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为何喜欢发短信微信QQ而非打电话?

发表于 2019-1-21 15: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呢?是给他发一条短信,还是亲自打电话告诉他,“喂,我想你了”。我们不是盼望醒来后,梦里想见的人立刻出现吗?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更喜欢发短信而不是打电话呢?
   360截图-15457984.jpg
  沟通要素的相对简化

  沟通是人与人发生相互联系的主要途径,人醒着的时间中,大约80%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沟通。巴克认为沟通包括7个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人、反馈、障碍和背景。而发短信这种纯文字信息的沟通,在最大程度上简化了沟通的要素,使得沟通在接近“真空”的状态下进行,把沟通的诸要素最大限度地省去了,只留下文字信息,弱化了其他要素(语音语调、情景等)对沟通的影响。当然,这种弱化具有两面性。比如不想把自己的糟糕心情传染给对方时,文字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为自己的情绪保密。但是,这种接近“真空”状态下的沟通也限制了双方获得的信息。因此,很多喜欢发短信的人会说,发短信避免了打电话时找不到话题的尴尬,也有更多的时间措辞,避免一个口误伤害了对方……

  沟通情境的可构筑性

  相比打电话、面对面交流这些即时沟通方式,发短信或者使用QQ等延时聊天工具,在沟通情景上具有更多的可构筑性,因此个体在沟通中承担的心理压力也更小。所以,有些人会倾向于选择这种交流方式。

  利用短信、QQ进行的沟通,其沟通情景可以分为3个层次:双方交流过程中的共时情境;传播双方各自所处的现实情境;广义上的情境,如双方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言语、文化等较大的情境。而利用短信和QQ的沟通极大地避免了双方所处的现实情境的相互感染。因此有些人会更倾向于选择发短信而不是打电话。

  简而言之,延时沟通使得个体可以有选择地构筑沟通情境,减小个体在交流中的心理压力。当然这种沟通情境的构筑在人际交往中的利弊暂不做深入讨论。可是,至少我们得承认,在某些情景下,低压力的沟通情境更利于深入的情感交流。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女生会选择发短信给自己暗恋的“男神”表白,而不是直接打电话。

  气质类型与沟通偏好的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生命力独特的展现,我们因相同有所联系,也因为相异有所成长。大千世界,没有谁跟我们完全相同,我们是如此的相似而又如此的不同。即使面对同样的事情,我们也会有各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在沟通上也不例外。有的人更喜欢发短信,而有的人就是憋死也不给你发短信。

  心理学上的“气质”与我们平时说的“禀性”“脾气”相似。心理学上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不同特质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不过,生活中我们大多是其中两种及以上类型的混合,单独一种的比较少。当然气质类型本身也无好坏之分。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其特点

  我想,要是张飞生活在现代,他一定更愿意用打电话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吧,他受不了短信、QQ的慢吞吞,喜欢直接明了地打电话,或者干脆直接见面聊好了。而林妹妹就不同了,她或许就喜欢在微博上发些伤春悲秋的文字,跟“有情人”一起感时伤怀一下,而那些文字大概也是经过她反复推敲的。

  总的来说,灵活性强的人,更能根据情境选择某种或多种沟通方式;而灵活性相对较差的人,会比较容易固着在某种他们已经习惯的沟通方式上。

  气质类型本无好坏之分,沟通方式亦是如此。只要我们能够在沟通中照顾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以及情景因素,那么我想这样的交流应该是愉快而又具有建设性的。

  学习回顾

  1. 发短信简化了沟通的要素,仅仅留下文字信息,弱化了其他要素(语音语调,情景)对沟通的影响。当然,这种弱化是具有两面性的。

  2. 延时沟通使得个体可以选择性地构筑沟通情境,进而降低个体在交流中的心理压力。

  3. 我们本身的人格特质影响了我们对沟通方式的选择。

  4. 无论我们偏好怎样的交流方式,都要尽可能做到一致,要同时照顾到自己、他人以及情境。

  参考资料

  1. 《新媒体中人际传播的回归与超越——以即时通信工具QQ为例》,姚劲松著。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