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外媒已炸!《黑镜》又出神作,新电影长达5个小时?

发表于 2018-12-30 12: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剧《黑镜》的团队竟然制作了一部互动式的电影!

  这部电影名叫《黑镜:猛兽》(Black Mirror:Bandersnatch),在网络流媒体平台Netflix上发布。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一位年轻游戏程序员在制作一部游戏时,将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混为一谈,最终走火入魔的故事。

  电影由《敦刻尔克》主角小哥领衔主演,导演大卫·斯莱德还执导过《水果硬糖》、《暮光之城:月食》和电视剧版《汉尼拔》。

  消息来得非常突然,之前虽然有粉丝推测说这部电影就是《黑镜》一直在筹备的互动式剧集,但Netflix方面在电影上线前完全没有公开确认过,也没有拿“交互电影”的关键字做噱头。

  从上周刚发布的预告看起来,这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惊悚电影。

  说互动式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电影情节靠观众的选择推进,根据选择不同,总共有接近100个选项、16个结局!

  所有结局可以简单概括为主角Stefan的情况+Stefan制作的游戏情况,Stefan可能存活、死亡或入狱,游戏可能评价好、评价糟糕、评价中立或未发布。

  据说每条支线平均需要花费一个半小时,也就是一部普通电影的时长,而所有剧情加起来总共有5小时的素材可供观看。

  电影上线之后,网上几乎要炸了锅。

  很多人说,看得自己焦虑症都犯了,连主角吃什么早餐都没法决定,因为根本不知道一个小小的选择会产生什么蝴蝶效应。

  小编不会说自己看了整整一下午,终于经历了所有支线…

  以下这张图是电影里的所有选项,每个黑框即是一个大结局,可见剧情分支之复杂。

  其实Netflix先前也有实验过交互类剧集。2017年,Netflix推出了动画短片《穿靴子的猫:被困书中》,依靠观的选择来决定剧情走向。

  而油管上存在了很久的的Choose Your Adventure视频类别,也算是交互类影视的先河。

  这部电影不仅讲述了游戏编程的主题,其以选择为推进基础的形式,也明显受很多单机游戏的风格影响。

  比如2015年的恐怖游戏《直到黎明》,以蝴蝶效应为主题,玩家的每个选择都会对未来的剧情走向产生很大影响。

  《底特律:成为人类》也是一部很优秀的互动电影游戏,剧情分支非常复杂,总共有1000多种排列组合的方式。

  还有其他游戏,比如《奇异人生》、《行尸走肉》等等,都给玩家提供了众多结局和足够的选择空间。

  除了交互性的特点之外,影片里探索的另一大主题便是“自由意志”。

  在电影中,主角Stefan无论如何总会在某个时间意识到,自己是被控制的,并没有自由的意识。

  单纯放在电影中看,主角反复说自己被控制,有人在监视自己,像是妄想症和人格障碍症等等心理疾病的症状,但作为观众的我们知道,主角所说都是正确的。

  “观众”在影视作品中的角色通常是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因为我们获得的信息总比屏幕中的角色要多。这部电影更是让我们觉得,是自己在掌控着主角和剧情,一切以观众为中心。

  然而,观众其实也是没有自由意志的。

  很多选项都是死循环,根本无法推进;观众会被逼迫选择自己不想选的走向;而有时无论怎么选,结局都是不变的。

  这点也与许多游戏系列非常相近。

  比如独立游戏Undertale,看似是一部普通的打斗类角色扮演游戏,但你可以选择杀死或放走怪物。根据选择不同,你会获得“屠杀”、“和平”、“中立”或“伪善”四个结局。

  刚发布的时候,Undertale以其全新的战斗系统轰动了整个游戏界。

  而在续作Deltarune中,作者完全抛弃了以前的多结局战斗系统,以“选择不重要”(Choices don’t matter)作为关键标语。

  玩家仍可以做出选择,但最终只有一个结局。

  在另一个游戏《心动文学社》(Doki Doki Literature Club)中,这个恐怖游戏伪装成了恋爱模拟器的样子。

  玩家看似可以从三个女生角色里面选一进行约会,但最终玩家会发现,自己无论选谁,结局都是一样悲惨。

  在上面这两个游戏里,玩家都是没有自由意志的。

  除此之外,在这部电影里,没隔几句台词,角色就会“打破第四面墙”,明说或暗示观众的存在。

  电影理论里有这么一个概念,叫做“打破第四面墙”,简单理解过来就是打破次元壁、具有自我意识的意思。

  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戏剧,因为舞台上总共有三面墙壁,第四面墙即是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隐形隔阂,虚拟但仍是存在的。

  表演者通常只归属于戏剧故事的世界里,但当任何角色认可了观众的存在、确定自己角色所处的世界是虚构的时,即被称为“打破了第四面墙”。

  第四

  面墙

  在电影中,主角Stefan意识到观众的存在后,曾一度问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做。我们甚至还有机会向他解释Netflix的概念。

  片中科林的角色,可以被认为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

  科林知道片中角色存活在虚构世界中,且不止一次向主角明确解释说“有人在我们之外控制这个世界”,甚至试图通过对话和屏幕外的观众交流。

  在观众选择了指向平淡结局的选项时,科林对主角明确说:“不好意思,你选错了。”

  而其中有一个结局,更是让观众难以分辨电影和现实。

  在这条支线的末尾,已经开始放演职员表时,电影的“制片人”出现在屏幕上,正接受采访。她讲述了和Netflix合作,以及电影的真实制作过程。而在结局最后,我们发现这个“制片人”也是电影的一部分,观众仍控制着这个角色。

  其实打破第四面墙的影视作品并不少见。

  宏观来讲,只要电影中出现了电影和观众的画面,都可以算作打破了第四面墙,所以很多上世纪的黑白电影都应用过这个概念。

  而如果仅考虑认可观众存在的影视作品的话,不得不提漫威的全知全能角色死侍。

  绰号“贱贱”的这位反派英雄以他的上帝视角为特点,不仅知道自己存在于漫画和电影的虚构作品里,还经常混淆扮演死侍演员和自己的身份。

  这部电影应该是首次大范围使用打破次元壁概念的主流大片了,喜剧感、交错感非常强。

  美国电视剧《处女情缘》中的画外音也是一个全知角色,能预测甚至控制情节走向,经常和观众解释并“讨论”片中剧情。

  美国制片人丹·哈蒙的两部作品《废柴联盟》和《瑞克与莫蒂》也都包含打破第四面墙的情节。

  《废柴联盟》的所有主角中,只有阿布一人知道他们活在一部电视剧里;

  《瑞克与莫蒂》疯狂科学家瑞克则经常认可观众的存在,和屏幕外的我们对话。

  这部电影目前IMDb评分8.5,豆瓣评分8.3,还是比较不错的,但对于黑镜系列来讲不算优秀。

  很多人评价说“形式大于内容”,榜样君个人不太同意这种说法。

  虽然黑镜系列的质量下滑的厉害,但还是可圈可点的。

  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摄影、剪辑和配乐等方面都还不错,尤其是镜头切换和对焦失焦的运用,整体风格也很黑镜。

  但客观来讲,这部电影的确有很多缺点,体验也一般。

  虽然在给出选项的时候会提供过场画面,尽量保持电影感,但整体看下来的感受更像是在玩单机游戏。

  很多选项也都是死胡同,即使是想要强调“观众没有自由意志”的概念,在观众被强迫做选项时,应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增强体验感。

  而从剧情走向和角色设定来看,这部作品又更偏向电影的范畴。

  这些落差导致观众评价参差不齐,很多人难以确定自己的看法。

  但我们不得不认可,这部电影的确是新形式的一次大胆实践。

  虽然这部电影没法下载来看,但也有人提出,未来的影院中是不是会出现这种互动类的电影,由观众投票来决定剧情和结局呢?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