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佛教的重要经典包括哪些?

发表于 2019-1-20 22: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经典:统称;藏经,俗称;佛经,也叫《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 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

  “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所得的心得。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卷数达二万多卷、字数达三亿之多。现列举一些各宗各派具有代表性的经典。

  重要经典

  《金刚经》、《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大藏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佛说阿弥陀佛经》等等。经常念经能使众生心情舒畅,减少妄想。静下心来听经也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抄经文,印经书,等都可以积无量功德。

  经典摘录

  阿含部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佛说斋经》 、《佛说法灭尽经》

  《佛说戒香经》 、《玉耶女经》、 《佛说九横经》 、《佛遗教经》

  《增壹阿含经》

  方等部

  《佛说阿弥陀经》、 《观无量寿佛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

  佛家

  佛家(2张)

  《佛说八部佛名经》

  《后出阿弥陀佛偈经》、 《银色女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佛说八阳神咒经》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八吉祥经》 、《八佛名号经》 、《佛说十吉祥经》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说八大菩萨经》 、《六菩萨亦当诵持经》 、《长者法志妻经》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佛说转有经》、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盂兰盆经》、 《浴佛功德经》

  《造塔功德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佛说大乘稻杆经》

  般若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说摩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法华部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萨昙分陀利经》 、《佛说法华三昧经》、 《无量义经》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普贤十大行愿》

  涅盘部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 《大乘方广总持经》

  密教部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麽耶经》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圣妙吉祥真实名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胜幡璎珞陀罗尼经》 《佛说延命地藏菩萨经》

  经集部

  《佛说譬喻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七梦经》 《犍陀国王经》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佛说进学经》

  《阿世王问五逆经》 《佛说出家缘经》 《佛说末罗王经》 《佛说摩达国王经》

  《佛说梵摩难国王经》 《佛说越难经》 《佛说呵雕阿那经》 《佛说耶只经》

  《佛说摩邓女经》 《五母子经》 《佛说龙施女经》 《佛说老女人经》

  《佛说无常经》(附:临终方诀)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嗟{革蔑}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布施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慢法经》、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佛说孛经》抄 《佛说妇人遇辜经》 、《长爪梵志请问经》、 《无垢优婆夷问经》

  《随念三宝经》

  杂部

  《佛说八大人觉经》 、《四十二章经》

  律部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佛说戒消灾经》 、《佛说菩萨内戒经》

  其他部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赞僧功德经》

  主要经典

  三大经

  《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

  三大咒和十小咒

  佛门主要以三大咒和十小咒为主。

  三大咒:《楞严咒》、《大悲咒》、《尊胜咒》

  十小咒:《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咒》、《大吉祥天女咒》。

  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佛门中常修持的有十小咒,三大咒。其中三大咒为:楞严咒、大悲咒、尊胜咒,作为咒中之王的楞严咒,诵持之后,功德无量,楞严咒译做一切事究竟坚固。

  多年来,我的体会,以及观察其他有诵持楞严咒的修学者,其功效和公德无穷无尽,得益多多,主要表现在诵持之后,所求的事,都能或快或慢得到如愿以尝,最好的是,只要不断诵持楞严咒,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平稳度过很多曲折,使能顺利,而后得到福报。

  修行的人非常简单,只求身体健康,各方面都比较顺利,而诵持楞严咒,正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祝愿诵持楞严咒的所有的人,和有缘听到楞严咒的人,身心安乐,离诸障难,一切所求,都能如愿,吉祥如意。

  十小咒、大悲咒、楞严咒,是祖师做为早课的内容,其意义重大。楞严咒能够得福,之后能够坚固;大悲咒能够远离苦难,得到快乐;而十小咒能够度过各种曲直,得到各种福报,心尝妙果。

  我在长期的诵持之中,感受心旷神怡,体味到咒力带来的清凉,心生欢喜,愿诵持和听到楞严、大悲、十小咒的人,身心柔软,但愿能够发开富贵,心想事成。(香严居士)

  四阿含经

  《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

  方等多部

  佛广说方等大乘经典,如《维摩诘所说经》、《圆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宝积经》、《大集经》、《楞伽经》、《药师经》、《地藏经》等等多部。

  十大般若

  《大般若经》、《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胜天王所说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实相般若》、《文殊般若》。

  一涅槃

  《涅槃经》净土宗主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禅宗主修《金刚经》、《心经》、《首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所说经》、《六祖坛经》;

  天台宗主修《法华经》;

  华严宗主修《华严经》;

  唯识宗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

  常见的还有《地藏三经》、《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药师经》、《弥勒三经》等,以及从各经中节录的独立品章,如《普贤行愿品》、《观音普门品》、《净行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等等。

  各种经典都是对治各种烦恼的,每个人根基不一样,喜欢的经典也不一样。以上都是比较常读的经典,学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佛祖在菩提树下证道,说法四十九年,结集起来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这些佛经到底在说什么?

  佛祖说那么多不过是为了度尽众生的颠倒妄想,证入华严境界,但佛法对于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无非两重:更美好的众生;更美好的世界。对于个人的现代意义无非三层:身体健康;心理平衡;精神升华。现在谈下佛教主要经典佛经《华严经》、《金刚经》、《心经》、《楞严经》、《阿弥陀经》、《圆觉经》、《地藏经》、《维摩诘所说经》的要义。

  《华严经》

  佛成道以后,讲的第一部佛经即是《华严经》,在佛经里边是经中之王,也是王中之王。《妙法莲华经》也是经中之王,可是不能称为王中之王,一切修多罗门都从华严流出。华严是主,其他经是伴,主伴交融。龙树菩萨学法,把世间的佛法学尽了,佛说的法他都学完了,他当时起了我慢心,说:这佛法不过如此嘛,我现在都学了,我都明白了,我也能成佛,我也能做佛。龙王看到他起了我慢心,就用神通将他摄入到龙宫去,说你到我龙宫看看,请他到龙宫里阅藏。他一看龙宫里法藏太多了,仅上品华严和中品华严就无量无边,我们世上的人都修不了,层次太高了,我们接受不了。所以他把下品华严用记忆力从龙宫记出来。从此我们世上才有了八十一品《华严经》。

  佛在三七日内入法界三昧,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讲的佛的自证境界、菩萨的最高境界,如来把逝多林变成金色世界。楼房殿堂,都是金银琉璃,七宝而成。华严之大,以其称性直谈界外大法,不摄二乘等故。证得罗汉的舍利弗,目犍连是如痴如聋,没有看到金色世界,凡人和二乘人,都没资格听,因为没有入法界,不能明了这深刻微妙的道理,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之富贵。

  华严经只讲有不讲空,只讲佛菩萨的种种妙有,不讲空苦无常,而是主张宇宙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佛对下等根器的人讲诸行无常,有受皆苦,让生厌离心,对中等根器的人讲诸法无我,破除我执,对上等根器的人讲涅槃寂静,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本来不生不灭。证得八地以上菩萨果位,就从空苦无常的现象背后,看到一个常乐我净的华严世界。

  《华严经》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小能包大,大能容小。宽就是窄,窄就是宽,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微尘就是无量世界,无量世界就是一微尘。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其实来源于华严经,搞一个县城能成功,就能搞第二个,三生万物,。类似现在科学上的全息理论,一个人具足宇宙所有的信息,就好比一台电脑联网可以查到互联网的所有信息,一个苹果也具有无限性,苹果树与地球地大相连,水分和水大相连,空气和虚空风大相连。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触摸一下花朵,都能触摸到太阳,然而自己却不会被灼伤。当我触摸这朵花的时候,不必飞向天空,我已触摸到了一朵云;当我触摸这朵花的时候,我同时感受到了我的心、你的心以及那颗大行星地球的存在。这就是华藏境界。

  华严经阐述了佛家的宇宙时空观,空间和时间的维度无穷无尽,层层相叠,长宽高构成空间的维度,时间是第四维度,人就只能活在这个四维的时空里面,而佛菩萨是超越这个维度的限制,进入更高的维度,入“一真法界”,可以“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普贤菩萨一毛孔过无量无边佛刹。一毛孔就能含无量无边的佛刹、大千世界。普贤菩萨可以以一切劫为一念,时间空间也是空性的,没有实在性,随着众生心量大小而大小,应所知量,循业发现,看你的智慧到什么境界,随着你的业力而发现,《华严经》的境界就是这种境界,事事无碍法界,没有大小之分。

  普贤菩萨为华严经主,在一切佛刹,都有普贤菩萨的报身,他以虚空为身,报身无量,但是从法身体上。能具足一切的功德利益。如虚空能含一切诸像,都能摄受。 《普贤菩萨行愿品》是佛法的最高行门,统摄一切戒学,《华严经》讲的是各种百千万三昧。到最终一切行门都归极乐世界。第五品是回向,如何念佛能回归极乐世界能成佛,华严经最后一品是普贤行愿品,以过去普贤行愿品没来的时候,这部经是不圆满的,没有回向,后来普贤行愿品到了中国以后,《华严经》才真正的圆满。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样《华严经》才算圆满,普贤十大愿欲成就如来诸行门,当修十大愿王。你想成佛,必须修十大愿王。

  《金刚经》

  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以金刚比喻智慧之锐利、顽强、坚固,能断一切烦恼。六祖慧能大师因金刚经而开悟成为千古美谈,此经在处,如同有佛,天龙护持。一本金刚经放在房间,一切恶神邪神皆不能近此宅。《金刚经》的要义在“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切出世间的贤圣都是因为证得了无为法,所以才跟凡夫有差别。

  康德说:用人类理性发明的语词只能谈论现象,不能谈论世界的本质。佛经说:不可思,不可言。到底该如何去感悟万物的真相呢?只有超越语言和思维的智慧,才能证悟本质,我们应该去寻找这种智慧。人类的经验往往是对事物表层现象的一直虚假体验。真正的佛法不能从见闻觉知上求,佛法离一切心识活动——思想、分析和感受,有心有分别,无法入大寂灭海,任何能思考和和被思考的,都不是佛法,因为无法超越主体和客体对待的局限,般若超出六根六尘之域。

  《金刚经》的当机众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通过讲外界的诸法空性,来破除众生的执着,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放弃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和追求,人的谬误来自于以自我为中心,了悟诸法空性,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是因为不受困于心识的境界,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无住。我们生命当中的迷惑,可以突破;我们生命当中的一切,都可以突破,都可以改变。世间万事万物是无住,如果我们的心是有所住,这就产生了矛盾和痛苦。

  以般若智慧契证空性,悟道之人,借色身之假,修法身之真,借如幻之色身,修无漏之福慧。未得三轮体空,依然落生死,故名即非福德性。福德性是无相,在诸法来说,就是布施的性,是禅定、持戒、忍辱的性,称为福德性,能所心灭是名福德性,性是无相,周遍法界,非大非小,非多非少,犹如虚空不可测量,福德相是有多有少。在众生来说,名为佛性,在诸法来说,称为法性、福德性,在佛来说,名为法身。所以六度万行积累福德智慧是为成就法身,成人达己,此是深意,宜将事功添性海。

  不是只读受持四句偈就有那么大的福德,受持是接受教义,持是持之以恒按照教义去行,见性的福德超过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见性的福最为殊胜。诸佛菩萨福德是无实定的,可以具足一切色身。想积累福德多读金刚经。

  《心经》

  心经260字含摄一切佛法,是一部成佛的经,它包括一切的大般若的精华。心经的要义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是总纲,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属于物质界。受、想、行、识,属于精神界。

  五蕴和六根皆从心出,心经的心非心脏的心,这个真心,是妙明真心,即是清净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佛教所说的“心”是见分和相分的统一体,不但包括能够思想认识的主观部分,同时也包括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部分。从五蕴到六根、六识、六尘,十八界皆依照因缘变动而组合,妙明真心好比电影院的幕布,十八界的森罗万象就好电影的剧情,鼻、舌、身所感觉到的香、味、触,都是我们自己的感知,除了心的感知以外,外面没有一个真正的世界。

  从六根五蕴虚幻来破除我执, 修行就是修分别烦恼,直到六根对六尘没有分别,六根清净,明了“五蕴非我”,真正的我是妙明真心,菩萨证得这个道理,就可以方便地说度一切苦厄,六根清净,方能五蕴皆空,入法界之大,证得法身。

  般若,或者说智慧,般若比智慧的外延更广,一般不翻译成智慧,直接说般若,般若不在你的思维,他超越你的思维。李小龙说的用你的心,而不是你的脑,就是这意思,其实真正的思考并不是用脑子呢,用直觉感知。

  执着六根感官越深就在某个感官境界里流转,任何感官境界都是虚妄的,但你在里面流转时产生的痛苦却是无量无边的,宇宙中低级生命常常在触觉,味觉境界流转,这些生命烦恼最为粗重,有无量烦恼,感受无法忍受的痛苦,中等生命衣食无忧,但有生老病死,就常常在色,声,香境界里流转,高等生命没有烦恼,寿命无量,永远快乐,在最奇妙的意识禅定境界里流转,感受各种禅定境界。

  八苦交煎——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学佛就是为了断掉这些苦。而这些苦的根本在五蕴炽盛。

  心经就是讲通过修行从五蕴身心世界到达法身境界,化五蕴炽盛为清凉世界,达到八地以上菩萨的境界,即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楞严经》

  《楞严经》则是一部对中国佛教之禅、净、律、密、教都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大乘经典。富贵的华严,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开悟需要很大的福德智慧资粮,”七朝天子之福,九代状元之才“的人才有大彻大悟的可能性。楞严经中二十五位菩萨所说的各自修行圆通法门,无一不是修定的法门。每一种法门都可以使人亲见佛性,证得理一心,乃至五蕴皆空的究竟解脱境界,所以叫做圆通法门。

  楞严经会四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融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四科是众生,七大也是众生,众生即是妄想,无妄想即无众生,度众生就是度妄想。五阴空,见如来藏,六入空,见如来藏,十二处、十八界空,亦见如来藏,七大空,亦是见如来藏,所以谓会四科、融七大、归如来藏。

  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元是指一切有情众生生命的本源、根源,我们称之为真如、真心、自性弥陀、菩提、涅盘、佛性、如来藏性……许多名称,这些说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就好比面包,油条,馒头各不相同,但是都是面粉做的,面性无差别,十法界的生命形态各不相同,佛性无二无别,修行就是去掉分别执着妄想,回法身之家。现在的身心生命都是前世业风所起的一个泡沫,修行即是入一真法界,回归大海,所谓“与诸佛菩萨同一鼻孔出气”。其实山河大地一切万物都是来自如来藏性,这是深一层的涵义。

  佛说楞严经,目的在教人们修楞严大定而证五蕴空,得究竟解脱,是故先说究明心性的知见,七度征心,了不可得。云何正性,入三摩地,你一定要严持身心持清净戒律。淫、杀、盗、妄这是四根本,其他都是枝末的。如果淫心不除,饮酒吃肉,那你别的业都会犯。就是这个本身已经佛所不许可的,非佛弟子。众生颠倒妄想都是把妄想心当成真心,找不到自己的妙明真心,就好比眼睛迷住了看到天空中空华乱舞,被虚妄的外物所转。

  四种清净明晦,得楞严大定,真正的楞严大定找到真心,是外不著相,内不住定。不被外界所转,如能转物,即同如来,没有定与不定,时时在空性里面。外面一切事,一切物都是妙用,这叫真正的楞严大定。

  倓虚老和尚在《影尘回忆录中》记载,刘文化居士读了十年楞严经,一次看《楞严经》像入定一样,心里豁然开朗!眼看在亮光里,现出一种境界来:有山河大地,楼阁宫殿,周匝栏杆,清莹澄澈,俨如琉璃世界一般;还有一些天龙鬼神,护法八部,手里各拿著宝杵,在虚空伫候著。自己平素所住的这个污浊世界已完全看不见了!

  这是破识蕴的工夫!识蕴破了之后,往往就能看到这种境界。‘精色不沈,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灵,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

  《楞严经》云,佛是一大光明藏,整个法界,虚空界就是一大光明藏,什么都没有,我们为什么不能见光明呢?那是因为我们的业障,我们的自性光明障住了,一大光明空相,没有一切境界的境界也没有,是如来境界。

  得到妙明真心,达到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世间的任何事情对你没有任何障碍,因为这不过是梦中之事,这不是阿Q的精神的胜利法,而是佛法的实相观照般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圆觉经》

  佛在《圆觉经》上开篇就讲,释迦牟尼佛跟诸大菩萨,入神通大光明藏。入神通大光明藏就是入法界三昧。《圆觉经》、《华严经》,了义的经都是佛在三昧定中讲的。

  圆觉经最重要的教法是:一切法都是圆觉的,六识、六尘和六根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么这些觉识又住于何处呢?凡夫以六根所感知的境界为真实,比如大小,执取六根境界,肯定是局限有障碍的,佛没有任何知见,用如来藏性感知,则觉性圆满。

  《圆觉经》上讲,一切诸法不立,但是又不灭一切法而成就佛道。不把一切法灭了再成就佛道,在诸法相上就见到本性,这为佛法。不是说万物都空了,才见到本性,那就二乘了。在诸法相上本来它就是空,我们在相上就看到它的本性是空的,它就是清净法身,万法都是佛的清净法身变现的。你不需要把它空了以后再见性,不空就见到性,这就是大乘佛法的妙意。不是把它都空了,那是顽空、偏空。在不空的基础上见到本性,就是性相不二。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不二,这就是大乘佛法的妙处。这是诸法实相,诸法里边就看到实相,这就是大乘佛法。

  宇宙是圆满完整的,没有任何事物曾经和我们分离,只是我们自己产生了分离的感觉。

  《地藏经》

  《地藏经》很强的消业障,增福慧的作用。多念能很大程度上改变命运。而且超度亡灵方面作用奇强。地藏菩萨,或称地藏王菩萨,曾音译为“乞叉底蘗沙”。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这部经则是在天上说的,在忉利天说的。这是说经的地点。“忉利天”是在欲界的第二重天,不是在人间说的,地藏经讲了地狱众生的种种苦,随顺法性入极乐世界,违逆法性堕入地狱,

  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没有啦!地狱那有?没有还有什么意思?有什么不空?地狱根本没有,他还有什么成佛不成佛?这都是方便善巧。地狱是业力显现,并非实有,地藏王菩萨其实早已经成佛,为度众生示现菩萨,对于菩萨来说地狱和极乐世界没有区别,业力显现就好比做噩梦,同样一个房间里的人,一个人在做噩梦,一个清醒着,那个做噩梦的人恐怖和痛苦,但是对于清醒的人来说对他没什么影响,所谓梦中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

  佛法的一个最重要的教义就是业感缘起,虽然一切都是虚幻的,但在没有彻底证悟虚幻本性的时候,所有的现象都显得非常真实。在此期间,一定要遵守因果规律,千万不要以为:既然是虚幻,什么都无所谓了。否则一定会自食其果!畏怖地狱之苦,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为什么是要以舍利弗为当机众?有智慧的人才能相信极乐世界,你才能去念佛。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所以说他以舍利弗为主。因为有阿弥陀佛的大威神力。我们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佛力和自力。我们自力是什么?你修持的功夫叫自力。阿弥陀佛的光时时摄受你就叫他力。

  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把自己的心灵接入一个无穷无边的电网。这个电网,佛教里边叫做弥陀愿海,它描述阿弥陀佛的大愿就好像大海一样广阔。

  佛在《圆觉经》、《华严经》和《楞严经》上都讲过,圆人修行一天,相当不圆人修行一劫。真正明白了这种道理以后,念佛一日,相当于不明白这种道理的人修行一大劫,日劫相倍。所谓的圆人,就是用不生不灭的真心去念,而不是颠倒妄想的妄心去念,

  念佛法门能出生一切三昧门,为什么说呢?念佛法身能包一切经教,所以过去古人讲,一句佛号,全摄无碍包括三藏十二部,这里讲的念佛法身,不是你能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包括,那是事上念佛,不是理上念法身佛,这样理解是错误的,你必须明白什么是念法身佛?你才能具足一切三昧门。只要多念佛,智慧一开,经藏自然在心中,六根门头常放光明,具足恒河沙数功德。

  我们念佛就为了解决这两个事情。一个“能”一个“所”。打破能所,就是见性,就是见到“真我”,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我们修行就要破“能”“所”。

  念阿弥陀佛,是文字般若,念至妄想伏,烦恼薄,阿弥陀佛放光明,是观照般若;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亦是观照般若,再精进念,命终时,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就是实相般若。

  修戒定慧到就是达到无我的境界到色空完全统一,一切均归于无,则一切将回归到有,一旦达到无我,则身体的我就成了假象,而永恒不变的真我就出现了。迨其悟后,证得念佛三昧,则示以阴入界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乃知法法头头,咸属实相。既悟实相,则觅阴入界大之相了无可得。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经》是发挥不二法门的道理。因缘所生法都是对立的,有善就有恶,有功德就有过失,若能超越因缘所生法,安住在不生不灭的本性,这是离诸对待的平等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最重要的是什么意义呢?世间一切是相对的,相对之产生就由于我们众生的虚妄分别,有种种虚妄心就有种种差别,就有种种相对的事物。在众生境界,由于虚妄计执,片面地看问题、片面地执着,就生出种种颠倒妄想。这是生死根本,痛苦的根本。能够认识诸法不二,由不二归于一。一是什么呢?是真如、法性,那么这个境界就可统摄心物,统摄一切事物,归于一种,万法归一。这就是整体看问题,就可以包揽一切现象,认识一切现象,观察透视一切现象。无有一切名相,无有一切分别对待,才是至道。

  好坏美丑只不过大千世界因缘和合,所呈现出的一种现象的差别,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好坏美丑。真正开悟的人,无心也无意识,心、意、识达到了缘起性空。离开意识的法就是不二法门,处处是道。

  因为维摩诘证得法身,如是世间依正二报,即身体与所依存之物、空间等,都随着法身而转变(空是法身,真空现妙有,妙有归真空),所以能够一多大小,圆融无碍,互摄互容,即不可思议。清代有一位玉琳国师的师兄就能把夜壶翻过来洗刷,西藏的密勒日巴大师在大冰雹中,显现自己进牦牛角中,牛角没变大,密勒日巴也没有变小,峨眉山千佛禅院有一副对联”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唐朝时法明上座主持邢台开元寺时,当时的社会非常动荡不安。他的行为举止与众颇不相同,既不讲经,又不说法,每天就是喝酒,专做那种不为人所理解的事,数年如一日。相传有一天,他对开元寺的寺僧说:“我明天要走了”。由于他的行为为被僧徒所理解,而且还有些讨厌他。所以他说这话,大家并不以为然。第二天法明上座**趺坐,对寺内僧徒说:“我现在要向大家告别了,在告别的时候,我有几句话跟大家说”。他说:“平生醉里颠蹶,醉里却有分别,今宵酒醒何去,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时大家才明白法明上座别看平时喝得醉醺醺的,心里却明白得很。平常跟他在一起喝酒的人、跟他一起赌博的人,都会受教化:“哎呀!原来和我们在一起喝酒的是一个高僧啊”。这正是他的不二法门的大机大用。

  成佛不是人的思维观念你才能成佛,要突破这种人性的分别,心意识的执著。 我们停留在这样的一个生死、空有、相对的一个二元世界里,所以告诉我们要打破这种界限,打破这种局限,生命才有升华的希望。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