压床?

  实际上鬼压床并非真的是鬼怪在作祟,它只是一种睡眠障碍而已。心身医学将其称为“睡眠瘫痪症”或“梦魇症”,它常发生在刚入睡或者是将醒未醒的时候,这个时候人们刚好进入熟睡—做梦的睡眠周期。

  此时大脑的大部分神经中枢正处于一个熟睡—做梦的时期,即快速眼动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大脑做梦活动加速,运动神经中枢基本休眠,身体随意肌处于静止状态。出现睡眠瘫痪症的人们大脑中的一部分神经系统已经清醒,开始有意识,并能对环境进行感知并产生相应的情绪。但大脑的大部分神经系统仍处于休眠状态,尤其是运动神经中枢还未清醒,所以常常会导致我们意识清醒,情绪泛滥,却总是无法操控我们的身体,给出相应的反应。

  仍未脱离梦境时,还会产生相应的幻觉,再通过人们擅长的夸张渲染和艺术加工,自然就成了今天在民间流传甚广的“鬼压床”一说。但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概括,这只是一种大脑神经中枢和运动神经中枢苏醒不同步所导致的常见现象罢了。

  为什么会出现鬼压床?

  美国的相关研究报告称,全美大约有40%~5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睡眠瘫痪症,中国也有相当多的人表示曾有过这样的睡前体验,儿童、青少年、成年早期都常有发生,甚至不少中年人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比例也不算低。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鬼压床这种现象呢?

  首先,是由神经中枢的清醒不同步造成的,实际上就是因为某些因素使我们的神经中枢一直保持兴奋,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一种清醒状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证明,在压力过大、过度焦虑、紧张、极度疲惫、失眠、睡眠不足或有时差问题的情况下,我们会提前进入快速眼动周期,身体已经因为过度劳累而主动休眠,可是大脑还无法摆脱那种“备战”的状态,仍然保持清醒,所以睡眠瘫痪症就出现了。

  一言以蔽之,“精神无比活跃,身体却太过疲惫”。

  其次,睡姿和睡眠环境也有很大影响。例如,压在身上的被子过于厚重,将头蒙在被子里,趴着睡在硬床上,把被子紧紧裹在身上等奇葩睡姿也很有可能诱发鬼压床。因为这些睡姿很容易引起呼吸和血液循环不顺畅,这些生理因素恰好符合鬼压床和做噩梦时的生理反应。

  最后,房间空气不流通,房内杂物堆积过多,睡眠环境过于逼仄压抑,也可能引发睡眠瘫痪症。甚至有的杂物乍一看还真的像一个披头散发的妖魔鬼怪,就是清醒的时候也可能会被吓个不轻呢!

  怎样防治鬼压床?

  有一位大妈曾在经历了鬼压床之后特地跑到庙里找了一位高僧为她做法驱鬼,只见那高僧神神道道地念了一通咒语后,交给大妈一个护身符,说是开过光,只要998元,保准百鬼不侵,诸神保佑。大妈听了那个高兴啊,心安理得地回家睡觉,果然高枕无忧了。

  高僧虽然有点装神弄鬼的嫌疑,但正好解决了鬼压床产生后最重要的问题——恐惧心理。鬼压床不是病,却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极为强烈的恐惧,乃至濒死的体验,常常会使人认为有什么超自然的力量在作祟,需要更高一等的超自然力量保佑才能渡过难关。实际上,只要正确地认识鬼压床,淡然面对,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睡眠了!

  在此,也提供给各位一种简单的方法来防治睡眠瘫痪症。

  深呼吸法:主要用于缓解负责恐惧情绪与放松兴奋情绪的神经中枢。

  入睡前,通过几次有规律的深呼吸来缓解此刻的不良情绪,放松兴奋的脑神经。深吸气时,先使腹部膨胀,然后使胸部膨胀,达到极限后,屏气几秒钟,逐渐呼出气体。呼气时,先收缩胸部,再收缩腹部,尽量将肺内气体排出。反复吸气、呼气,3~5分钟即可。

  最后,遇到鬼压床请不必大惊小怪,你只是有一部分大脑神经因过于兴奋提前醒过来而已。

  学习回顾

  1.鬼压床实际上是一种睡眠障碍,医学上我们称之为睡眠瘫痪症或梦魇症。

  2.多发生于快速眼动时期,常见于入睡初期或刚睡醒的时候,是大脑神经中枢和运动神经中枢不同步苏醒所导致的结果。

  3.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压力过大、操劳过度等,同时与睡姿和睡眠环境等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4.放松是最好的疗法,可通过调节呼吸、自我按摩等方式缓解睡前的兴奋情绪,牛奶、核桃等可以安神的食品也有利于获得一个良好的睡眠。

  参考资料

  1.《变态心理学导论》,刘新民、谈成文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2.《今夜不再无眠:睡眠问题的调试》,沙维伟、刘新民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0月。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