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灵异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三尸化鬼

发表于 2018-12-23 23: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彭,又名三尸、三尸神、三尸虫等,包括上尸神、中尸神和下尸神。三尸神皆为人身之阴神,即阴气。道书《梦三尸说》曰:“人身中有三尸虫。”具体包括上尸三虫,中尸三虫,下尸三虫,所以称为“三尸九虫”。成形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对藏象学说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古代阴阳学人认为阳气产生于盘古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阳气就是阳清之气,虽有盘古真人将其划分但仍不能完全隔离,阴阳二气混杂从而化育了万物。万物中阴阳比较平均的就演化成了人和虫。至阳者化为神,阳气高于人者化为山神或灵兽。至阴者化为虚空,阴气稍重者化身为草木。阴阳不平衡人的运势走下坡,容易遇到小人。

  五行偏奇,或五脏有缺陷身体也会出现疾病。古代民俗中女为阴用昱珀、男为阳用鹀趾配九叶铃莲封印厄运使得阴阳归位。阴阳归位生灵各有所属,东方鳞虫,龙为长,鱼类属;南方羽虫,凤凰为长,众鸟属;中央裸虫,人为长,无属;西方毛虫,虎为长,狼熊属;北方介虫,龟为长,鳖蚌属。道门认为三尸九虫作祟会使人速死,为了除去三尸九虫,求取康强长寿,道教养生家探索出种种方法,形成了中国古代道教医学的寄生虫学.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三尸,亦称三虫、三彭,又名青姑、白姑、血姑。上尸名彭琚,好宝物,中尸名彭瓒,好五味,下尸名彭矫,好色欲。而且上尸居脑宫,中尸居明堂,下尸居腹胃,三尸常居在人体,是欲望产生的根源,是毒害人体的邪魔。在道教的信仰中,“三尸”代表人体内部的三种“恶欲”,即私欲、食欲和性欲......

  三尸,其原型是三种虫子。修道者要走上成仙之路,必须铲除和消灭“三尸之根”。"斩得三尸,即证金仙"的观念导致古人沉迷与炼丹服药,以求杀死三尸虫梦入神机书中所谓的斩三尸证混元就是借鉴道教的这些理论揉合佛教的一些理论而成,"清净无为,明心见性"..首先是要斩除执念,如善恶/胜负/贪欲/女色等,佛家称之为"破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执念,而周青就是善恶二念了,恶念首先斩除,寄念于十二祖巫,是为斩一尸,善念由于周青为人狠辣,颇难斩除.而自身最是难斩的原因估计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果两人都能达到自己说的话的境界,那神秀就是斩了二尸,惠能就是那已证混元的人了在《佛本是道》里的设定,斩三尸就是斩掉自己的善念、恶念和自身,也就是执念。斩执念时可将执念寄托在诸般先天灵宝上,斩出化身,法力广大无边,佛家也可寄托于自身修炼的法相金身之上,也是威力无穷,不过比起寄托于先天灵宝却是逊色几分了。

  三尸斩尽后,就是大寂灭境界,接着三尸合一,化身与本体彻底融合不分彼此,此时可以身化亿万,离那混元大道只有一步之遥。《抱朴子·微旨》称“三尸神”属于魂魄鬼神类,传说三尸神爱好自行放纵游荡,欲使人早死,以亨祭酹。故每岁庚申之日,便上天庭报告司命,诉人罪过错愆,所以求仙者必先去三尸,陪淡自守,无知无欲,神静性明,广积众菩,服药益生,才能得道成仙。又如《历代神仙通鉴》卷八曰:“欲作地上真人,必先服药,除去三尸,杀灭谷虫。”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纪命符》载:“人身中有三尸。三尸之为物,实魂魄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鬼,自放纵游行,飨食人(问)祭醑。每到六甲穷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罪过,过大者夺人纪,过小者夺人算。”《云笈七羲》卷八一引《三尸经》曰:“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发落口臭、面皱、齿落;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伐人五脏,少志多气,令人好作恶事,食物命,或作梦寐倒乱;下尸名彭侨,在人足中,令下关搔挠,五清勇动,淫邪不能自禁。此尸形状似小儿,或似马形,皆有长毛二寸,在人身中。”

  “三尸”,指道教的三尸神。尸者,神主之意。道教认为人体有上中下三个丹田,各有一神驻跸其内,统称“三尸”,也叫三虫、三彭、三尸神、三毒。上尸好华饰,中尸好滋味,下尸好淫欲。早期道教认为斩“三尸”,恬淡无欲,神静性明,积众善,乃成仙。也有指痴,贪,嗔欲望产生的地方。

  当人死亡后,三尸则从人的尸体脱离出来,变为游离状态,其形象为人生前形象,称之为“鬼”(《云笈七签》卷八十一曰:“(人)死后魂升于天,魄入于地,唯三尸游走,名之曰鬼。”)。因此,鬼并不是死人灵魂,而是游离的三尸。

  据说,上尸名“踞”,中尸名"踬",下尸名"蹻"。

  [1]《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纪命符》称:"三尸之为物,实魂魄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飨食人祭拜。每到六甲穷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罪过,过大者夺人纪,过小者夺人算。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尸,恬淡无欲,神静性明,积众善,乃服药有效,乃成仙。"由此看来,道教的三尸神要比佛教的俱生神更为恶劣。俱生神附于人体,有功记功,有过记过,还算公允。三尸神不然,它是专门"道人罪过的饶舌者。为什么?因为它巴不得人们早死。人一死,它就卸掉监视人的差使,自由自在地到处游逛,去享受人们的祭拜了。它的汇报也很频繁,"每到六甲穷日"便上天,两个月一次,一去就说坏话。人们对此感到莫大的威胁与恐惧,梦想成仙的人更把它当作第一道障碍。

  因为,尽管一股劲地积善、炼功、服药,也经不起三尸神频频上天去告状,在上天那里没有好印象,怎么能成仙呢?不仅如此,《酉阳杂俎》前集还说,三尸神"一居人头中,令人多思欲,好车马";"一居人腹,令人好饮食,恚怒";"一居人足令人好色,喜杀"。按照此说,它又是人们做坏事的教唆者。《历代神仙通鉴》卷八说:"三尸者,一名青姑,伐人眼,令人目暗面皱,口臭齿落;二曰白姑,令人腹轮烦满,骨枯肉焦,意志不升,所思不得。"按照此说,它还是人们身心致病的根源。

  总而言之,三尸神是兼管监视、告密、教唆、破坏等种种恶行的驻身神。

  传说

  另一位宋代学者张君房经过仔细勘别,对陶弘景的发现进行了补充。他指出,三尸事实上是被驻派人体的监察神。这三位身份别名叫彭踞、彭踬和彭蹻。每到庚申日那天,三尸就会趁宿主熟睡时暂离人体,进入冥界将他们宿主当月所作的事情一一禀报,而冥界则根据这些记录对人类的安危做出裁定。

  这一秘密的破解让张君房激动不已。他开始尝试每当庚申日到来,就终日打坐诵经,而绝不入睡。张君房相信,这样一来,寄生在自己体内的三尸就无法离开自己,回报冥界,而自己的作为也不会被记录在案。这最终将导致自己的名字从司命神的死籍上消去。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自己的怪异举动引起体内三尸的怀疑,他按照郭璞的指导,依靠服食以鸣条茯苓为主的药物,来迷惑三尸。

  三十年里,张君房从未在庚申日之内睡去。终于有一天,他突然在自己的弟子面前白日飞升,消失了踪影。

  不久之后的一个夜晚,张君房的一位弟子突然在梦境里见到了自己的师父。张君房告诉他,由于在迷惑三尸方面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自己被派驻到他体内,充当那个名叫彭蹻的丑陋监督者。

  道教中

  道教概述

  在道教的信仰中,“三尸”代表人体内部的三种“恶欲”,即奢欲、食欲和性欲......三尸,其原型是三种虫子。道书《梦三尸说》曰:“人身中有三尸虫。”具体包括上尸三虫,中尸三虫,下尸三虫,所以称为“三尸九虫”。

  首先是要斩除执念,如善恶/胜负/贪欲/女色等,佛家称之为"破执".

  “三尸”又称“三虫”,其概念源于汉代纬书。《河图纪命符》曰:“天地有司过之神,随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纪。恶事大者,夺纪,纪一年也;过小者,夺算,算一日也......

  又人身中有“三尸”。“三尸”之为物,实魂魄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飨食人祭醊。每到六甲穷(当为庚)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罪过。过大者,夺人纪,小者,夺人算。故求仙之人,先去“三尸”。恬淡无欲,神静性明,积众善,乃服药有益,乃成仙。”道教承袭此说,以治“三尸”为成仙之要。一方面给“三尸”取名并描述其各种罪行;另一方面,提出种种治“三尸”的方法。

  道教的典籍记载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已引《易内戒》、《赤松子经》及《河图纪命符》言“三尸”之性质及危害,又在《遐览》中著录《三尸集》一卷,表明魏晋道教已视灭“三尸”为修道所必需。其后,南北朝至隋唐间,又有不少道书专论“三尸”及守庚申,《云笈七签》引录为“庚申部”,载卷八十一至八十三。其《太上三尸中经》云:“人之生也,皆寄形于父母胞胎,饱味于五谷精气,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尸九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日,上告天帝,以记人之造罪,分毫录奏,欲绝人生籍,减人禄命,令人速死。死後魂升于天,魄入於于,唯三尸游走,名之曰鬼。四时八节企其祭祀,祭祀既不精,即为祸患,万病竞作,伐人性命。”

  “上尸”名彭踞,在人头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发落、口臭、面皱、齿落。“中尸”名彭踬,在人腹中,伐人五藏,少气多忘,令人好作恶事,噉食物命,或作梦寐倒乱。“下尸”名彭蹻,在人足中,令人下关搔扰,五情勇(涌)动淫邪,不能自禁。”《中山玉柜服气经》则称“上尸”名青姑,“中尸”名白姑,“下尸”名血姑。所述罪过大同小异。

  消灭的方法

  许多道书载有消灭“三尸”的方法,除以辟谷服气、符咒、服药以驱除三虫外,主要为守庚申。现在也有很多网站媒体在宣传辟谷,如网易新闻《辟谷:不吃也是养生》[2]、龙腾辟谷论坛《辟谷的好处》[3]等……《三尸中经》云:“凡至庚申日,兼夜不卧,守之,若晓体疲,小伏床数觉,莫令睡熟,此尸即不得上告天帝......经曰:三守庚申,即三尸振恐,七守庚申,三尸长绝。”《神仙守庚申法》云:“常以庚申日彻夕不眠,下尸交对,斩死不还;复庚申日彻夕不眠,中尸交对,斩死不还;复庚申日彻夕不眠,上尸交对,斩死不还。”守庚申以除“三尸”,在唐宋十分流行。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二云:“庚申日,伏尸言人过,本命日,天曹计人行。三尸一日三朝,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七守庚申,三尸灭,三守庚申,三尸伏。”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云:“凡学道者未有不信其说,柳子厚最号强项,亦作骂尸虫文。”又说:唐末某日,朝士会终南山太极观守庚申,独道士程紫霄持反对态度,笑曰:“三尸何有?此吾师托是以惧为恶者尔!”此外,唐末五代所出之《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除讲“三尸”和守庚申外,着重讲腹中“九虫”:伏虫、回虫、白虫、肉虫、肺虫、胃虫、鬲虫、赤虫、蜣虫;并附图说明该“九虫”所能导致的各种病变及灭“九虫”的药方。以现代医药学的眼光来看将“三尸九虫”为类似蛔虫等九虫”,具有进步意义。

  又:三尸,也是道教认为的人的三种妄念:痴,贪,嗔。

  三尸化鬼

  《云笈七签》卷八十一曰:“(人)死后魂升于天,魄入于地,唯三尸游走,名之曰鬼。”;又《太上三尸中经》曰:“人之生也,皆寄形於父母胞胎......死後魂升于天,魄入於于地,唯三尸游走,名之曰鬼。”

  通俗地说,就是:人死后,三魂升天,七魄入地,唯有三尸游离出来,称之为鬼。因此,鬼并不是民间讹传的死人灵魂,也没有民间传说的“鬼”世界的孟婆汤、轮回、地狱等。

  “鬼”侵害人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突然附人身体,表现出死者生前的种种言谈举止,与被附者思维不相关联,称为撞客。这种情况一般在讲完该讲的事情之后自行离体,被附人恢复正常;另一种是由于行路特别是夜行,撞到“鬼”,之后表现为精神恍惚、急病、高烧、扁平疣单一或多种症状。其特点是发病突然,不借口开话,如用医疗手段治疗可以缓解,其后一般转为慢性病症,现代医疗手段不能根治。道教对此有特定方法治疗,如退三尸符咒,使之当时离体,次日痊愈,不再复发。

  至于各类文学读物常记载的所谓“鬼魂附体”导致人出现“特异功能”,或记起所谓“前世”,或妄称神仙菩萨附体,或称冤亲债主来缠等各种状况,这实际是妖邪附体(具体原理见百度百科:妖邪),与“鬼”是不同概念,妖邪是有智慧的,且性狡诈,常冒充鬼侵害人,若不能明辨,常出现误诊误治(民间传说的镬身鬼、针口鬼、食吐鬼等36种鬼,就是妖邪幻化出的假象)。最典型的情况就是,用一些方法“送走”后,过段时间又复发,始终不能断根情况,则是妖邪冒充“鬼”,这就需消除妖邪,方能根治而不复发。

  并称“三尸神”常以庚申日上告天帝,以记人之造罪,分毫录奏,欲绝人生籍,减人禄命,令人速死。《酉阳杂Ⅲ·前集》载: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脏,下尸血姑,伐人胃。又称:一居人头中,令人多思欲,好车马,其色黑,一居人腹,恚怒,其色青;一居人足,令人好色,喜杀。《宣室志》卷一亦称三尸姓彭,“常居人身中,伺察其罪,每至庚申日,籍于上帝”。道教因此有守庚申的礼仪,就是每至庚申日,修道者昼夜不眠,持经诵咒,防止三尸神待人睡着后,离开身体上天告状。若持之以恒则三尸灭。故道教云:七守庚申三尸灭,三守庚申三尸伏。.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

© 2019 jinfopai.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